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文研究对象分为幼儿家长与幼儿园管理者,在对幼儿园管理者研究过程中,由于幼儿园管理者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研究者寻找能接受本研究访谈的幼儿园管理者花费大量精力,在访谈幼儿园管理者过程中由于时间、空间、物质资料所限,本研究仅对 60位幼儿园管理者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代表性有限,此后研究需要扩大样本量,对研究问题深层挖掘。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家庭结构改变引发的托育需求激增
当下由于中国经济迅速崛起,推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变革,致使传统的社会结构受到冲击。以往大家庭为主的家庭结构下,除了母亲承担照顾幼儿的职责,还可以由幼儿的外祖父母,亲戚邻里协助照顾幼儿。但随着传统型的家庭结构不断变化,独生子女家庭、单亲家庭、双职工家庭、隔代教养家庭、跨文化家庭类型不断增加,幼儿的照养与教育出现“空档期”,尤其是幼儿的离园后托育缺位严重。当下我国核心家庭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其特点是幼儿的父母亲都属于双薪职工,都得出去工作,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开销,使得幼儿在离开幼儿园回到家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妥善照顾。另外,目前大多学龄前儿童的父母都是“80 后”“90 后”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受经济、学历、工作、环境等因素影响,年轻人已经打破居住地域界限,老人与子女分开居住,祖父母难以完全参与幼儿离园后的照顾教育活动。而在农村地区,年轻父母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物质条件进城务工将幼儿托付给家中老人照养,老人受到自身文化教育程度、年龄、身体健康状况所限无法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教育养育环境,幼儿托管矛盾日渐显著。
“课后留园服务”通过提供弹性延时照顾与教养幼儿的服务,可以减轻幼儿父母的教养负担,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幼儿园离园后的照养与教育服务的产生,可以分担幼儿父母的照养压力,尤其是弱势家庭幼儿父母的压力,满足其托育需求,为弱势家庭父母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打破贫困链条。所以“课后留园服务”可以满足家长托育的需求,平衡幼儿父母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冲突。
..........................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1.对“课后留园服务”研究有利于完善托育服务理论
“课后留园服务”作为学前教育托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弹性延时服务满足家长参与社会劳动的需求,保障幼儿身心安全健康成长的一环。然而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存在不足,虽然已经开始进行中小学“弹性离校”研究,但是关于学前教育的弹性延时服务存在严重的滞后性。本研究试图厘清“课后留园服务”的含义,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探究“课后留园服务”家长需求的可能性,拓展课后托育相关理论和研究内容,为以后关于课后留园服务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2.对“课后留园服务”研究为幼儿实施课后托育提供理论基础
通过已有的“课后留园服务”的研究发现,国内关于课后托育相关研究较少,而关于幼儿园实施“课后留园服务”的研究又少之又少。大多的研究集中在 0 至 3 岁幼儿托育服务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 3-6 岁幼儿课后托育为切入点,探究幼儿园实施“课后留园服务”的现实困境有哪些,丰富课后托育研究,以及对未来幼儿园开展“课后留园服务”提出相关建议。
(二)实践意义
1. 对“课后留园服务”家长需求现状调查有助于了解家长托育的多样需求
本研究对辽宁省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的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幼儿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的需求情况,为幼儿家长课后托育需求与幼儿园供给匹配提出合理化建议,切实关注幼儿家长的托育需求,平衡幼儿家长照养幼儿与工作之间的矛盾,减轻幼儿家长养育负担,为解决家长下班时间与幼儿离园时间的“时差”提供对应策略。
2. 对幼儿园实施“课后留园服务”困境调查有助于为幼儿园提供合理建议
3 至 6 岁学龄前儿童离园后托育出现缺位的问题是值得相关研究者进行探讨的,本研究通过对辽宁省公立幼儿园与私立幼儿园园长进行调查,了解影响幼儿园实施“课后留园服务”因素有哪些,探索幼儿园是否存在实施困境,为幼儿园开展“课后留园服务”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为优化学前教育领域的课后托育做出贡献。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课后留园服务”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运用问卷法与访谈法对辽宁省家长是否需要“课后留园服务”的需求现状情况进行调查,并且调查辽宁省的幼儿园开展“课后留园服务”是否具有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为了解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需求现状,本研究通过采用问卷与访谈方法对家长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需求原因、需求程度、需求的内容有哪些。
