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宗教论文格式、宗教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菲律宾华侨皈依西班牙天主教的历程

日期:2018年01月29日 编辑:ad201708310846561631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452
论文价格:2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308041025361875 论文字数:36870 所属栏目:宗教论文
论文地区:西班牙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博士毕业论文 Docotor Thesis

第一章序言


本文的主要目的不是考察西班牙时期天主教会在菲律宾的传教史,而是尝试把菲律宾天主教化的问题置放于欧洲殖民扩张与天主教东传运动的背景下,一方面考察菲律宾的天主教化与西班牙殖民扩张活动的关系,另一方面从宗教文化的角度通过对天主教在菲律宾传播过程中的方式、特点以及天主教在菲律宾适应变化的分析来考察天主教在菲律宾迅速而广泛传播的原因,天主教在菲律宾所遭遇的阻碍、挑战与变革。

首先,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把西班牙天主教的海外扩张历史置放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扩张与近代天主教东传运动的双重背景下来考察分析天主教在菲律宾扩张的历史背景、动机与性质。

第二,采取历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考察前西班牙时期菲律宾的社会政治与文化,分析天主教在菲律宾广泛传播的社会根源。

结语总结了全文内容,指出推动近代天主教海外传播的动力,强调宗教文化本身的性质、宗教文化传播过程中的特点、方式以及宗教传入地的社会政治状况是决定宗教文化成功传播的重要因素,并对教会在当代菲律宾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与影响做了初步的评价与前瞻。


第二章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与天主教东传运动


第一节中世纪基督教探索东方的历程


探讨天主教向东方扩张的历史背景,不能不回顾中世纪基督教探索东方的历史。与世界其他两大宗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不同,基督教浸透了普世主义,改变异端宗教信仰以及好战精神。基督教是一神教,它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万物,是统治宇宙万物的唯一真神。基督教在产生初期就具有强烈的普世主义倾向,其惟我独尊的上帝观和拯救全人类的使命感成为传教运动的内在动力。从使徒时代到现代,积极传教一直是基督教会的主要特点。基督教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巴勒斯坦,开始只是犹太教的一个教派。在基督教发展过程中,虽然遭到罗马帝国的迫害和镇压,但也逐渐被罗马统治阶级所接纳,成为罗马帝国的统治工具。公元4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了“米兰赦令”,给予基督教合法的地位。公元392年,狄奥西多一世以罗马帝国的名义正式宣布基督教为国教,下令取缔异教。至此,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唯一合法的国家宗教。随着罗马帝国在欧洲的扩张,基督教也传播到西欧的广大区域。公元5世纪末期,西罗马帝国在蛮族的入侵下崩溃,但基督教并没有因此随之消失,“蛮族”反而阪依了基督教,基督教成为欧洲封建国家进行统治的工具。基督教在向西扩张的过程的同时,也在向东传播。基督教对东方的探索可以说是始于朝圣时代。公元1世纪时,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后,耶路撒冷便成为基督徒心中的圣地,大批信徒如潮水般蜂拥而至,到五世纪初,在耶路撒冷附近己有两百所修道院和信徒接待所。

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势力的兴起,基督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为争夺耶路撒冷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071年,波斯塞尔柱王朝的苏丹阿尔斯兰带领军队向西横扫,在曼齐克特击败了拜占廷王朝的基督教徒,占领了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土地,甚至包括朝圣大道在内。于是,基督教朝圣者和所有东方的基督教徒面临着新的危险。1088年,精力充沛,敢于改革的乌尔班二世成为教皇。在拜占廷皇帝阿历克塞一世的请求下,决心回击来自穆斯林的挑战,统一东西方教会,夺回圣地耶路撒冷。从11世纪末开始,在教皇以“拯救东方教胞”,收复“失地”耶路撒冷,夺回“主的坟墓”的号召下,西方基督教世界组织了八次十字军东征,虽然这八次东征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十字军精神,即通过宗教狂热和武装行动相结合来从事对外扩张的精神却长期保留下来,并对后来欧洲的海外扩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十字军东征失败,对于基督教世界是件好事,也是欧洲人发现东方世界的催化剂。”似耶路撒冷恢复无望,朝圣之路中断,欧洲的基督教世界乃转而致力于传教。在十字军之后,基督教东征的力量便全部倾注于传教了。但是从欧洲通往东方的道路仍被穆斯林土耳其阻断。后来,在1250一1350年的一个世纪里,横亘在欧洲与东方之间的“铁幕”终于被揭开,这要归功于中亚的蒙古人。蒙古人对穆斯林的征服粉碎了土耳其对东行道路的封锁,并且蒙古大汗还表达了与基督教世界结盟和合作的愿望,这极大地激起了西方基督教君主和教皇的热情:不仅能共享征服穆斯林土耳其的光荣和利益,而且还可以凭借蒙古人的帮助实现基督徒多次东征的目的。除此之外,好战的基督徒急切地想把成吉思汗同欧洲中世纪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国王祭司王约翰联系在一起。教皇发出诏书,保护并支持向东方传教的修士,并先后有方济各会和多明我会的修士柏朗嘉宾(JuanduPlane呷in)、本尼狄克(Benoitdepologne)、安德鲁(AndredeLon自uxneau)与罗伯鲁(GuillaumedeRubrouck)等人作为欧洲基督教世界的传教使节出使蒙古国,企图说服蒙古阪依基督教,共同建立反对穆斯林的联盟。这些修士成为成为欧洲从陆路探索东方的先驱。而在1307年,教皇批准北京设立总主教区,意大利籍方济各会会士约翰·孟高维诺(GiovanidaMonteCorvino)为总主教。然而,在这条东西方陆路上最引人注目的旅行家还是意大利威尼斯人马可,波罗。他奇特的经历和对东方的描绘汇集在其游记中,激发了欧洲对东方的想象,成为欧洲在后来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从海上探索东方之路的一本“指南”。然而,欧洲与中国的陆上交通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繁忙后,因蒙古帝国的崩溃和奥斯曼帝国的重新崛起而中断。奥斯曼帝国不仅占领了欧洲通往东方的必经之路,而且以破竹之势入侵欧洲,并于1453年攻占了拜占廷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基督教世界又一次面临着穆斯林势力的极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基督教必须采取新的策略遏制突厥人的进攻。他们又重新回忆起十三、十四世纪蒙古帝国同欧洲基督教世界存在过的反对伊斯兰教的同盟关系,并且认为此时还存在这种结盟的可能性。(由于东西方陆上交通的阻塞,他们不知道蒙古帝国已经瓦解,中国已经改朝换代,对基督教抱好感蒙古大汗已不复存在了。)于是欧洲基督教世界努力探索到达东方的海上道路,寻找蒙古大汗和传说中的东方基督教国王祭司王约翰,以期能联合起来抗击穆斯林的攻击。


