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当代文学论文格式、当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庐隐与冯沅君当代文学比较研究

日期:2020年04月0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11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3292317043684 论文字数:25884 所属栏目:当代文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当代文学论文,笔者认为冯沅君、庐隐生平经历的不同导致了二者的性格的不同。而性格的不同又使其即使处于同一时代背景下,也明显显示出了创作风格上的不同。总的来说,庐隐从小生活因为父母对其关爱较少,性格更加悲观化,在其小说及散文的创作中,更加倾向于悲剧性的结局。虽然创作的时间早、数量多,但其人物形象更加富含悲剧意识,以一种较极端的方式,来贬低男权来为女性意识觉醒、地位抬升做铺垫。而冯沅君则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与丈夫拥有稳定长久的感情,生活快乐而满足,其没有过多的苦闷情感,因此笔下的人物也更加热烈直白,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五四”时期各种思想交汇,西方启蒙思想中的自由平等与博爱、民主思想进入中国,引发了文学界的颤动。一大批女作家们在学校中也感受到了,这股文学风潮带来的影响。作为同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家,庐隐与冯沅君因为生活经历、所处环境、所受教育及个人思想等不同,其作品中所表达出的思想与创作观念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很大的意义。

研究综述:对庐隐的评价,最早见于她的友人们所做的回忆录中。苏雪林在《关于庐隐的回忆》中也提到“我自认为看不上那些大作表面文章的人,但庐隐,却始终让我讨厌不起来。或许是因其既有真正聪慧的才智,又因其在傲慢的字里行间、难以亲近的现实往来之外,仍可见其之坦荡、率真。”[1]苏雪林还认为庐隐是对新思潮较为亲近以及理解地较好的,常常能够先人一步在报刊上发表承载着新思想的文章。虽然其谈吐言辞,甚至是行为都常常受到诟病,但实际上正是这些组成了庐隐的个人特色。[2]。邵洵美也在《庐隐自传》的代序《庐隐的故事》中说道“庐隐是极富有赤子之心的人,让人惶惑,时光难道改变不了她吗?她有着明确深爱的几样事物,但又如此简单,就组成了她的人生[3]。谢冰莹也在《冰莹日记》中如此评价“庐隐就是这么一个坦荡的人,与她笔下的人物不同。开心就笑、难过就哭,烦了就喝酒、看到不对的就要说几句,从不会被身边的世俗环境转移了心性。”

基于这些评价,学术界早在 1920-1930 年左右就开始研究“五四”时期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如贺玉波的《庐隐女士及其作品》、草野的《感伤派女作家黄庐隐》等等,但视角较为狭隘,总是用片面的眼光去看待。直到 30 年代茅盾先生以革命现实主义作为价值尺度的《庐隐论》[5]改变了许多人的看法,也奠定了如今大家对庐隐认识的基础。在茅盾眼中,庐隐的作品虽然还显露出某些稚嫩的地方,无论是人物塑造还是故事结构,但已经非常先进地能够将目光集中在革命性现实题材上了,在一众女作家中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进行文献的梳理、整合,将庐隐与冯沅君的相关研究按照类别与研究方向进行梳理。对学术界针对庐隐以及冯沅君的本身经历与作品的研究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学界对于庐隐和冯沅君与其他同时期的作家进行的群像分析进行整理,由此发现庐隐与冯沅君二人的对比研究是比较少的,而二人在基本统一的时代背景下因为不同的生活轨迹导致了创作风格的不同是值得玩味的,从二位五四时期杰出女作家的比较可以看出在中国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时期,女性文学思想的特殊转变历程,因此具有较大研究价值。

在研究方法上,使用了文献分析法,对史料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筛选与整理。包括相关时期报纸上冯沅君与庐隐的文学资源、冯沅君与庐隐的传记、回忆录、年谱、文学阅读和受教育情况等相关资料,从而对两人的文学创作和生平一个全景的透视。

本文使用了比较分析法,在对庐隐和冯沅君的资料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从庐隐与冯沅君的性格、生平、生活环境、文学创作风格、生活经历等各个角度切入,对两人的文学创作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

本文使用了史学方法论进行分析,主要以社会性别理论为主。该理论是 20 世纪90 年代传入中国学界的,社会性别视角明确对历史中的男性主流声音提出批判,对历史记忆、历史叙述提出质疑,并鲜明提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是造成不合理的社会性别差异进而引发妇女解放运动的首要原因,跳脱出“生理差异导致社会差异”的集体无意识,实现了对于妇女解放问题的重新架构。

............................


