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的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于何为地方政府债券定价市场化尚未有统一明确的界定。 地方政府债券相较于国债,其特殊性在于——不同省份的经济基本面和财政实力不同,其偿债能力有所区别,因此地方政府是存在信用风险的。
地方政府债券相较于信用债,其特殊性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关系到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需要,地方政府会有依靠行政力量干预市场定价的利益驱动。第二,我国尚不存在地方政府破产机制,关于地方政府债券违约后如何处理也没有相关的政策出台。且在“上级决策,下级执行”的政治体制下,地方政府缺乏独立性。在这种背景下,虽然现阶段中央承诺对地方政府债券违约“坚持不救助”的原则,但是一旦地方政府发生偿债危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威胁,上级政府很可能采取措施对地方政府予以援助,缓解其债务危机。而这会影响市场对于地方政府信用风险的判断,形成担保预期,进而影响发行利率。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债券定价市场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依靠行政力量干预定价的行为或可能性逐渐减少,市场预期逐渐趋于理性,市场各类主体能够有效识别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并将信用风险有效反映在定价中的过程。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本文首先基于当前的制度背景,以 2613 支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率与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利差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讨论了影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的因素。接着从立足市场环境,探索了影响市场在地方政府债券定价方面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制度因素,并设计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指数,从制度变迁的视角讨论了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行以来定价的市场化进程。基于以上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问题的讨论,得到以下结论: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影响因素方面,从债券自身特征角度来看,除发行规模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的影响不显著,发行期限、发行方式、债券类型均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有显著的影响;从经济基本面角度来看,经济增速、经济结构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增速越快,第三产业比重越高,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利差越低;从地方财政状况来看,政府债务率、土地财政依赖程度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利差有显著负向影响,财政存款对地方政府发行利差无显著影响;从外部支持因素来看,转移支付依赖程度与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利差有显著负向影响,转移支付依赖程度越高,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利差越低;其他因素中,区位因素、M2 增速、沪深 300 指数均对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利差均有显著影响,东、中、西部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利差依次递增,M2 增速越高,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利差越低,沪深 300 指数越高,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利差越低。
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进程方面,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行以来,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一直在不断提升。但目前我国的发行机制仍存在行政干预,发行主体和投资主体单一,信用评级和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指数仍然偏低,配套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