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员应把握的几种节奏的转换形式------播音专业论文精修
摘 要: 播音员把握节奏的几种转换形式有: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欲快先慢,欲慢先快;帮写硕士论文欲重先轻,欲轻先重。
关键词: 节奏; 转换方法; 播音与主持
节奏是物质运动变化周期的标志。生活中时时处处有节奏。如自然界中四季的转换、潮起潮落、月亮的圆缺变化等。在艺术领域,节奏更是十分明显,音乐中的节奏令人动情,舞蹈中的节奏令人跃然,诗歌中的节奏使人陶醉,文章中的节奏引人入胜。单调乏味的节奏使人生厌。
在播音和主持节目时,节奏的要素主要表现为声音的高低变化——抑扬;声音的大小变化——轻重;声音的速度变化——快慢。播音者和主持人的语言节奏是这些要素不断变化重复而显现的。这些节奏要素的变化形式,即节奏的转换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声音向高的趋势发展,称为“扬”,声音向低的趋势变化叫做“抑”。扬、抑二者本身是对比而言的,并没有什么绝对标准。如果主要部分要扬,次要部分要抑,反之亦然。意即:如果下一层次,下一段,下一个小层次,下一个句子要扬,那么,这一层,这一段,这一个小层次,这一个句子就先抑,反之亦然。这种以抑做扬的铺垫,或以扬作抑的衬托,就加大了扬抑变化的幅度,较之缺乏对比映衬的扬抑变化,有了一种优美的节奏,给人以美感享受。
我们试看下例:
①天边的最后一丝光亮也被黑暗吞没了。满天堆起了乌云,不一会儿下起大雨来。我一再请求他放下我,怎么说他也不肯,仍旧一步一滑地背着我向前走。
②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
③我心里一惊,不知怎么办好,只觉得自已也随着他往下陷,这时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④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
⑤我的心疼得象刀绞一样,眼泪不住的往下流。多么坚强的同志!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草地夜行》的节奏属凝重型,深情的赞颂老红军战士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及坚定的革命信念。这一段①是反映出老红军战士背着小战士在夜色笼罩下艰难的行进应抑:②“小鬼,快离开我!”“我掉进泥潭里了。”两句语势上扬反映出在这危急时刻人的情绪变化;③“这时候,他有力把我往上一顶,一下子把我甩在一边”这句更扬,反映老红军战士动作迅速地把小战士甩在一边的情景:④“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应抑,反映出小战士无力回天的惋惜之情;⑤前半句抑后半句扬,反映出小战士当时复杂心情,恨这可恶的草地,又为没有救出老红军战士而深感自责。整个这一段节奏上可做如下安排:①先抑,②稍扬,③更扬,④抑,⑤先抑后扬。这样,扬抑有秩序地组合在一起,节奏起伏跌宕,唤起强烈的情感运动,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比如《爱的凝聚》中,小利军的父亲抱着孩子下车碰到客运值班员孟芙蓉的情节:①小利军的父亲抱着孩子,急促下了车,在纷乱的人流中,朝地下道口走去。②这时候经已是傍晚时分,面对这座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护送小利军的亲人茫然不知所措,医院在哪儿?怎么走?他们焦急万分!③突然,一位身穿铁路制服的女同志,穿过拥挤的人群,找到他们跟前,问道:“同志,你们是从高岭站上车的吧?”“是啊!”“汽车在检票口外边等着你们哪!快带孩子去医院吧!”
