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当代文学论文格式、当代文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台湾女性旅行文学研究——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台湾文坛为场域

日期:2018年06月02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993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709021447559417 论文字数:35669 所属栏目:当代文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当代文学毕业论文,笔者认为通过对台湾女性旅行文学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女作家在自己其他创作以外的价值,她们的旅行书写与她们的小说创作交相辉映,构成她们创作的美丽织锦。


第一章 台湾女性旅行文学创作脉络


第一节 萌芽与发展:1950-1980 年代创作概观

在台湾的女性旅行文学尚未萌芽之前,晚清一位女子的出现打破了女性“出走”的第一道防线。单士厘(1856—1943),是近代中国女性出国旅行并有游记文本流传于世的第一人。她随夫婿钱恂外交出巡,遍访日本、欧洲等多地多国,写下《癸卯旅行记》、《潜归记》两部旅行文学作品。此外单士厘晚年编辑《闺秀正始再续集》、《国朝闺秀正始集》及《续集》,对女性文学的传播与接收也有所贡献。她在《癸卯旅行记》序中写到:“我同胞妇女,或亦览此而起远征之羡乎?”直接表达了对妇女独立意识启蒙的希望。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女性是极少数,而从单士厘的经历来看,她的丈夫是非常开明并且支持她的。由此可知这种旅行写作实际上仍是在夫权允许的状况下诞生的,其本质上仍未摆脱男权话语的牢笼。但在这其中所表露的女性意识萌芽,已经弥足珍贵。

1920—1945 年是台湾现代女性文学的发生与兴起阶段,这时期的女性散文写作出现了热潮,表现出简朴、平实的风格,但女作家们普遍写作能力不足,缺少审美性的文学色彩和自觉的风格追求。在此阶段的女性散文创作较少涉及旅行书写,但至少表现出台湾女性文学正在向书写女性生命经验而努力。光复初期的台湾文坛(1945—1950 年)被称为“文化沙漠”和“苍白的过渡”,社会亟待重建,文坛沉寂。直到 50 年代,随着一大批文化工作者、作家从大陆迁往台湾,为文坛带了新的风气。“台湾省妇女写作协会”创立,除林海音外均为大陆来台女性。这些女作家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好的家庭背景,曾从事新闻、教育或写作的知识女性,她们为台湾文坛带来了新的风尚。这批女作家有的在大陆时就已经在文坛留下了啼声,如苏雪林、谢冰莹。来到台湾后,因为职业背景和夫婿的职业身份而多有出国游历的经验,由此产生了台湾女性旅行文学的早期书写呈现。

.......................


第二节 成熟与多样:1990 年代以来的创作概观

近百年来的女性旅行文学发展历史从女子由“夫婿在,不远游”,到“随夫出征”,再到“独自出征”,这是一段遥远而漫长的历程,也正是女性逐步走向独立、摆脱男权话语统治的过程。在这过程中 1990 年代是一个转折点,自此之后,女性更加自主、勇敢、独立地走向越来越广阔的天地和人生,而女性旅行文学创作也随之走向了更加成熟和多样化的发展。

1990 年代台湾的社会文化语境明显呈现出女性主义的走向:妇女运动如火如荼,女性主义浪潮风起云涌。上个世纪中叶以来的台湾社会,虽然经济不断进步,现代化程度较高,但由于日据时期的大男子主义的遗存、历史遗留的保守的性别文化习俗,台湾社会的男权意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相当严重,限制着女性的进步和发展。进入 1980 年代以来,随着台湾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女性阶层迅速壮大,特别是一批又一批战后出生又在西方接受了高等教育,受过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熏陶与影响的知识女性纷纷回台,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980 年代后期“解严”之后,台湾社会文化日益开放,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加上第三波全球女性主义运动强劲的推动力,使女性主义、性别平等浪潮在 1990年代的台湾社会获得长足迅猛的发展。1980 年代的女性主义无论是作为文化实践还是社会实践,基本风格还是温和、内敛的。进入 1990 年代以来,政治宽松,言论自由的局面无疑大大促进了女性主义思潮和运动的蓬勃发展。女性主义运动及受其影响的女性文学开始摆脱温文尔雅,呈现出锋芒毕露的性别立场和尖锐的社会批判色彩。文学对女性的关注也由外部命运、社会历史环境的关注向内转,进一步探索女性内在自我和女性内心的深幽。

..........................