第二节早期欧洲在东南亚的扩张与基督教的传播


一、西班牙在亚洲的扩张与天主教传播的背景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欧洲海外殖民的先驱。地理大发现给伊比利亚半岛带来了非洲、美洲和亚洲的广裹土地和众多急待救赎的灵魂,找到了通往印度以及中国的道路,从此翻开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新篇章。16世纪的东南亚地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区。在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里,东南亚边缘地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它是欧洲的原料仓库;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又处于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朝贡贸易体系和私人贸易的外围。东南亚处于两个“体系”的交汇处,成为东西方交流必经之海路,也是欧洲进入东亚的桥头堡。东南亚在欧洲东方扩张中的战略地位使之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目标。这是西班牙人掸精竭虑经营菲律宾的大背景。此外,西班牙天主教在菲律宾的传播,还与该国特殊的历史、政治发展与宗教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1.西班牙天主教国家的形成


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与葡萄牙首先揭开近代欧洲海外扩张的序幕,这种扩张主义的形成与两国长期与穆斯林斗争的历史密切相关。西班牙国家的形成是基督教十字军从北非穆斯林占领者手中夺回其领土的结果。8世纪时,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非阿拉伯人(柏柏人)入侵西班牙,建立后楼马亚王朝。从此伊比利亚半岛就长期处于穆斯林的统治之下。13世纪下半期,在西班牙收复失地的运动中,形成了两个比较强大的基督教国家:卡斯提和阿拉冈。巧世纪时卡斯提和阿拉冈两国通过王室的联姻完成了西班牙的统一,并为彻底驱除回教势力奠定了基础。1492年,西班牙攻占格拉纳达,完成长达7个多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并建立起专制主义的民族国家。伊比利亚半岛的收复失地运动对西班牙国家的历史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一,虽然这是一场反对阿拉伯人入侵和奴役、具有民族解放性质的全民性运动,但是这场斗争是在“百合花反对新月”的号召下开展的,基督教在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十字军精神在斗争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并且,这一段特殊的历史孕育了西班牙人狂热和狭隘的宗教情绪,宗教精神和爱国主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对回教徒采取不宽容的政策,人们称之为“伊比利亚”情结,这种精神深刻地影响了后来西班牙的海外殖民扩张。

第二,这场“再占领”运动为西班牙的“侵略性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地理大发现把西班牙人对回教徒的不宽容和仇恨扩展到欧洲以外新发现的地区。


2.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


16世纪的欧洲基督教世界,除受到来自外部穆斯林世界的冲击外,其内部的冲突也日益剧烈。在巧世纪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的封建体制逐渐瓦解,中世纪的所谓“黑暗时代”也宣告结束。罗马天主教会受到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普遍出现了一种要求整顿和改革宗教的运动。这个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领袖是德国的马丁.路德和法国的约翰·卡尔文。他们提倡“因信称义”,即信徒可以不通过教会的神父,直接和上帝相通。宣传这种教义的结果,必然使中世纪统一的罗马教会产生分裂。德国北部、中部以及北欧诸国的挪威、丹麦、瑞典都相继改信“路德教”;英国、法国、德国西部和南部,则多受卡尔文派的影响。几乎半个欧洲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教会的分裂以及教皇权威的削弱,促使天主教也进行了一次所谓的“反宗教改革”(Counte卜Reformation)。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天主教本身的一种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