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引言 2
二、 绘画艺术和悲剧效果 2
(一) 场景描绘 2
(二) 色彩象征 3
三、音乐艺术和悲剧效果 4
(一) 人物音乐 4
(二) 自然音乐 5
四、戏剧艺术和悲剧效果 5
(一) 悲剧角色 5
(二) 悲剧冲突 6
(三) 圣经神话原型 6
五、建筑艺术与悲剧效果 6
(一) 时间循环 7
(二) 空间循环 7
(三) 命运循环 7
六、结论 7
参考文献
[1]. [英]托马斯•哈代(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
[2]. 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编.《英国文学史 1870——1955》[M].莫斯科:莫斯科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58年.
[3].吴迪.《哈代新论》[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
[4].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5].刘建军.《基督教文化与西方文学传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6].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7].朱虹.《英美文学散论》[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4年.
[8].郑克鲁 主编.《外国文学史 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99年.
[9].段琦 编.《圣经故事》[M].上海:译林出版社,2008年.
[10].[德]尼采(赵登荣译).《悲剧的诞生》[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7年.
[11].[法]丹纳.《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
[12].祁寿华,[美]摩根(William W.Morgan).《回应悲剧缪斯的呼唤》[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http://www.51lunwen.org/
[13]. 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哈代创作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14]. 于歌. 《德伯家的苔丝》的四种“艺术美”[J].滨州学院学报(文学•艺术研究版), 2009年4月,第25卷(第2期):86页-89页.
[15]. 李燕. 古希腊悲剧意识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7月,第26卷(第4期):23页-24页.
[16]. 徐江清. 论《德伯家的苔丝》的两种结构模式[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1月,第27卷(第1期):29页-32页.
[17]. 江静超 董淑芹.《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红色意象的运用》[J].《中国西部科技》,2008年第28 期.
[18].Tim Dolin & Peter Widdowson.Thomas Hardy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Studies[M].Palgrave Macmillan, 2004.
[19].Phillip Mallett.Palgrave Advances in Thomas Hardy Studies[M].Palgrave Macmillan,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