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大享阿尔贝弗莱尔
经商者有的人一辈子勒学苦练,也还未必有大成;有的人无师自通,却成为一方巨贾。欧洲赫赫有名的比利时商界大享、企业家、金融家阿尔贝弗莱尔,就是位无师自通的商界奇才。
今天的弗莱尔已是欧洲屈指可数的富商之一,控制和入股的公司多达数十家,涉及钢铁、石油、出版、广播电视、银行、金融、房地产等领域,个人资产高达数亿美元,在比利时的家乡和法国巴黎拥有两所大宅,在王公贵州、巨星名媛云集的法国南方度假胜地圣托购置一栋豪华别墅。他还花大价钱买下了毕加索、达里、米罗、马格里特、德尔沃等许多著名画家的精品。可准又曾想到,50年前,弗莱尔不过是个推销员,他是靠精打细算和对经商独到的悟性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1926年,弗莱尔出生在比利时东部城市沙勒罗烈属附近的一个小镇。父亲开了个小作坊,雇了几个帮工,专门生产铁钉和铁索链。那时,比利时的隆地区正在大力发展钢铁业,一座座钢铁厂拔地而起,弗莱尔父亲厂里的产品非常畅销。不幸的是弗莱尔4岁时,父亲就撒手人寰。弗莱尔的母亲毅然挑起了经营家庭工厂的重担。细小的弗莱尔,不谙世事,甚至到了十六七岁,还是一副乐天派的样子,经常和朋友吃喝到深夜。他在学校的成绩一般,就连商学这门课,也无心钻研。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百废待兴。19岁的弗莱尔仿佛一夜之间茅塞顿开,意识到自己应抓住良机轰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事业。他找到了突破口:推销钢材。当时在沙勒罗,钢材大量积压。钢铁厂为了处理掉积压产品,售价很低。弗莱尔深知,买下容易,关键是如何转手卖出。于是, 他开始了不厌其烦的推销生涯。据弗莱尔后来回忆说,当时为了能把这些语重心长钢烂铁推销出去,他向世界各地发了数千份电传。为了能够找到客户,哪怕只有一点希望,路途再远,他也会不辞辛苦,登门推销。在西德、东欧以及南北美洲,都留下了弗莱尔的足迹。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弗莱尔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了沙勒罗最好的推销员。
然而,阿尔贝弗莱尔并不只想当一名出色的推销员,他有更大的抱负。
1954年,由卢森堡阿尔贝德钢铁公司控制的鲁欧轧钢厂陷入困境,时年28岁的弗莱尔不顾亲友们的劝阻,毅然决定购买鲁欧轧钢厂的股票。他找到了工厂的总经理,说:“先生,我愿意在鲁欧轧钢厂入股”总经理摆摆手,回答说做不了主,只有董事长才有决定权。于是,他驱车百里来到阿尔贝钢铁公司在卢森堡的总部。当他在被称为“阿尔贝德宫殿”的公司总部里见到董事长时,单刀直入他说:“董事长先生,我准备在鲁欧轧钢厂入股,每股800法朗,出价不低”弗莱尔先是一愣,继而胸有成竹地点头答应下来。他回到沙勒后对鲁欧轧钢厂总经理说,他向董事长建议的是每股800法郎,多一分他也不会出。翌日,好消息来了。阿尔贝德钢铁公司接受了弗莱尔每股800法郎的条件。弗莱尔从此成了鲁欧轧钢厂的股东之一,此后,弗莱尔又在其他钢铁厂入了股。
弗莱尔做实业有个信条:一旦决定进入一家企业,就不是为了当配角,而是要控制这家企业。1968年,在法国巴黎荷兰银行比利时分行的支持下,弗莱尔收购了比利时的第二大钢铁企业海诺桑贝尔公司。在之后的数年中,一个又一个钢铁厂归属到了弗莱尔的名下。弗莱尔终于控制了比利时隆地区的绝大部分钢铁企业。
一名企业家,善于捕捉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是至关重要的。70年代中期,成为钢铁大王的弗莱尔预感到钢铁业要面临一场危机,于是1975年以后,他以优惠条件出让了在钢铁业的部分股份,并与老对手、比利时列日钢铁集团联合。与此同时,弗莱尔大胆改革,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大调整,从而使自己的企业在70年低波及全球的钢铁业危机中得以幸存。
弗莱尔有这样一个座右铭:“钱要越挣越多,越挣越快”。弗莱尔在成为钢铁大王之后,又步入了金融业。
在金融界这一点石成金的世界里,弗莱尔头一炮就给了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1981年,密特朗决定对法国巴黎荷兰银行实施国有化。当时,弗莱尔是该行比昨时分行的主要股东之一,他担心国有化会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于是,在巴黎荷兰银行的合作伙伴、加拿大饼比吉亿万富翁保尔德斯马莱等人的支持下,弗莱尔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把大批资金转移到瑞士,成功地阻止了法国政府的计划。
此举使弗莱尔在金融界名声大振,他又先后控制了比利时第二大股份公司布鲁塞尔朗贝尔集团、PETROFINA石油公司、卢森堡电视广播公司等。
弗莱尔在金融界得心应手同他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分不开的。1988年,意大利实力雄厚的奥利维蒂公司公开出价收购比昨时通用公司。通用公司是比利时的经济命脉之一。面对公开出价收购,比利时政府和法国的许多公司纷纷卷入,使比利时通用公司股票急剧上扬。弗莱尔在静观事态之后,预计股票几年后必然下跌,于是,以最高价格抛出了自己手中全部的通用公司的股票。果然,数年后股票下跌,弗莱尔又以最低价格购进。
弗莱尔获得巨大成功的因素很多:机遇、天赋、胆识,可了解弗莱尔的人都认为,弗莱尔成功最大的秘诀是于推销自我和讲情义。
人常说:商场如战场,无情可言。可弗莱尔的观点则是商场也要讲友谊。他认为,“没有友谊,商路不通”,因此弗莱尔非常重视感情投资。
