第一节 生态困境:对“力量”的思辨 ........................ 29
一、幻想力量的“双刃剑”性质 ............................ 29
二、童话视域下的现代生态问题 ............................ 30
结语 ......................... 39
第三章 童心所向:传达生态意识
第一节 生态困境:对“力量”的思辨
郑渊洁在创作《震惊世界的紫薇岛暴动》时就对科技力量的“双刃剑”性质有所思考,在童话中也渗透着对力量的思辨。作品中的幻想要素能放大儿童的梦想,但也同样能放大人类的贪婪和欲望,放大儿童和成人共同面对的生态困境。很多现代人过分贪图利益,过分依赖身外之物带来的“身外之力”,造成了对自身内部感性力量的压抑。
一、幻想力量的“双刃剑”性质
宝物形象、拟人形象、小人形象在描写童年生活的故事中,为儿童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但当这一切遇到重视利益的成人的觊觎时,童话人物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悲剧。 在《鲍尔历险记》中,意外获得生命的玩具熊猫鲍尔离开家庭后,成为了人们赚取金钱的工具。《舒克和贝塔历险记》中,小老鼠舒克的作品遭到了人类作家的剽窃,罐头小人歌唱家被歌手胡安娜囚禁起来替自己唱歌。作为“童年象征”的小人和拟人形象受到了歧视乃至摧残,尊严被肆意践踏,并没有得到自由,反而受到了伤害。
在《五个苹果折腾地球》《机器猴传奇》等作品中,主要人物成了“超人”,甚至成了能影响全球的“神”。《五个苹果折腾地球》中的主要人物吃下了含有外星能量的苹果,从困境中得到了拯救,变成了超人。但是人们却威胁超人交出苹果的信息,否则将针对他们发动战争。《机器猴传奇》中的机器猴用超能力保护人们,部分独裁者却为了保住权力要消灭他。即使机器猴从天灾下拯救了人类,也仍然是独裁者们想消灭的目标。在这些超级英雄故事中,人物个体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有了广阔的视野,能看见世界上众多的苦难,却无法帮助所有人,也无法消除造成苦难的根源,因为很多苦难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他们想帮助人类,却由于自身的独特和强大而遭到敌视。这让他们感到非常沮丧。机器猴甚至认为“我无力拯救人类。我只能加速人类的灭亡。”[1]他们有了神一样强大的力量,面对人类自己造成的困境,却仍旧无能为力,这是何等的讽刺和悲哀。
................................
结语
郑渊洁童话通过儿童成长、游戏精神、生态意识三大主题表达了对童年理想品质的肯定与呼唤,其中显现出人自身的生命意志力量与压力的斗争。儿童尚未受到物欲的过度污染,需要对抗的主要是成人的过分管教。儿童因受到现代生活中的过多压抑和控制而趋于物化,童话中的幻想要素的力量则放大儿童的生命力,把儿童变为独立自主的人。人需要维持和强化童年时代对世界和自我生命的热爱,以抵抗贪欲、竞争、生态问题带来的压力乃至侵蚀,在反复强调的“小”的概念中寄托着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
作家强调对儿童的尊重,重视儿童的感性发展。儿童的童年幻想建立在对外部世界朴素的认知上,渴望表达自己,也希望得到回应和肯定。日常生活中,成人有着自己的生活压力,要求每个监护人做到面面俱到地照顾儿童的心情是不可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具体关怀每个个体的精神世界。儿童在成长中需要学会用理性认知和把握世界,但理性知识对感性幻想也可能是一种压抑。在儿童之间的交流中,也经常发生理性知识与感性幻想的矛盾。儿童文学给儿童以尊重和精神关怀,起着对成长有益的调节作用。
儿童的自主性、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值得重视和保护的。儿童文学的教育和学校家庭教育不同,儿童作为读者拥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按自己的趣味挑选喜欢的作品,在审美接受的同时也实现了作品的教育功能。童话以文学的形式,用容易理解的方式解释世界,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构建虚构的童话空间,激发儿童的想象力;通过对儿童生活感受的认同,不仅肯定童年的情感,也能够成为儿童释放现实情绪的出口。也许对成人来说“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但对儿童来说,看到作家认同自身已有的幻想,或者被作品启发了新的幻想,却会感到十分愉悦和满足。充满趣味的童话作品是作家和儿童之间的想象力的对话,儿童用自己的想象和作家共同完成有趣的“纸上游戏”,让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充实。关于书籍内容的交流,也有助于儿童之间的自发交往,有助于建立和强化儿童的友谊。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