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其他“文学丛书”考述................58
(二)其他“文学丛书”的主要特点.................63
(三)北新书局新文学出版的转向.....................67
四、其他“文学丛书”考辑与研究
(一)其他“文学丛书”考述
民国时期出版业十分流行出版各类丛书,贾鸿雁的《民国时期丛书出版特点试析》论述民国时期的丛书出版情况,指出民国期间累计出版的丛书超过 6400种,超过之前的从书出版总数。①丛书出版在当时之所以兴盛不衰,也得益于其方便保存且较为集中。北新书局(包括新潮社)出版的“文学丛书”除前文提及的 14 种外,还有 15 种,整理如下:
1.“新潮丛书”
“新潮丛书”是新潮社发行的第一套丛书,当时的丛书经理人徐彦之筹备组稿,收录 6 种图书,为《科学方法论》(1920 年出版)《迷信与心理》(1920 年出版)《点滴》(1920 年出版)《蔡孑民言行录》(1920 年出版)《现代心理学》(1920年出版)《疯狂心理》(1923 年出版)。《科学方法论》由当时的北大理科教授王星拱所著,使用这本书进行由他主讲的“科学方法论”一课的教学;陈大齐的《迷信与心理》结合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迷信现象;周作人选译的《点滴》包含众多知名的世界短篇小说;《蔡孑民言行录》记录了蔡元培重要的思想言论;《现代心理学》由时任北京大学政治学教授陶孟和编著;《疯狂心理》是英国心理学家哈忒的著作,由李小峰和潘梓年合译。新潮社接洽好的稿件还有:美国琼斯著,李小峰、宗甄甫合译《理论学》、王星拱著《科学的效果》、英国戴维斯著,讲绍原译《古佛教》,但由于后来计划流产,未能出版。
2.“北新丛书”
根据《赤俄游记》书后广告,“北新丛书”共计划出版 11 种图书,但最终付印的只有 7 种:李小峰译,安徒生童话集《旅伴》(1924 年出版);英国司托泼女士(Marie Stopes)著,李小峰译的性学专著《结婚的爱》(1924 年出版);美国摩尔著,李小峰译《蛮性的遗留》(1925 年出版 );潘梓年著《文学概论》(1925年出版);刘炳蔡编著《近代思想教育》(1925 年出版);英国司托泼女士(MarieStopes)著,水宁人译《贤明的父母》(1926 年出版);秦抱朴著《赤俄游记》(1926 年出版)。还未出版的有 4 种:林兰译《昆虫故事》;潘梓年译《自然的故事》;刘文汉著《旅蜀 H 记》;李小峰译《自然的研究》。其中《旅伴》《结婚的爱》《蛮性的遗留》最初由新潮社出版。
...........................
结语
北新书局成立于 1925 年,至 1955 年随着公私合营的浪潮退出历史舞台。在其三十年的生涯中,共出版“文学丛书”30 种,推动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北新书局的“文学丛书”出版最早始于前身新潮社时期,首套“新潮社文艺丛书”既有创作又有译作,打响了新文学出版的第一枪。书局正式成立后继承了新潮社的出版传统,此后推出的“乌合丛书”“文艺新刊”“创作丛书”等打开了市场,站稳了脚跟。
北新书局集结名家作品的同时不忘发掘新人,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新文学作者,出版了许多作家的处女作,成为了新文学运动的传播出口。翻译类“文学丛书”是北新的另一个出版重点。鲁迅亲自策划的“未名丛刊”是一次尝试,“欧美名家小说丛刊”“自修英文丛刊”“英文小丛书”等则是北新书局译介世界文学经典的努力。张友松、梁遇春等一流译者的助力,也为翻译丛书的出版增色不少。北新书局秉持着老板李小峰和编辑赵景深制定的 16 字出版方针——“以质取胜,面向大众;尊重名家,不薄新人”,出版了一批质量上乘的文学作品。
鲁迅虽然曾经和北新书局产生过版税纠纷,但始终认为自己与北新“并非‘势利之交’”①,十分欣赏李小峰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傻气”②。尽管在 1930 年之后,北新书局由于当局的查禁和经济压力等现实原因,将原来以新文学为主的出版方向转为儿童文学、通俗文学及教科书的出版,但其曾经坚持出版理想而做出的新文学出版实绩不能被抹杀。
北新书局作为民国时期的中小型民营书局,出版的“文学丛书”种类丰富,数量可观,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