第二章 台湾旅行文学中女性作家的创作姿态


第一节 越出男性视阈的旅行写作

旅行文学的创作记录了女作家在出走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展现出女性在突破自我过程中的独特经验。从 70 年代开始三毛的流浪开始,至 90 年代一大批女作家踏上了旅途,用文字记录下旅程中的种种,女性的旅行文学由此越出了男性视阈,由缺席逐渐走向主流。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环境的转变是导致女性旅行文学进一步向女性自觉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它所带来的女性角色身份的转换,为女性更自由、自主地在旅行中追寻自我提供了前提条件。

一、 社会环境的转变

自父权社会形成以来的漫长历史中,女性长期处于被压抑与被禁锢的状态。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出外冒险、征战、远游,都是男子独有的行为,女性则被要求“足不出户”,活动范围大大受限。“家”被视为男性的安稳处所,同时也是女性的禁闭之地,女性在家中负担家务、育儿等一切内务,被动地等待远游男子的归来。因此自古以来旅行都是与男性相联系的活动,少数女性的远行也都带有悲剧的性质,不是因婚配远嫁他方,就是生根异乡不复归返。李黎在《女子今有行》中提到《红楼梦》中的薛宝琴随从商的父亲出远门游山玩水,“四山五岳都走遍了,天下十亭走了有五六亭了”,这就算是古典文学中一个“美好的例外”了。更多的是像王昭君那样被迫和亲远嫁荒凉之地,再难回故土;或像蔡文姬身陷匈奴 12 年一字一血泪写下《悲愤诗》。于是李黎感叹:“古时女子能安安稳稳一辈子足不出户算是她的造化,旅行文字书写只意味着身不由己的悲惨命运。”可见正是长久以来的社会环境造成了女性旅行文学长期缺席的状态。

传统女性在社会边缘受压抑的处境,使她们愈发强烈地渴望脱离既有父权社会的构架。进入 20 世纪以来,随着妇女运动在全世界范围的蓬勃发展,以往男性主导的社会结构开始向着男女共同主导的方向公平发展。上世纪 90 年代的台湾,女性主义的春风已经吹遍岛上。社会环境的转变为女性的独立出行提供了可能,女性社会地位及经济能力的提升则为其旅行提供了必要条件。越来越多的女性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高薪的工作,以及开放包容的家庭,这让女性能够走出家庭,在经济上获得独立,拥有了自主休闲的权利。身体的解放与精神的自由赋予了女性独立出征的动力与勇气,相较于传统被禁锢在家的女性,或是随夫出行的女性,现代女性自主走出家庭、出外旅行的行动本身,就是她们对自我生命体验的一大突破。

..............................


第二节 旅行文学与女性意识

90 年代以来的台湾女作家受到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在旅行及创作旅行文学时都融入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她们在旅行中关注着性别因素带来的种种问题,并通过对性别议题的关注,努力跨越性别界限,挑战父权社会,寻求平等的对待。在这其中,女性主体意识亦随之觉醒,通过对旅行的探索,女性在不断完成自我的成长。

一、 旅行文学中的性别议题

性别议题是旅行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点。西蒙娜·德·波伏瓦曾说:“一个女人不是生为女人,而是变成女人。”性别的差异既表现在生理性别上,也同时表现于社会性别上。女性在社会视角的影响下被“造就”成为符合普世价值观的女性身份,因此当女性借由旅行出走时,即形成了一种对性别界限的跨越。同时女性的旅行在文化意义上也呈现出流动与改变,挑战起父权社会的眼光视角,具有深刻的意义。“旅行变成另一种是女性性别的意义呈现,在旅程里,性别与空间地方的互动,形成社会文化的重新建构。女性经验的流动,造成了女性旅行文学的可观之处。”

旅行文学叙事具有一些可以具体指认的性别特征。从选材上来看,一般而言,男性旅行叙事多写崇高豪壮的事物和景象,表现出宏大的叙述模式;有别于此,女性旅行叙事的特征则在于:引进了大量的日常生活细节、着重描写人际往来关系。张毓如将生活细节与人际关系看作女性旅行文学叙事的两个最大的特征。从思维方式上来看,男性在旅行书写中往往表现出理性与逻辑思维,女性则偏重于感性与情感。旅行让女性更加认识自己并提升自我,因此包含了更多感性认识,而无论是台湾还是大陆的当代男性旅行作家中,虽然也有较为感性、偏向于心灵感悟的旅行创作,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男性旅行书写者在作品中表现出充满理性的思维特色。从写作风格来看,女性作家的旅行书写更偏向于私人写作,大量日记体与书信体的文体运用,加之女性细腻、绮丽的散文化语言,使作品呈现出私人化、微观化的特点;而男性作家的旅行书写则更偏重于宏大叙事与历史视角,文体也更接近于“论大于述”的杂文。因而女性在旅行文学中表现出的不同于男性的性别特征为女性意识的萌发奠定了基础。

..........................


第三章 台湾女性旅行文学的创作面貌....................... 31

第一节 故乡/异乡:女性书写的复杂表情...........................31

第二节 此地/彼地:人生空间的位移转换...........................36

第四章 台湾女性旅行文学创作比较......................... 47

第一节 性别视阈下的旅行文学比较................................47

第二节 两岸视阈下的旅行文学比较................................51


第四章 台湾女性旅行文学创作比较


第一节 性别视阈下的旅行文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