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栏目提供最新音乐论文格式、音乐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格拉祖诺夫《降E大调萨克斯管协奏曲》的音乐学思考

日期:2022年07月1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43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206292319125506 论文字数:36566 所属栏目:音乐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音乐论文,笔者通过对有关这部作品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从作曲家的生平历史、音乐风格、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萨克斯管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深入分析了影响这部作品创作的种种原因。可以看出格拉祖诺夫的创作贴近生活,创作手法严谨,从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取材中也可以看出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对格拉祖诺夫的深深影响。从这部作品的完整性和流传度上也更加印证了萨克斯管这一年轻乐器是可以胜任严肃音乐演奏的。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综述

通过中国知网、甘肃省图书馆、超星图书馆等平台。以“格拉祖诺夫、《降E 大调萨克斯管协奏曲》”等为关键词搜索全文得到相关文献共 134 篇。

(一)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有关格拉祖诺夫《降 E 大调萨克斯管协奏曲》音乐学分析参考资料十分有限,经过查阅发现,关于《降 E 大调萨克斯管协奏曲》专著的文献几乎没有,现将搜集查阅到与本论文有关联的的国外研究成果以及作品流传进行简单介绍:

1989 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彼得˙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的硕士学位论文《对亚历山大·格拉祖诺夫的出版版本的比较检验》(A Comparative Examinationof the Published Editions of Alexander Glazunov's Concerto in E-flflat Majorfor Alto Saxophone and String Orchestra, Op. 109)部作品进行了研究。文章分别对它们的创作背景、华彩、调性、及萨克斯管的独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这篇论文是为数不多的涉及这部作品研究的文章,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

《降 E 大调萨克斯管协奏曲》作为格拉祖诺夫晚期的最后一部作品,无论在配器、结构形式还是复调上都可称得上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这部作品的成功和独具魅力的艺术特点,使得它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成为古典萨克斯管作品中的里程碑式作品,更是被权威的“迪南阿道夫国际萨克斯管大赛”选为参赛曲目。在专业领域中,这部作品被众多萨克斯管演奏家演奏并录制成唱片,诸如,法国演奏家、教育家让·玛莉·朗戴(Jean-Marie Londeix)、克劳得· 迪朗格(Claude Delanlge)、日本演奏家须川展也、德国演奏家德特勒夫·本斯曼(Detlef Bensmann)等。这部作品在世界范围的流传的广度、热度,给我们提供了研究《降 E 大调萨克斯管协奏曲》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

(一)历史文献研究法

借鉴搜集整理的文献资料,进行整合。包括对作品演奏者信息、作曲家生平、乐评、往来信件等。在此基础上通过整理归纳,将关于格拉祖诺夫《降 E 大调萨克斯管协奏曲》的著作、文章等进行详细地划分。

(二)本体分析法

也就是对《降 E 大调萨克斯管协奏曲》这部作品的音乐分析,这主要体现在对于其版本的分析和音乐本体方面的分析。

(三)比较研究法

对《降 E 大调萨克斯管协奏曲》不同乐队编制、曲式及调性、和声编配、表演处理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四)归纳总结法

面对大量的文献资料必然面对着将其运用科学、简明的方法对其整合和划分归类。在本次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主要的思路是从宏观到微观,对于具体的分类,在撰写的过程中会进行再次修改和推敲。

音乐论文怎么写

第二章 概述

第一节 格拉祖诺夫的生平与创作简介

亚历山大·康斯坦丁诺维齐·格拉祖诺夫,出生于 1865 年 8 月 10 日,是20 世纪初极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尽管他生活在 20 世纪,但他仍然坚持 19 世纪的作曲技术和理念。格拉祖诺夫一生都以高度浪漫的风格进行写作,对 20 世纪的新思潮风格的创作并不感兴趣,实际上格拉祖诺夫的早期作品的风格接近五人强力集团,在其后的创作中力图汲取了柴可夫斯基和五人强力集团的风格与优点而相融合,格拉祖诺夫的音乐中大量运用复调技法,在他喜欢的创作体裁形式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和芭蕾舞等。格拉祖诺夫的声乐作品相当之少,从本质上说是他是一位纯粹的器乐作曲家。

一、格拉祖诺夫的成长历程

格拉祖诺夫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出了他的音乐天赋。他的父母相对富裕,他的父亲是一个著名的图书出版商,因此年轻的格拉祖诺夫会一个很好的家庭环境来培养他的才华。格拉祖诺夫 9 岁时开始和米列·巴拉基列夫一起学习钢琴,11岁时开始作曲。14 岁时,格拉祖诺夫在巴拉基列夫的建议下跟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开始学习作曲。格拉祖诺夫是个聪明的学生,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说道:“他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是每天都在前进,而是每时每刻都在前进!”①通过跟随巴拉基列夫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进行系统的音乐学习,格拉祖诺夫深深的受到了“五人强力集团”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将俄罗斯的传统和西方的作曲风格相融合,使一些人称他的音乐为“俄罗斯版本的勃拉姆斯”。

