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职称论文格式、职称论文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演进历程、基本经验及未来展望

日期:2023年09月0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394
论文价格: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308311656186901 论文字数:6585 所属栏目:职称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相关标签:职称论文范文
管理体制。着眼于构建“全灾种、大应急、大安全”的中国特色大国应急管理体系,党中央持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应急管理理念,要求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b。2018年,我国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责、国务院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民政部的救灾职责、水利部的水旱灾害防治、中国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国家减灾委员会等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应急管理部。《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稿和方案》指出,应急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建立灾情报告系统并统一发布灾情,统筹应急力量建设和物资储备并在救灾时统一调度,组织灾害救助体系建设,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应急救援,承担国家应对特别重大灾害指挥部工作;指导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等防治;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职责。由此可以看出,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门涵盖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两大类灾种,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防灾减灾救灾职能,初步形成了多灾种、全过程和多主体参与的多灾种主动型治理体制。 此外,随着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向基层延伸,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成立了专门的应急管理机构,伴随着人员转隶、应急物资保障下倾、技术支撑下沉,基层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有助于推动应急管理关口前移、落实以防为主的应急管理理念。

第二,部分省份成立应急管理总指挥部以及专项指挥部,不断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指挥体制。在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部分省份成立了应急管理总指挥部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部分省份加挂省减灾委员会牌子)。总指挥部作为自然灾害防治、安全生产防范和应急救援统一领导机构,负责统筹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关于灾害防治、事故防范、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履行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总指挥部下设的专项指挥部涉及领域广、覆盖灾种全,除了传统四大类突发事件之外,一些省份还下设了教育安全、文化文物场馆安全、债务风险、金融风险、大数据安全风险等专项应急指挥部。总指挥长或者委员会主任一般由省长担任、各专项指挥部指挥长由分管副省长担任,省级应急救援总指挥部的成立,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体制从安全生产监管向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一体化综合协调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全灾种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转变,从应急资源分散管理向应急救援统一指挥、联合响应转变a,是构建全灾种、大应急、大安全框架的生动实践。

三、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应急管理事业所面临形势的变化,我国不断深化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在此背景下系统总结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宝贵经验,可为巩固和拓展改革成果,进一步优化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提供行动指南。

(一)平衡灾种管理的专业性和综合性:建立有限度的多灾种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工作,不同灾种管理之间的差异性较大,单灾种管理有利于提升纵向指挥能力和应急管理专业化水平,但横向综合协调能力不足,难以应对复合型事故灾害;全灾种应急管理体制可以提升综合协调能力,但管理幅度过大,弱化上下联动能力,且与全过程管理之间存在难以消弭的张力b,所以片面地强调单灾种或全灾种管理都是不可取的。从我国灾种管理演变历程可以看出,我国经历了从单灾种管理体制的建立到逐步完善再到多灾种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成立了涵盖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两大类突发事件、覆盖从预防、救灾到恢复全过程的应急管理部门。同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两类灾种比较而言,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两类突发事件之间的关联性较强、共同特征较多,统筹管理这两类灾种很好地平衡了灾种管理的专业性同综合性之间的张力。

(二)兼顾统一指挥的权威性与灵活性:构建中央赋能与属地指挥相结合的应急指挥体制

应急管理是一项点多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重大突发事件的救援与处置具有时间紧、任务重、情况急的特征,需要整合多层级、多方面的救援力量和救灾物资,要求应急指挥兼具权威性和灵活性。统一指挥的权威性对于总指挥长的级别要求较高,但级别高的总指挥长常常面临地方性知识不足的问题,弱化了统一指挥的灵活性。因此,如何兼顾统一指挥的权威性和灵活性成为完善应急管理指挥体制的关键。从我国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指挥体制演变来看,我国经历了从中央直接指挥、国务院设立专项指挥部进行指挥到分级指挥的演变历程,各级总指挥长由属地党政一把手担任,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以下派工作组的方式,进行赋能性指导和跨部门、跨区域协调,有效地兼顾了统一指挥权威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克服地方政府的依赖思想,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a。

四、未来展望

为进一步优化我国应急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应在总结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等重要论述,对深化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改革作出展望。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指挥部体系,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指挥体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当前我国在应急管理领域尚缺少统一领导指挥、议事协调决策机构,现有的应急管理部门也难以承担起这一职责。因此,我国要加快建立健全应急管理领导指挥部体系,在中央层面成立国家应急管理总指挥部,在各级政府层面建立地方应急管理总指挥部,各地应急管理总指挥部可以由安全应急委员会转换而来,专项指挥部则可以延续已有的工作架构,从而建立应急管理领导指挥部体系,履行各类突发事件领导指挥、议事协调和决策职责,构建全灾种、大应急框架,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指挥体制。各级应急管理总指挥部的办公室可设在应急管理部门,办公室平时负责风险防范、应急准备等常态化统筹协调、指导监督工作,救灾救援时当好党政领导应急指挥、协调、决策的参谋助手。此外,落实党政“一把手”的应急管理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责任制,由各级党政一把手担任双总指挥长,提升领导指挥的灵活性和权威性。

(二)建立健全社会应急力量协调机构,优化应急管理统筹协调体制

近些年我国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都可以看到不同社会治理主体的身影,并在应急处置、物资捐赠、恢复重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应急管理部门和应急管理总指挥部体系的逐步建立,政府层面应急力量的统筹协调能力将逐步提升,但如何有效统筹协调社会应急力量仍将是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堵点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建立健全社会多元应急力量综合协调机构,或者明确由应急管理部门承担这一职责,负责统筹协调社会应急力量。在非应急态下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同社会应急力量的常态化联系,积极开展共同培训和协同演练,实现对社会应急力量的有效协调与统筹,着力提升社会应急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的秩序和效能,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大协同格局,进一步完善我国应急管理统筹协调体制。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