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当代文学论文格式、当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十篇

日期:2018年04月0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766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803191055482265 论文字数:32699 所属栏目:当代文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当代文学毕业论文,笔者认为该专业论文主要研究中国当代散文、中国报告文学史、海派文学、新移民文学等方面,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具体阐述及总结。今天无忧网为大家推荐10篇当代文学范文,供大家参考。


当代文学毕业论文2018优秀范文一:阿袁小说的知识女性书写



第一章  阿袁小说中知识女性的精神镜像


在阿袁写作的高校题材中,高校只是人物生活的背景,高校的功能简化为一个生存的基本场所。阿袁写高校知识女性,也没有把重点放在高校知识女性在学术上的钻研和在工作上的努力上,她们构成的复杂的女性群体形象,显示出不一样的精神特质。


第一节  自恋:一个人的狂欢

在希腊神话中,美少年 Narcissus 受到神的惩罚,爱上了自己的倒影,并为了这水中的幻像而亡。变成了水仙花,这是自恋的原型。而后,1914 年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领域把自恋看成是力比多向自我的投注,自恋也逐渐进入了理论研究中,成为了精神病学家研究的一个范例。从病理学上引申出来的自恋,随后扩展到文化、艺术等领域中,也演变为个体生命为了追求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的一种表现。

回到神话上来看,在这个极具寓意的神话中,自恋可以解读成是一种被迫的行为,是一种惩罚。而自恋的过程却显得充满了浪漫的氛围,充满了不理性和自闭倾向,而毁灭是自恋最终的结局。

一、揽镜自照——孤芳自赏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女性主义浪潮的兴起。女性写作迎来了新局面,一大批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品脱颖而出。林白、陈染借由“私人化写作”开启了女性言说自身的新潮流。在这些文本中,女主人公总是自我欣赏、自我崇拜。或站在镜子前神情凝视自己,或在他人的目光中获得暂时的满足。这样的行为借由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成为了彰显自我的利器。转向自我,把爱给自己。自己既是爱的主体,又是爱的客体。自恋于是成为了这些女性群像的一个标记。

在新世纪开始投入写作的阿袁,小说中的自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特点。她继承了以往女性言说中的自恋倾向,但因为没有明显的自传性书写,她又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同她们相比,阿袁的写作立场更为理性,少了一些自卑,同女主人公的认同度也没有那么高。所以,在她塑造的女性形象里,自恋也就有了不同的意义。

在那些带有强烈自传性书写的女性写作中,童年经验会被反复提及。“童年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不仅仅是因为人的知识积累中又很大一部分来自童年,更因为童年经验是一个人心理发展不可逾越的开端,对一个人的个性、气质、思维方式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量的事实表明,一个人的童年经验常常为他的整个人生定下基调,并规范以后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是人类个体发展的宿因,在个体发展史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童年的喜怒哀乐都会在成长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反刍。特别是那些不愉快的童年经验,就如梦魇一般不愿消散。总是给女主人公的当下生活造成困扰,影响着女主人公的当下选择。如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中的林多米,童年父爱的缺失,与母亲的貌合神离,漫长而孤寂的个人时光。这些一个人的孤寂往事,造就了一个敏感而自卑的性格,以至于在成长的道路上到处碰壁,以敌意的态度面对着整个社会。然而,也是这样的童年经验,让女主人公更加地关爱自己。由于向外无法获得爱的满足,向内,向自己索求爱的慰藉便变得理所当然。所以,这种爱自己,为自己人生寻求亮色的自我激励方式就成了自恋的源头,是一种因自卑而生出的自恋。不自信的状态下,很容易被更强大的挫折摧毁。所以,在林白的笔下,女主人公虽然极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但她还是没有能力获得理想的状态。物质上的贫乏和精神上的无依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人生难题。

........................


第二节   焦虑:身体内的隐疾

自恋是阿袁小说中高校知识女性一个人的狂欢,自恋中的高校知识女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一种俯视众人的目光,她们多多少少是自信的,认为自己能够掌控事情的发展,可自恋者也有脆弱的一面。“自恋者尽管表面上傲慢,实际上仍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并不稳固;这也是为什么她烦躁不安、过于敏感、爱发脾气、时刻警惕的原因;她的虚荣心是无法满足的。”“烦躁不安、过于敏感、爱发脾气、时刻警惕”,这是焦虑的种种症状。阿袁小说中的高校知识女性似乎比常人更加焦虑。

她们对青春肉体的丧失,对时间流逝的恐慌自有其独特的思考。特别是对无家的紧张,失家的焦虑。焦虑如影随形下,上演的是一场家庭空间的争夺大战。

在《焦虑的意义》一书的前言中,美国存在心理学之父罗洛·梅指出,“在今日这个变迁世界中,日常生活的压力与紧张,已经让每个人都需要去面对焦虑,并以某种方式与之共处。”我们生活在一个“焦虑时代”,焦虑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或隐或显,像一个炸弹,随时有可能被引爆,而我们甚至不确定引爆的导火索是什么。

