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食品营养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和作用
导读:本文从营养学角度出发,职称论文范文对《食品营养学》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就课程的设置产生的重要积极影响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工程任务与课程的结合点
1.《营养学基础》部分主要讲述能量和宏观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及缺乏症、主要食物来源等。
2.《人群的营养学基础》部分主要讲述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及膳食指南。
3.《人体营养状况测定和评价》部分主要讲述人体的体格测量、实验室指标收集和判断、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判别。
二、具体实施过程本课程授课结束之前,布置工程任务:针对一个统计样本,进行群体食谱编制,参照上述工程任务与课程结合点中的“婴儿、幼儿、学龄儿童营养”及“血样的收集和保存”及“矿物质”这些具体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提出膳食建议,以此锻炼学生以下能力:1.团队协作能力:锻炼组长的领导、协调能力,利用组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合作完成任务。2.信息搜集能力:根据校内数据库进行文献资料的检索、搜集。3.数据处理能力:设计到excel中的高级应用,如数据高级筛选、统计函数的应用,表格的绘制。4.分析能力:根据已有数据,分析数据、找出原因,提出解决思路。
三、学生的成果展示以下是一组学生撰写的《齐齐哈尔市451例儿童手指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体现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对象与方法对象:从齐齐哈尔第二医院检验科2010年5月~2011年5月微量元素检测数据中随机抽取0~12岁儿童451例进行统计分析,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者。方法:严格按要求(采血前嘱咐患者洗手,严禁污染)取患者无名指末梢血2OμL于专用试剂中,混匀,用于锌、铁、钙、铜、镁的检测。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微机进行自动处理结果。仪器:采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公司产的BH-5100微量元素分析仪测定镁、锌、铁、钙和铜。正常值范围:铜:(11.8~39.3)μmol/L;锌:O~岁(58~100)μmol/L,1~岁(62~110)μmol/L,3~岁(66~l20)μmol/L,5~岁(72~130)μmol/L,7~岁(76.5~170)μmol/L;钙:(1.55~2.2O)mmol/L;镁:(1.12~2.06)mmol/L;铁:(7.52~11.8)mmol/L;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各年龄段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情况见表1、表2。表1显示:缺锌最为普遍,缺乏率高达29.71%,其次是钙和铁,缺乏率分别为11.75%、8.87%。从不同年龄组来看,0~岁婴儿的锌、铁、钙缺乏最高,分别为56.96%39.24%、15.19%,各年龄组表现的锌缺乏最为普遍,其次是钙缺乏,铁的缺乏率很低,基本不缺乏镁和铜。
3.讨论
锌分布于人体所有组织、器官,是人体内含量仅次于铁的微量元素,参与体内200多种酶的组成,也是DNA和RNA核糖体稳定所必需的物质。缺锌可以造成食欲减退、消化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下降、硕士论文范文生长发育迟缓、性发育障碍、毛发枯黄等。铁在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组织都含有铁,主要参与合成血红蛋白,运输和贮存氧,另外,它还可以合成肌红蛋白,参与细胞色素酶、过氧化物酶等的合成。锌的来源广泛,但食物中锌含量差别很大,吸收利用了也有很大差异。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都是锌的极好来源。植物性食物含锌较低,生物利用率一般为15%~20%,精细的粮食加工过程可导致大量锌丢失。如小麦加工成精面粉大约80%锌被去掉;豆类制成罐头比新鲜大豆锌含量损失60%左右。儿童缺铁可引起缺铁性贫血,导致倦怠无力、面色苍白、心悸、心跳加快等。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它在维持肌肉、神经兴奋、酶的激活中均起重要的作用,儿童缺钙亦可导致生长迟缓、佝偻病、骨软化症等。膳食中铁的良好来源,主要为动物肝脏、动物全血、畜禽肉类、鱼类。植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率较动物性食物为低,如大米为1%,小麦、面粉为5%,鱼为11%,动物肉、肝脏为22%。
牛奶是贫铁食物,且吸收率不高。镁能激活许多酶,作为体内许多酶反应的辅助因子,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缺镁易疲劳、易患肺炎。铜主要参与造血及酶的合,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健康,保持毛发色素;缺铜时骨骼、血管和皮肤不能维持正常。通过对451例0~12岁儿童的微量元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受检儿童中缺锌最为普遍,占29.71%,其次是缺钙、铁,分别占11.75%、8.87%,铜、镁在儿童中缺乏较少。从年龄段上看,年龄越小,锌、铁、钙的缺乏越普遍,随着年龄增长,缺乏钙、铁、锌的现象均有所改善。表1提示缺乏钙、铁、锌的现象在儿童中普遍存在,尤其是0~岁及1~岁年龄组,两组之间、两组与其他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岁阶段,婴儿生长迅速,代谢旺盛,需要大量营养,易造成营养缺乏,而这一阶段婴儿主要吃母乳或牛乳,加之婴儿胃肠道功能不健全,易腹泻,吸收不好,容易造成微量元素的缺乏。1~岁年龄组儿童,牛奶不是主食,但这一阶段的大部分儿童饮食习惯不良,食物结构不合理,且偏食、挑食现象严重,所以锌、铁、钙的缺乏也很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幼儿园后,饮食结构趋于合理化,儿童的锌、钙、铁缺乏现象有所改善,尤其是7~12岁年龄组锌缺乏率只有15.25%了,建议家长给予儿童合理膳食,防止儿童偏食、挑食,另外还应合理补锌补钙,促进儿童生长。儿童中缺镁、铜者均较少见,但亦不能忽视,应做到全面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摘要:《食品营养学》是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教学中,针对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儿童营养不良的现状,安排了如下工程任务:通过对齐齐哈尔地区451例0~12岁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测,毕业论文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微量元素的状况,并对儿童膳食提出合理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工程任务课程化;食品营养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周新,徐植光主编.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7-186.
〔2〕康格非主编.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34-147.
〔3〕曹淑萍,杨斌让,梁晓红.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4):272-273.
〔4〕杨月欣,邵晓萍,何梅等.补充微量元素对儿童生长发育发育的影响〔J〕.营养学报,2002,24(1):37-41.
〔5〕查建中,何永汕.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三大战略〔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6〕刘志皋.食品营养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