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变教育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1.调动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小学三、四年级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阶段小学生的兴趣、个性和认知特点,为小学生创造更多的发挥空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小学生爱看的影片,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此引导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思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自主的参与教学互动,以促进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2.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
三、四年级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在接受别人的鼓励和评价时,能够发现自身的价值,对自己充满信心,从而对学习的兴趣就会比较高。所以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遇到困难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去面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使用委婉的话语在适当的时机指出学生的错误,不要当众责罚、批评学生,以免学生产生自卑、逆反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总而言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增强其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三、四年级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
二、改善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1.听、说、读、写相结合
和小学一、二年级相比,三、四年级的内容相对来说明显加深,学生对不同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都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听、说、读、写相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学习能力,从而使语文学习成绩得到整体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开始教学内容时,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朗读示范,在朗读之前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倾听的同时对问题进行思考,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并根据教师朗读的内容回答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一个话题说一段话,让学生通过思考,认真组织自己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一些有意义的文章和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或者经典的句子背诵下来,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语文知识的积累;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日记、读后感、观后感等形式,让学生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对生活、学习、文章、电影等的感悟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充分利用多媒体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活泼好动,容易分散注意力。所以教师要根据这一阶段小学生的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利用多媒体动静结合的特点,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声音愉快地学习。比如在《欢乐的泼水节》这一课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为学生所在地区没有泼水节这一习俗,所以不能理解课文中所讲的泼水节的乐趣,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为学生展示有关泼水节的具体事情,使学生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充分感受泼水节那一天人们快乐的心情,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三、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情景教学是根据当下的教学资料或景物对课本场景进行再现,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场景的一种教学方法,比较符合小学阶段的教学。
比如在《走,我们去植树》这一课时,可以先对学生提出关于植树的情景,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植树上,然后对植树的原因和方法进行思考,进而教师结合植树的具体情况讲解课文的内容。最后还可以让学生针对植树写一篇作文,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结束语
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心理、接受知识能力等各方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实践和总结,研究出针对这一阶段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掘学小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真正小学三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三四年级在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