第二章 生平和创作道路的比较


2.1 处境不同:风雨飘摇与安稳富足

庐隐与冯沅君的生活处境是其创作风格奠定的物质基础所在。从她们两位作家的生平来看,庐隐从小家道中落,生活清贫,而冯沅君则出身良好,较为富足。二人的生活处境不同导致了性格与创作风格的不同。

庐隐出生在晚清一个举人家庭,母亲生她时难产遭罪,当天外婆去世,让这个女孩初到人世就背负起不吉利的罪名,无辜至极。她母亲记恨她克死了外婆,也让自己差点归西,对她极端厌恶,一口奶也不喂她,宁愿她饿死。是家中一个中年女佣看着可怜,用米粥一点点将她喂大,权当做奶妈。可是长到两岁了,她还不会说话走路,因无人照料,身上长满恶疮,人人弃而远之,只有奶妈视她如亲生般,尽自己能力养活。6 岁,父亲病故,家道中落,母亲变卖家产回娘家寄居在舅舅家,本不被待见的小庐隐更加成了被忽视的对象。她是小姐的身份,却和府中丫鬟佣人们住一起,家里有大事小事的,从来不让她现身,怕她丢人。其他公子小姐都有私塾读书的资格,而她没有。被姨娘关在小柴房里,每天背诵定量诗文,背出了有饭吃,背不出遭毒打。庐隐知道怨天尤人是于事无补的,人自助,天会助。她每天吃着难以下咽的窝窝头,生过重病,因抢救及时勉强活了下来,但是她如饥似渴地饱览群书,刻苦学习,在13 岁那年竟考上了女子师范学院。毕业之后在女子中学任教,辗转一年之后,又考上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朝着知识殿堂更加迈进。忽视和虐待并没有将这个小女孩击垮,相反她以书中的知识为精神食粮,与这个无情的世界抗争着。后来母亲以一种遗弃的方式将她送去了美国教会学校寄宿。只因学校给一口饭吃,饿不死。而其实这里的条件非常艰苦,环境也很恶劣。1922 年毕业以后,庐隐曾先后辗转安徽、北京、上海、福建等地,一度因情感挫折、生活困厄陷入低谷,但是,无论环境如何艰难,她始终没有放弃文学创作的理想和文学启蒙的社会职责。

..............................


2.2 性格相异:明朗葵花与深谷幽兰

2.2.1 言论的真切自然与含蓄哀婉

冯沅君的言辞相比庐隐更加激烈,冯沅君的语言流利、自然、真切,纤细而不失酣畅;苏雪林夸赞冯沅君从古文中出来,“而趣味却极其清隽”最暴露女性恋爱心理第一手[31]”。冯沅君的创作更像是激情饱满的战斗,在其发表的言论与文学作品中,无不是真挚而热烈、大胆而感言的,她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以青年女性的敏锐视角抒发着对现实问题的独特感受。用爱情小说来表达新时代女性对自由恋爱的向往,对包办婚姻束缚的反抗,希望追求个人的自由、个性的解放。冯沅君追求新时代独立女性思想的追求体现在其言辞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用上更加犀利的语句,直呼对封建礼教带来的束缚的反对,要求获得解放。冯沅君的言辞借由其小说中的主人公说出来也可见其中的激烈程度。《隔绝》的女主人公能够像母亲喊出“如果不能够成全她的爱情,不放她自由,不如去死”,这样的话来。可见冯沅君本人的性格就是大胆而勇敢的,其言语上也是一致的。

而庐隐的言辞相比之下就更加含蓄了,以一种极致哀婉的语气用悲剧人物来标对自己对封建礼教文化的不满。这是由于庐隐对诗词歌赋的喜爱,相比起冯沅君,对婉约派词人的情有独钟。在行文时会不自觉地将这种风格带进去,讲究辞藻上的婉转与韵律感。庐隐同样喜爱写爱情主题的小说,但她作品中有着更多哀婉的情绪,即使是表面上有着极度的洒脱不羁,也掩盖不了其内心的悲哀与落寞。其社会气势在她自身悲伤经历的磨砺下浑然天成的,她不刻意地将自己或作品中人物进行女性化解读,而是用学者式的冷静分析指出女性在新思想冲击之下,既期待走出过去旧生活的束缚,又迷茫而不知究竟往何处去的尴尬境地。言辞上冷静而又睿智。不同于文学创作中常带有的“主观”和“情绪化”的色彩,她从容的指出,文学与革命都是立于一个相同的出发点—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足而生的反动”。所不同者,仅在于文学是“对于思想上的反抗”,而革命则是“事实上的反抗”。用平稳的叙述来揭露事实,即使言辞含蓄,亦发人深省。
............................


第三章 女性主体意识及爱情婚姻主题的比较............................15

3.1 富于女性主体意识的妇女文学................................. 15

3.2 展现女性意识的书信体叙事的运用............................... 18

第四章 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比较.............................25

4.1 直白勇敢与温婉含蓄........................ 25

4.2 妇女思想革命的坚守者与疏离者........................ 26

第五章 艺术风格比较.........................................31

5.1 创作的核心基调比较........................ 31

5.1.1 悲壮而哀美..................................31

5.1.2 真挚而热烈........................................31


第五章 艺术风格比较


5.1 创作的核心基调比较

5.1.1 悲壮而哀美

在艺术风格的对比上,庐隐的个性更加地张扬。其擅长对情感做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