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增强和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是改善师幼关系的重要途经
从本研究中不难发现,儿童最喜欢的教师发起的师幼互动类型是情感交流类互动,但儿童很少主动对教师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表达类的师幼互动是儿童主动发起的所有互动类型中最少的。由于在儿童升入大班以后,马上面临着上小学,幼儿教师的教育重点也逐步转移到了对儿童知识教授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这使得在儿童眼中,教师由小班时“替代妈妈”的角色也变成了更为严肃的“知识传授者”的形象。有很多儿童在描述中提到了在他们视角下老师的这种变化:“小班的时候总讲故事,大班就不讲了。”“大班就是做在自己座位上上课,老师也更容易生气”,在这种状态下,儿童很难和教师之间产生亲密的感觉,儿童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很少掺杂情感在里面。作为幼儿教师,想要改善师幼关系,首先就应当加强和儿童之间的情感交流,语气平和温柔,对给儿童笑容和亲密的肢体接触,让儿童感受到老师的爱,对老师有足够的信任,这样才能更好地和教师进行互动。
2.树立科学儿童观,确立儿童的主体地位
作为师幼互动的主体之一,儿童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在儿童视角下,教师决定着自己每天学什么、玩什么、做什么,自己的一日生活完全是在教师的安排下进行的。而对于教师提出来的要求儿童往往只能服从,很少有可以进行独立思考和发现的机会。在师幼关系中,教师占据着主动、权威的地位,而儿童则处于弱势地位,这样的情况造成在儿童的视角下,师幼关系变成了教师单方面的命令关系,而不是双方可以互相沟通交流的良好关系,进而会影响儿童对于师幼互动行为的看法。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认识到儿童才是教育的主体,充分尊重儿童意愿,在幼儿园各种活动中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