《爱的凝聚》赞扬了社会各界为救受伤儿童小利军克服种种困难,急人所急,真诚助人的动人事迹。文章的类型为紧张型,语势上扬为主要色彩。而这三句中的①可稍扬,②抑,③扬。这种变化更能体现小利军父亲焦急的心情和客运值班员为救孩子抢时间的急迫情绪。
二、欲快先慢,欲慢先快
宋世雄的快嘴说球给人以跃动感、现场感。扣人心弦的迅捷语速与赛场竞技的节奏合拍,观众听起来过瘾,颇有吸引力。张悦主持《为您服务》节目,节奏平稳,声音柔和,这种缓慢平稳的语速恰当的表达了亲切、谦和、平实的语气。这说明语流的快慢都是由播音员与主持人所播讲的内容来决定。即使整篇稿件是紧张型的色彩,中间也有稍慢的地方。这种快与慢、紧张与舒缓的组合,既可以用在段落间,句群间,也可以用在词组或音节间,如此快慢节奏的变化会更丰富、更自然,避免单一、刻板的弊病。如《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一文中的一个段落:①此时,枪声更紧、更密。②战斗的责任感促使他挣扎着翻过身来,艰难地向机枪爬去。③每爬一步,泥土都留下一片鲜血,他终于抓住机枪,忍痛把枪托抵在负伤的右肩胛处,两眼怒视敌人,扣动扳机猛烈射击。④敌人的火力被他吸引过来,一排趁机发起进攻,一举突破了敌人的堑壕。⑤就在这时,张庭富被敌人的一发子弹击中头部,为祖国壮烈捐躯。这是一段重点段,紧张色彩最浓,分量最重。但要在快中找出较缓之处,那样,班长张庭富沉着,坚定才更明显。①处稍快,②处转快为慢,因为,当时班长身负重伤每爬行一步都很艰难,到了“两眼怒视敌人,扣动板机猛烈射击”要快,显示出班长的勇敢、果断、对敌人的仇恨。④处稍快,战士们迅速地向敌人发起冲锋,⑤处再慢下来,感情沉重,体现对班长为国捐躯壮烈之举的敬佩。
三、欲重先轻,欲轻先重
声音形式的轻与重,与吐字力度、口腔松紧及气息密度有关。吐字力度强,口腔控制紧,气息密度大,声音就重,反之则轻。轻与重还与声音的虚实有关,虚则显得轻,实则显得重。
如小故事《中计》中的片断:
①七月初的一天,在辽宁省海城县一个小山村里。②住在张大伯家的某部侦察排的战士们刚刚起床,就看见房东张大爷气冲冲的走进屋来。③张大爷绷着脸问道:“昨天,你们谁进了我家东菜园,把菜地弄得乱七八糟?”④一句话把全排战士给问怔了,互相看了看,谁也没吭声。⑤这时候,有一个小战士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⑥他叫洪松彪,是今年才入伍的新战士,原来,昨晚上是他悄悄地跑到菜地里,帮张大爷干活的。⑦小洪心里直打鼓,他想,是不是我铲地的时候伤了苗?是不是水浇多了淹了菜?小洪越想越不安。⑧这时候,张大娘又跑进来火上浇油地说:“老头子,别跟他们说了,咱们去找指导员说个清楚。”
小故事《中计》故事跌宕起伏,节奏虚实轻重变化明显。这个片断中③、⑧两句是写张大爷、张大娘假装生气说的话,气足声硬、分量重。④句波峰语势,用虚声来体现谁也不吭声的情景。⑦句用虚声来显示小战士心里的不安,非常生动。这几句节奏可做如下安排:①中重,②稍重,③更重,④轻,⑤稍轻,⑥中重,⑦轻,⑧更重。这样轻重的组合变化使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为了更巧妙的运用节奏的轻重转换,除了形成轻重或虚实的前后对比外,还应注意它们之间交叉、过渡,做到重中有轻,轻中有重,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这“虚”,指略带气音的半虚半实之声,而非声门全开,耳语般的虚声。如②句是稍重的,但“战士们刚刚起床”就要稍轻。④句是轻的,里边的“一句话”、“谁”应稍重,因为是句子里的重音所在,要强调肯定声音要重一点、实一点。⑦句是轻的,但“小洪越想越不安”可以稍重。从②句稍重转到④句轻,再由⑦句的轻、虚转到⑧句“张大娘又火上浇油”逐渐推上去,重重的说出“老头子,别跟他们说了,咱们去找指导员说个清楚。”从而把故事的高潮逐渐的推出来,故事显得更真实、生动。
以上的几种基本转换形式,必须从作品的整体表现出来。在表现这种变化的同时,作为播音创作的主体不论是播音员还是主持人必须有感而发,掌握好“内心节奏”,这样内心感受和外部节奏转换形式很好的融合,有声语言的创作才更显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