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指标的选取........................... 23
第 4 章 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组合评价实证分析..................32
4.1 单一评价................................. 32
4.1.1 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32
4.1.2 单一评价结果.......................33
第 5 章 评价结果分析及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提升策略.......................40
5.1 评价结果分析........................ 40
5.1.1 研发能力分析..........................41
5.1.2 政府支持力度分析...........................42
第 5 章 评价结果分析及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提升策略
5.1 评价结果分析
运用 Spss20.0 对二次组合评价结果进行 Ward 聚类分析,结果如图 5-1 所示。由图 5-1 可看出,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评价得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为技术有效供给优秀型,只有通信设备制造业,得分高达 1.202,其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以绝对优势位居第一。
第二类为技术有效供给较好型,包括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业(0.763)、电子器件制造业(0.788)、化学药品制造业(0.660)、电子元件制造业(0.646)、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0.594)、仪器仪表制造业(0.514).其中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业与电子器件制造业较高于其他制造业约 0.1 个水平,总体特点是技术有效供给较好,评价的分数值集中在 0.6左右。
第三类为技术有效供给一般型,包括计算机整机制造业(0.287)、视听设备制造业(0.340)、飞机制造业(0.313)、中成药生产业(0.326)等 8 个制造业,其总体技术有效供给一般,评价的分数值集中在 0.2-0.3 之间。
...............................
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相关理论,界定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为基础,依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及技术有效供给能力影响因素,建立了包含 2 个一级指标、22 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二次组合评价方法构建了二次组合评价评估模型。最后,以高新技术产业 24 个行业为例进行评价分析,并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本文所做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
(1)界定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概念。通过分析技术供给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以往学者定义的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内涵,认为现有的概念中技术供给有效性的内涵不够凸显。基于这一点,本文定位产业层面,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际,定义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内涵。
(2)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以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概念为基础,依据指标体系设计原则,从技术有效供给投入和技术有效供给产出两个方面自行建立了包含 22 个二级指标在内的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本文介绍了单一评价法及组合评价法的原理及优点,阐述了二组合评价过程,分析了二次组合评价较单一评价及一次组合评价的好处,进而基于二次组合评价方法构建了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二次组合评价模型。
(3)评价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本文以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基础,选取 2017 年 24 个高新技术行业的指标数据,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各行业之间技术有效供给能力差异较大,且整体水平不高。
(4)提出了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技术有效供给能力的对策和建议。基于前文所述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结合指标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制约因素,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加大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投入;二是加强政府支持力度;三是选择合适的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路径;四是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结构。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