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当代文学论文格式、当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金庸文学小说中的山西景观研究

日期:2020年09月12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87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9031325282276 论文字数:34211 所属栏目:当代文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金庸小说中的山西景观,不管是雁门关、恒山、五台山、风陵渡等实体性景观,还是黑龙潭、百花谷等虚拟性景观,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地理概念,而与人物塑造、叙事结构、文化内涵等方面有着密切联系,这就使得它们在小说中呈现出独特的魅力。金庸选择山西景观作为书写对象,既是构建小说江湖地理版图的客观需要,也是小说历史背景设定的必然选择,并深受历代文人“集体无意识”情结的影响。山西景观书写在金庸小说整个江湖世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其意义又不只是局限于金庸小说,对于后世武侠小说创作、激发读者文化自觉意识以及当代山西武侠文化资源旅游开发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一章   金庸小说山西景观书写对象呈现


第一节   金庸小说山西景观书写对象

金庸小说书写的山西景观主要包括雁门关、恒山、五台山、风陵渡、娘子关、中条山、黑龙潭、百花谷等。其中,雁门关出现在《天龙八部》;恒山出现于《笑傲江湖》《侠客行》,以《笑傲江湖》为主要,《侠客行》中只是简单交代了封万里与石清、闵柔三人的恒山聚会;五台山出现于《天龙八部》《鹿鼎记》,详细描写集中在《鹿鼎记》;风陵渡出现于《神雕侠侣》;娘子关在《鹿鼎记》中提及;黑龙潭与百花谷出现在《神雕侠侣》中;中条山出现于《鸳鸯刀》。曾大兴认为:“大凡能够让现实中人看得见、摸得着,与文学家的生活、学习、工作、写作、文学活动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实体性文学景观,“大凡能够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视性和形象性的土地上的景、物和建筑以及土地本身”②是虚拟性文学景观。即是说,实体性文学景观有现实存在依据,可在现实中找到实际存在的景观,虚拟性文学景观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按此界定,整体而论,金庸小说中的山西文学景观包含实体性文学景观和虚拟性文学景观两类,雁门关、恒山、五台山、风陵渡、娘子关、中条山等景观是实体性文学景观,它们在现实中都是真实存在的;黑龙潭、百花谷是虚拟性文学景观,它们出于金庸的完全想象。实体性文学景观要多于虚拟性文学景观。

一、实体性山西文学景观

雁门关是《天龙八部》中主要描绘的山西景观。金庸在具体描绘时,围绕雁门关整体地形地势的高耸险峻以及雁门关深谷之险两方面,着重凸显其自然特点。一是雁门之名与雁门关的地形地势有着直接关系。之所以称之为雁门,是因为“雁儿南游北归,难以飞越高峰,皆从两峰之间穿过。”①“雁门关两侧双峰夹峙,高耸入云,这关所以名为‘雁门’,意思说鸿雁南飞之时,也须从双峰之间通过,以喻地势之险。”②萧峰“上得山来,但见东西山岩峭拔,中路盘旋崎岖,果然是个绝险的所在。”③可见,雁门关名字的由来是依据其自身地势的高耸、险峻特点。金庸还进一步突出了雁门关高耸这一特点,主要是写萧峰在雁门关关西的高岭绕道而行后,来到绝顶,这时他“放眼四顾。但见繁峙、五台东耸,宁武诸山西带,正阳、石鼓挺于南,其北则为朔州、马邑,长坡峻阪,茫然无际,寒林漠漠,景象萧索。”④二是金庸多次描写雁门关深谷的特征。小说中写智光在回顾雁门关血战时,这样描述深谷:“山谷左侧是个乱石嶙峋的深谷,一眼望将下去,黑黝黝的深不见底。”⑤“我先前来到这谷边之时,曾向下张望,只见云锁雾封,深不见底。”⑥萧峰为查明真相来到雁门关,他所看到的深谷是“云雾封谷,下不见底。”⑦阿朱眼中的深谷是“云峰雾绕”⑧。
...............................


第二节   金庸小说山西景观写法

金庸小说虽然描写了较多的山西景观,但这些山西景观在小说中却呈现出不同的状貌。这是因为金庸在描写它们时,根据创作构思、景观自身特点及其在小说中所能发挥的作用,采取了不同的写法。这些写法大体可归纳为虚实兼具和详略结合两种。

一、虚实兼具

从创作与客观对象关系说,“实即真实,虚即虚构”②。按曾大兴所说,区分实体性和虚拟性景观的标准主要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观是否在现实中存在。因为金庸小说山西景观书写本身即是现实中存在的景观和不存在景观兼具,所以有实体性景观和虚拟性景观之分。不过,虚拟性景观可以说是完全虚拟的,实体性景观却不能说是完全真实的,它们其实也是兼具真实与虚构,而且不同景观在虚实关系上有相同也有不同。凡是与实体性景观的名称、地理位置、地形状貌、历史演变、文化内涵、作用价值等相吻合的描绘都是“实”,反之就是“虚”。

其一,总体“实”局部“虚”。金庸小说中的雁门关、恒山、五台山景观描绘,整体面貌、主要场景与实际景观相符,显得真实客观。但在景观内部的某些设置及局部描绘上,又与实际景观大相径庭,是蕴含金庸主观想象后的产物。