二、从院长到侨居国外

自 1899 开始,格拉祖诺夫担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教授,直到 1905 年为了抗议沙皇当局解雇他的恩师,格拉祖诺夫也辞去了在音乐学院的职务。

1905 年可能是格拉祖诺夫一生中最动荡的一年,对于整个俄国也是动荡的一年。1905 年 1 月 22 日,“血腥周日大屠杀”在俄国各地的学生和工人阶级中引发了一系列的骚乱和罢工。音乐学院也不能幸免于骚乱,学生们抵制学院课程和考试。同年 3 月 30 日,罢课的学生们冲进音乐学院,在里面发射臭弹,迫使学院里面的被迫人逃离。当时音乐学院主任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支持学生的抗议,因此他很快被迫下台。他的学生格拉祖诺夫随后于 4 月 4 日辞职,以抗议他的恩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被当局解职。同年年底,沙皇当局被迫妥协,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格拉祖诺夫等人终于重返学院,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独立延聘教授,格拉祖诺夫出任院长,直至 1928 年。

在时局最为动荡的 1905 年,作为音乐学院的主任,格拉祖诺夫会尽可能地帮助犹太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犹太人占俄罗斯总人口的 4%,大约一半的音乐学院的学生是犹太人。格拉祖诺夫公开欢迎犹太人,而其他大学则拒绝了他们。当被当局问及有多少犹太人在音乐学院里时,格拉佐诺夫挑衅地回答说:“我们不敢。”肖斯塔科维奇说:“像这样一个独立、甚至具有挑战性的答案可能会给格拉佐诺夫带来问题,但他并不害怕。”

第三章 音乐本体分析 .............................. 26

第一节 主题音高材料 ..........................26

第二节 调性与和声 ...........................39

第四章 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 .......................... 54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乐派与格拉祖诺夫 ...................55

第二节 格拉祖诺夫的音乐风格 ..........................59

第五章 结语 ........................ 66

第四章 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

第一节 俄罗斯民族乐派与格拉祖诺夫

十九世纪中叶,俄罗斯的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之前俄罗斯音乐创作的发展远远落后与西欧国家。但此时出现了一大批如格林卡、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萨柯夫、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和巴拉基列夫等优秀的俄罗斯作曲家。他们音乐创作的内容大多是在俄罗斯的歌曲和舞曲中吸取素材,从而体现出鲜明的俄罗斯民族风格,在歌剧方面选择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和人民生活内容作为题材,创作俄罗斯民族的歌剧,并从俄罗斯民间诗人、文学家、戏剧家的作品中吸取创作灵感,所创作出的作品体现了深厚的民族感情和民族精神。这些优秀的作曲家以此为宗旨创作音乐作品,为俄罗斯音乐史写下了最辉煌的篇章。

米哈伊尔·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从他开始,俄罗斯的音乐创作才进入了真正的成熟时期。开创了民歌变奏性质和标题性的管弦乐道路,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多取材于城市小调,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风格。他对俄罗斯民族音乐风格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对今后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的有着极大的影响。

“五人强力集团”是继格林卡之后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是巴拉基列夫所发起的由五位有着共同进步思想的俄罗斯作曲家组成的创作小组。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居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鲍罗丁。他们致力于俄罗斯民族歌剧的创作,在音乐语言和表现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并在创作中勇于向当时的沙皇反动势力进行强烈的斗争,和其他先进的俄罗斯知识分子一样,为繁荣俄罗斯民族文化进行了贡献。“五人强力集团”这种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具有鲜明俄罗斯民族创作风格对格拉祖诺夫日后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论文参考

第五章 结语

格拉祖诺夫的这部《降 E 大调萨克斯管协奏曲》是作曲家身处异国他乡窘迫时期应演奏家西格·拉舍尔委约所作的。由于当时格拉祖诺夫的身体欠佳,他深有预感这可能是他最后的一部作品,所以在这部作品中投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回顾。在这部作品中较能全面的反映出格拉祖诺夫在创作技巧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和风格。

通过对有关这部作品相关资料收集和整理,从作曲家的生平历史、音乐风格、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萨克斯管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深入分析了影响这部作品创作的种种原因。可以看出格拉祖诺夫的创作贴近生活,创作手法严谨,从作品的风格特征和取材中也可以看出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对格拉祖诺夫的深深影响。从这部作品的完整性和流传度上也更加印证了萨克斯管这一年轻乐器是可以胜任严肃音乐演奏的。

在这部作品中,格拉祖诺夫汲取了俄罗斯民歌的素材,在调式技法上采用了传统调性写法,这一点深受瓦格纳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作品中调性变化丰富,和声大量采用了半音化的手法。这部作品充分挖掘了萨克斯管的特点,采用了弦乐队与萨克斯管形成协奏,这样的考虑是因为萨克斯管有着兼具木管与铜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