弗莱尔喜欢喝酒,家中藏有世界各地的名酒,所以经常邀请生意上的伙伴和朋友在家中或别墅作客,品尝佳酿。弗莱尔对电话更是情有独钟。他有一个电话记事本,被大众传媒形容为弗莱尔通向“成功的钥匙”,里面密密麻麻记着许多国家政府要员以及国际知名人物、商界、金融界大享的电话,他们中某些人的秉性、爱好也被弗莱尔记录在案。每天,弗莱尔都要往世界各地打很多电话,即使无事可说,弗莱尔也会问:“近况如何?”“一切都好吗?”或说些:“祝你快乐”、“祝你健康”之类的话,以此联络感情,增进交流。
遇事不慌,沉着应付是弗莱尔成功的另一个秘决。弗莱尔热情奔放、举止随和,可讲话时容易激动。弗莱尔在成为钢铁大王后不久,一次工人闹工潮,反对弗莱尔的改革计划,几名工人代表怒气冲冲地闯进了他的办公室。弗莱尔大发雷霆,可没过两分钟,他就平静下来,耐心地听取他们的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赢得了他们的理解。
90年代初,弗莱尔在力图控制法国电视台时,曾惨遭失败,但他并不气馁,励精图治,终于东山再起,在耄耋之年,终于又成为欧洲电视广播大王。
点评:
阿尔贝弗莱尔是个商界奇人,几乎是无师自通地创立了一个庞大的企业王国。在这么一个著名人物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诸多素质:聪慧、敏锐、勤奋、创新和诚信。
一代枭雄奥纳西斯
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是举世闻名的希腊船王,从开始创业到去世的50多年中,他从一名到处流浪的难民成为身价达数十亿美元的世界级富豪,经营着从航运到贸易,从商业到地产,从食品到矿山等领域内的数百家企业,他拥用世界上最豪华的私人游艇,他还娶了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为妻,造成了轰动世界的新闻奥纳西斯就像是一架精力过人、不知疲倦的机器终日运转,他出身贫寒,完全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与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的成功将给我们带来许多的启迪。
奥纳西斯出身贫寒,16岁时还在同父母与妹妹们一道过着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当他们全家漂泊到希腊后,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小奥纳西斯毅然告别了家人, 只身闯荡世界去了。据说奥纳西斯首先在一条驶向阿根廷的破船上找到了一份小工,日薪25美分,但奥纳西斯觉得这对于他开阔眼界并无太大好处,于是做了不久,他便拂袖而去,跑到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去寻找机会了,小小的年纪,他便显出惊人的主见和勇气。在布宜诺期艾利斯,奥纳西斯做过焊工,当过电话公司职员,但当他稍有一点积蓄之后,他又毅然辞掉这些工作,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奥纳西斯深深懂得,要发财,非得有自己的事业不可。奥纳西斯日后承认,正是这一果断的决定,成为他以后轰轰轰烈烈的事业的起点。
奥纳西斯选择了做烟草生意,当时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烟草走私猖狂,利润很高,奥纳西斯看准了这一点,利用他所在的希腊侨民帮派中的关系,可以很方便地将走私香烟拿到市场上销售。于是很快,他的事业便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在他20岁时,他的财产已超过了10万美元。又过了四年,由于他所取得的引入注目的成就,奥纳西斯被希腊政府任命为驻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总领事,正是由于这一职务的关系,奥纳西斯开始注意到船只和航运业,某种与船有关的想法时常朦胧地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历史的机遇来自于1929年突然爆发的世界的经济危机。
灾难所到之处,百业调滑、物价飞涨、经济崩溃,无数财产在瞬间化为无有。谁知正是在这样的惊涛骇浪中,奥纳西斯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将他那敏锐的眼光投向了当时谁也不预见碰的行业水上运输。,
由于严重的经济危机,全世界的贸易陷入了瘫痪,而海上贸易则更是首当其冲。1931年的海运量仅仅是1928年的30%。因此,许多海运公司均以跳楼价拍卖其所属的船只等财产。而奥纳西斯则每天关注着此间行情的变化,用像鹰一样锐利的双眼寻找着合适的卖主。
机会终于来了,加拿大国营铁路公司拍卖的产业中有6艘货船,10年前价值200万美元,而如今船价暴跌,每艘只卖2万美元。奥纳西斯得知这一消息后,急忙直到了加拿大,一揽子买下了这6艘被“遗弃”的船只。当时有许多人认为奥纳西斯做了件蠢事,他们认为经济危机远坏结束,这些船只在不久的将来恐怕连两千美元都不值。事态的发展正如大多数人们所预料的,经济危机日复一日的严重了,世界一片混乱然而奥纳西斯仍然是奥纳西斯,他有一咱不可动摇的预感,他坚信一咱常人感觉不到的机线性,他冷眼看着所有的人郊外狂地抛出手中的一切总之,他毫不动摇,这种刚毅或许正是他当小工的时候所养成的性格。
奥纳西斯的预感没有错。几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从此直到战争结束的那股时间里,战争给所有那些拥有运输工具尤其是海船的人们带来了好运。奥纳西斯购买的那6条向仿佛是一间就变成了6座浮动的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