雁门关“雁门”之名的由来、自然地势的描绘、战略位置的重要都与实际景观相符。一是,《天龙八部》中有两处地方提到“雁门”的得名缘由,一处是萧峰初次到雁门关时的感叹:“雁门南游北归,难以飞越高峰,皆从两峰之间穿过,是以称为雁门”①,一处是在第五十回中说:“雁门关两侧双峰夹峙,高耸入云,这关所以名为‘雁门’,意思说鸿雁南飞之时,也须从双峰之间通过,以喻地势之险。”②这说明雁门群峰海拔高,周围又群山环绕,而雁门关所在的山峪低矮,飞雁只能从雁门关所在的山峪上飞过。金庸对“雁门”之名主要是从“雁出其间”的角度分析并加以引用。雁门之名最早出自《山海经》,据《山海经》记载:“雁门山,雁出其间。在高柳北。”③《天下郡国利病书·山西》对雁门之名的说明与《山海经》记载也较为一致。可见金庸对雁门之名的描述符合我国古代史书典籍对于雁门之名的记载。二是,小说多次提及雁门关自然地势,金庸不仅从正面描写雁门关山势之高耸,而且也借用小说人物的视觉侧面突出地势陡峭的特点。金庸这样写非常符合雁门关的自然地形地势。雁门山古称勾注山,群峰挺拔且地势险峻。站在雁门山上望去,可以看到其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地方,足以显示出雁门山势的高耸。之所以有如此地形地势,是因为“雁门关是吕梁山脉北支云中山向晋东北延伸的部分,东与北岳恒山山脉相接,地质构造上属断块山,故而峭拔险峻。”

..............................


第二章   金庸小说山西景观书写功能


第一节   塑造人物形象

金庸小说塑造人物众多,“有名有姓的人物有数千个,而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人物也有数百个之多。其中,成为典型或‘共名’的人物,也不下数十位。”①金庸塑造的人物,大到主要人物,小到配角,都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形成一幅精致而完美的人物画卷。而其中的很多人物都与山西景观具有联系,如萧峰与雁门关、令狐冲与恒山、韦小宝与五台山、郭襄与风陵渡等,恒山派一众人物与恒山更是关系密切,她们本身就栖居在恒山。山西景观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升人物精神内涵

萧峰和令狐冲是金庸小说中两个个性鲜明而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他们在多舛的命运中不断成长,不仅不断磨砺着性格,而且不断提升着精神境界。在此过程中,雁门关之于萧峰、恒山之于令狐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天龙八部》中,萧峰的一生与雁门关紧密相连。小说的故事背景是宋辽对峙时期,雁门关则是宋辽两国的分界线。一场雁门关血战,使得尚在襁褓中的契丹婴儿萧峰失去母亲,其父亲萧远山悲痛欲绝,怀抱萧峰跳崖,最后时刻将其抛上崖顶。幸存的萧峰以汉人身份被乔三槐夫妇收留,除极少数知情者外,其他人一概不知,包括萧峰自己,直到康敏将其身份暴露。金庸将雁门关特殊地理位置与萧峰的个人身份紧密结合起来,使得萧峰有了特殊的身份,“由于他有特殊的经历,在南朝(北宋)汉人环境中长大,学到了汉人的礼法文化,又习惯以汉人的观点去看问题。后来恢复契丹民族身份,自然带有汉与契丹、宋与大辽的双重视角。”②他的这种特殊性,不仅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不为人所理解,而且他自己也一时难以接受,他身处于是汉人还是辽人的矛盾之中。宋辽之间的雁门关“分界线”,也正是萧峰人生的“分界线”,雁门关的对峙局面始终存在,萧峰身上的矛盾性就始终存在。当耶律洪基要他领兵攻宋,他坚决不干,反而为了天下百姓,在雁门关上逼迫耶律洪基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侵宋。他作为契丹人,为了两国的和平威胁辽国的皇帝,这一行为如同对自己民族的背叛。在这样的境遇之下,他最后选择了在雁门关上自杀身亡。“萧峰在雁门关前的自绝身亡,就似他以自己的生命换取宋辽两国的短暂和平一样,似乎要用自己伟岸的身躯填平雁门关,搭建起一座汉人和契丹人自由、和平地来往的桥梁。”③“这是别开生面的一种英雄壮举,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观点和立场。”④萧峰是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自己,为了民族和平而献身,他在雁门关上的自杀行为,使得他身上的大仁大义、仁爱忠孝的精神品质有了质的升华。由此可见,雁门关既是地理位置也是宋辽界线,更是萧峰身份认同的“界线”,是彰显萧峰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品格的载体。雁门关提升了萧峰的精神内涵,成全了一代英雄萧峰。

............................


第二节   编织情节结构

金庸小说山西景观书写具有重要的叙事功能。特别是一些主要的、描绘较多的景观,不仅为小说的故事发生提供了重要的场景,给人物活动提供了“可能性空间”,而且是故事框架构成、矛盾冲突产生、故事整体布局、传奇色彩增强的关键因素,对小说情节的编织、故事的发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构成故事发生发展场景

对于文学特别是小说而言,场景非常重要,它“是通过人物的活动而展现出来的一个事件,是生动而直接的一段情节或一个画面”“故事的生动和令人信服的真实感部分地决定于场景的描绘”①。就其构成和表现来说,“场景描写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依靠的是景物、人物、情节相互结合产生的程度”②。场景既有空间属性又有时间属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