一、失家、无家的焦虑

阿袁写高校知识女性,把高校知识女性的焦虑体验描绘得非常生动。这些高校知识女性对青春不再的焦虑异常明显,所以年龄是一个敏感的词,当年龄处在一个分水岭阶段时,还未成家的焦虑被无限放大。一个人生活就像被放逐在孤岛上,四周潜藏的都是不安全感。

阿袁小说中的高校知识女性,在事业有成之后,面临的几乎都是成家的急迫。不管是美貌的还是丑陋的女人,她们都迫切需要一个家来摆脱孤独感。因为这种迫切,结婚成了重要的事情,结婚对象的选择反而成了次要。而已经有了家庭的高校知识女性,也并没有理想中的幸福完美。进了婚姻这座围城后,每一个女人都成了一个守城的人。要随时关注丈夫的一举一动,要警惕着别的女人来攻城掠地。

《蝴蝶行》里中文系的陈小瑶老师,“二十九岁还没有男朋友自然是难堪的,是女人不能碰的痛处,可这种难堪是关起门来的难堪,这种痛是掩在衣服下面的痛,无论如何也要咬紧牙关暗暗承受的。”受惯了冷落的陈小瑶虽然不喜欢经常来蹭饭的吴敏,也不喜欢吴敏带来的长得不体面、条件差的朱乐耕。但还是同他结了婚,这是在年龄面前的妥协。

........................


第二章  阿袁小说中知识女性的生存之道


自恋、焦虑、疏离是阿袁小说中高校知识女性的三种精神镜像。这些特征瓦解了传统意义上高校知识分子的精英特质。站在女权主义者的立场来看,这些形象是退步的。她们过于看重婚姻、依然依附着男性而生存,是需要批判的对象。


第一节   以史为鉴——权衡利弊的选择

阿袁立足当今现实语境,为我们塑造了一群女性形象,以一种隐蔽的方式来探讨高校知识女性的生存思考与现实抉择。高校知识女性获得的知识,即是启蒙,又是一种桎梏,还是一种资源。它内化为知识女性的一部分,左右着她们的行为。所以,这些在人们眼中站在高处的高校知识女性,陷入日常生活泥潭时的隐忍与妥协,反抗和报复,作为阿袁一再精心描摹的独特风景,并没有那么简单,退后也是以退为进。

阿袁小说中高校知识女性的所想所思所做,是在考虑了历史中的女性群体命运遭际及身边人物的现实结局后,做出的自认为比较明智的选择。在杂糅古今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借鉴下,这些高校知识女性串联起了一条女性生存之路,更以女性生存之路去牵引出对个体生命的生存思考。那是权衡利弊下的火中取栗,也是一条没有终点的未知之路。

一、历时性借鉴

在《俞丽的江山》里,俞丽看破了夫妻情义,“所谓夫妻的情义,不过如此。男人的恩爱呀,原来如流水,今天在西,明天就东了。难怪《氓》里的那位女子会感叹,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千年前的男人这样,千年后的男人也这样。”于是明白过来的俞丽只有借酒浇愁。所以她不会学家里的钟点工罗大嫂去捉奸,她只会像丈夫一样也去背叛婚姻的忠诚。然而,女人到底是感性占主导,报复式的寻求安慰只会让人更加空虚。何况更有大量的事实证明,这种举措带来的危害更会把女人逼入绝境。

《长门赋》里的陈小米也深谙这一规则,“即使单纯的生活使小米没有经历真的世事沧桑,但小说是读多了的,包法利夫人的命运如何,安娜的命运又如何,外遇对女人而言注定是悲剧的结局,也注定是短命的,在世人眼里,它是女人的堕落和沉沦,是水性杨花不守妇道,绝对是不容于世的。……女人如寄的命千年不变,读尽万卷诗书也是枉然,容颜绝世倾国倾城也是枉然,赵明诚死了,李清照流寓江南,身如飞蓬;项羽亡命垓下,虞姬血溅鱼肠,‘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这是女人的千古绝唱。”陈小米凭借间接经验也学起了陈阿娇,以学生杨杲写给自己的情书为《长门赋》,把杨杲当做了帮助自己的司马相如,想借学生写的情书来刺激丈夫沈安,希望丈夫在冷战中主动求和。但没有用,小米连陈阿娇都不如,自古皇帝多无情,丈夫沈安比皇帝还无情,失望的小米只得自己妥协。

陈小米、俞丽都从间接经验里吸取了教训,没有战斗下去。而《汤梨的革命》里,汤梨比谁都明白这些间接经验,“然而贞洁是惯性,也是女人的铠甲。安娜脱了铠甲,安娜死了,包法利夫人脱了铠甲,包法利夫人死了,还有嘉芙莲,嘉芙莲把铠甲变成了蝴蝶的翅膀。可美丽的蝴蝶能活多久呢?”汤梨知道,却也明知故犯,没有抵制住诱惑,硬是革了自己婚姻的命。离婚后的汤梨,虽然不至于去死,可新的婚姻谁又能保证不会是永不停息的恶性循环。

......................


第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