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教育论文格式、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的内外部动机及影响因素探讨

日期:2025年02月1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502141432326398 论文字数:45855 所属栏目: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以解构计划行为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形成分析框架。首先,在充分梳理和分析国内外有关选考动机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较为成熟的研究工具,并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殊性确立若干分析维度,修改和调整若干题项,通过小范围的预测,形成了《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内外部动机的调查问卷》和《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内外部动机的访谈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随着国际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针对外语教育,围绕外语教育的目的进行过更深入的探讨。目前,在外语教育领域,外语学习内驱力的激发、外语学习动机的维持以及外语学习动机的转化是外语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在我国,以英语教育为首,其他外语教育的研究也逐渐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日语教育和其他科目一样,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学习者希望改进学习方式,通过和老师、同学的共同协作,提高日语知识和技能,用日语参加高考的现象不断增多。

日语教育在中国的起步,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但是,关于日语教育的研究,可以说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20世纪80年代,日语正式成为我国中学外语必修课程的语种之一。在高中阶段开设日语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出多元化的外语人才,更能够促进中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中日交流中来,同时也可以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特别是青少年之间相互理解和交流。”据唐磊(2011)介绍,从1982年颁布的《初中日语教学纲要》到《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本)》,中等教育期间的日语课程改革重视语言知识结构乃至综合语言能力,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也逐渐丰富起来。①这也就意味着,学习者在课堂上不仅要被动地听日语知识,还要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教育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三方面问题:(1)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的内外部动机现状;(2)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的内外部动机的主要影响因素;(3)针对选考内外部动机的现状和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政策建议。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目前有很多关于高考的研究。在高考改革以后,从发表的文章来看,关于新高考的研究显著增加,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考改革、选课走班、学习动机、学科的教学困境和教学策略等问题的探讨上,而对学生选考动机方面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国内学者已对新高考下高中学生的选考动机进行了一些研究,但主要集中在“3+1+2”或者“3+3”模式下的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可选择的科目,而对于外语学科中不同语种的选考动机因素研究则有些缺乏。

另外,对比普通高中生来说,美术生属于小群体,他们与其他普通高中生相比共同点较少,个性较多。另外,在高考的大环境下,关于美术生这一特殊群体日语科目选考动机因素及政策建议相对较少,专家学者关注较少。因此,本文以高中美术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选考日语的动机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分析,以期能够丰富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

通过调查研究,了解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的动机具有多重实践意义,包括为日语教师提供教学建议、为学生提供学习建议,进一步增强家校合作及学校层面对日语教学的支持等方面。

第二章理论基础及分析框架

第一节解构计划行为理论的源起与发展

一、解构计划行为理论的源起和发展

解构计划行为理论(Decomposed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是对菲什宾模型(Theory of Multi-attribute Attitude)的进一步演变。菲什宾模型最早由Fishbein在1963年提出,该模型认为人的行为态度由自我认知和从众心理决定,即态度决定行为。①在此基础上,Ajzen和Fishbein于1980年发展了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添加了主观规范因素,认为个人行为意愿受个人和社会因素的影响。②然而,这两个模型没有深入探讨行为意愿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Ajzen在1991年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Planned Behavior),进一步细化了行为意愿的形成过程。该理论认为行为意愿可视为对特定行为的一种尝试,同时受到个人对信息、技能、能力、时间、机会和合作者等外部条件的影响。在行为发生之前,个体会基于经验评估这些条件,这就是知觉行为控制。Ajzen将知觉行为控制作为第三个因素引入模型,与态度和主观规范构成了三因素论。态度指个人对行为的积极或消极价值评判,主观规范反映了特定参考团体或重要他人对个体行为的看法。

然而,计划行为理论中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由信念决定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一定显著。单一信念的使用无法深入研究行为意愿的不同构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增强模型的解释力并理解信念与行为意向之间的联系,Bagozzi提出了多维信念结构的概念。④在1995年,Taylor和Todd综合了各学者的观点,并将信念分解为多个构面,进一步扩展了行为意愿的构成。⑤这种解构计划行为理论有助于确定哪些因素对行为意愿的影响更大,以及了解信念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解构计划行为理论对于本研究的适切性分析

一、学生培养领域

在学生培养领域,目前计划行为理论主要应用于职业心理素质(王婷婷等,2023)①、大学毕业生蛰居意向(孙幼波等,2023)②、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王进等,2017)③、英语专业学生慕课学习研究(刘俊玲,2017)④、中医院校学生求医行为(马玥璐等,2015)⑤、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研究(林琳,2014)⑥、学生自我监控能力(贺建虎,2013)①等方面的研究。毛辉(2023)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行为意向、行为五个变量基础上引入学习倦怠变量,探讨高职学生在线学习倦怠对学习行为影响的机理。

二、教师发展领域

在教师发展领域,目前计划行为理论主要应用于教师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愿(丁奕然等,2023)③、乡村中小学教师移动学习意愿(张佳,2022)④、高职“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许峰,2023)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企业实践意愿(慈银萍等,2023)⑥、高校教师在线教学行为意向(闫朱迪,2022)⑦等方面的研究。宋月琴(2015)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提出更新和完善教师信念的策略:从行为态度方面,改善教师对目的行为的态度,帮助教师形成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积极的教学信念。⑧在可感受到的行为控制方面,可增加积极影响因素,减少阻碍因素,以利于教师先进的教学信念得以发挥和巩固;在主观规范方面,可利用他人和团体的积极影响,改善教师在主观规范方面的信念。

第三章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内外部动机的现状分析........................20

第一节样本选择与问卷编制..........................20

一、样本选择...........................20

二、问卷编制.............................20

第四章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内外部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40

第一节访谈提纲的编制....................40

一、宏观层面.....................40

二、中观层面......................40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60

第一节研究结论....................60

一、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的内部动机现状..........................60

二、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的外部动机现状..........................61

第四章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内外部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访谈提纲的编制

一、宏观层面

高考相关政策对美术类学生选考日语的动机有着重要的影响,比起普通高中生来说,美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相对薄弱,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其中相对于无法替代的数学科目来说,外语科目的多样化选择无疑给美术生打开了一扇新门。在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规定高中“外语包括英语、日语、俄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学校自主选择第一外语语种。鼓励学校创造条件开设第二外语,努力满足学生差异化外语学习需要。在高考中明确规定高考外语不等于高考英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6个语种参加高考。”

国家不仅在高考外语的科目选择上给出了多个选择,且对于高考小语种考试的难度也作了规定。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013号(教育类006号)提案答复的函指出,高考外语科目中的不同语种,分值都为150分。且小语种高考全国统一命题。命题时要充分照顾小语种的实际情况,高考命题时小语种试卷的难度要比英语容易5至10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小语种学习周期短,报考人数少,竞争压力小。学习小语种,通常情况下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是可以通过最高级的。虽然用小语种代替英语参加高考的人数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与英语考生相比,选择小语种的考生人数还是相对较少。考生基数小,相对竞争压力就小,英语一千个人里大概有995个人和你竞争,小语种一千个人里5个人一起竞争。这也就意味着选择小语种参加高考难度变低,学生学起来难度降低了。

教育论文参考

第五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研究结论

一、高中美术生选考日语的内部动机现状

1.学习兴趣维度:高中美术生对语言本身缺乏兴趣

高中美术生对日本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存在兴趣,但对日语语言本身兴趣不高。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