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中小学校作为特殊的场所,中小学校食品安全水平应当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状态,但由于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许多基层中小学校并不具备较高的食品安全水平。本研究在充分学习国际及国内食品安全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以 H 镇为例,论述了 H 镇中小学食品安全的现状,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了问题形成的原因,从理论上提出了完善基层中小学食品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1)H 镇中小学食品安全现状。近年来,在多方努力下,H 镇中小学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但依旧存在一定问题。
(2)H 镇中小学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H 镇中小学食品安全存在几个问题:基础建设和相关设施设备不够充足、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需进一步完善;特别需在制度落实上下功夫,保证各项食品安全制度能够落到实处;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够完善;基层监管人员不足;监管队伍人心不稳,工作内容庞杂;基层执法难度大。
(3)提高 H 镇中小学食品安全水平的对策和建议。依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实际进行思考,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基础设施设备是食品安全的基石,要加大对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达到保障食品安全的标准;立足现阶段的实际,要加强从学校领导到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到从业人员的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全员的理论及操作水平;探索提高现有从业人员能力及留住高水平从业人员的长效机制;建立并畅通基层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由身处实际一线的相关人员反映客观存在的问题、难题、潜在的风险等,上下联动,为下一步的法律法规政策修订提供实践依据;加强食品安全教育,从安全常识、法律规定、健康营养饮食习惯等方面,利用多形式多平台开展食育活动,提高学生和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和相关识别能力、维权能力,自觉抵制不安全的食品,压缩不安全食品的存在空间,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理顺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监管人员能力培养,严格执法,依据科学的抽检手段,有效发现不安全风险,对食品安全相关违法行为严厉处罚,震慑食品安全相关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