通过对幼儿园长的深度访谈获得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幼儿园实施“课后留园服务”是否存在困境,以及影响幼儿园提供“课后留园服务”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根据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运用了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通过广范围研究对象调查与大量的数据分析。能够迅速高效率的调查出目前我国“课后留园服务”家长的需求现状,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幼儿家长与幼儿园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挖掘幼儿家长与幼儿园管理对“课后留园服务”的深层看法。本研究运用问卷与访谈互相补充,调查“课后留园服务”的家长需求以及幼儿园实施困境。
.........................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是通过文献梳理,从文本的表面逐渐进行挖掘探究文本资料背后深层的意义与实践的价值。本研究主要收集的文献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课后留园服务”研究的文献资料主要从三个角度进行研究,第一个视角是从“课后留园服务”内涵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第二个视角从“课后留园服务”的功能展开论述,第三个视角是从“课后留园服务”各国间政策方面综述。第二部分是“课后留园服务”家长需求研究的文献资料,分别从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环境设置需求、课程内容需求、师资水平需求、收费价格需求进行综述。第三部分是关于“课后留园服务”实施困境研究的文献资料综述。
(二)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研究性交谈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试者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试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访谈法既可以印证问卷调查的结果,另一方面可以补充问卷所不能得到的结果。本研究对于访谈法部分确定两个方向主题,一个主题是“课后留园服务”的需求者幼儿家长,另一个主题是“课后留园服务”供给者幼儿园管理者进行个别访谈。
1.访谈提纲的设计
本研究分别对幼儿家长、幼儿园管理者调查群体设计了访谈提纲,主要围绕“课后留园服务”家长需求与幼儿园供给者困境展开。
(1)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需求访谈提纲
关于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的需求除了用到问卷调查法以外,也运用到深度访谈来深入了解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需求的真实想法。本研究在制定访谈提纲结束后对非研究对象进行预访谈,之后对相关问题做适度的调整修改或表述的改写,同时与指导教师讨论访谈提纲,自编成访谈提纲附录二《3—6 岁幼儿家长“课后留园服务”家长需求访谈提纲》。
访谈主要内容为“课后留园服务”需求原因(题 3、题 4、题 5)、需求程度(题 1、题 2)、需求内容(题 6、题 7 题 8、题 9)详见附录二。
..........................
第三章 研究结果....................................28
一、“课后留园服务”的家长需求现状调查结果...........................29
(一)幼儿家长“课后留园服务”需求原因.......................28
(二)幼儿家长“课后留园服务”需求程度.....................29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53
一、“课后留园服务”家长需求现状讨论..........................53
(一)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需求内容呈现多元化..........................53
(二)城乡幼儿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需求差异较大......................54
(三)不同家庭类型对“课后留园服务”的需求程度不同..................55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57
一、结论........................57
二、建议.................................57
第四章、分析与讨论
一、“课后留园服务”的家长需求现状讨论
(一)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需求的内容呈现多元化
根据问卷以及访谈结果可知,辽宁地区幼儿家长对“课后留园服务”需求不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43 位,35.1%的家长需求“课后留园服务”,通过对 60 名幼儿家长进行深度访谈显示 21 位家长需要“课后留园服务”,占比 35%。通过问卷调查家长对于“课后留园服务”开展的内容需求呈现多元化,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但是家长最迫切的需要“课后留园服务”在时间安排上合理,解决家长的时间冲突是幼儿家长选择“课后留园服务”最主要的原因。由数据可知 85%的幼儿家长需要幼儿园周一至周五提供“课后留园服务”这说明,大多数幼儿家长在工作时间中需要“课后留园服务”,而周末属于幼儿家长的休息时间,因此对于幼儿的托育需求不高。除此之外有 132 位家长,占比 32.34%的家长希望“课后留园服务”时间在半个小时之内说明,幼儿家长并不希望幼儿在幼儿园滞留的时间过长。从调查表明“课后留园服务”的弹性照顾时间,可以满足家长对于幼儿托育的需求,伯齐纳尔(Burchinal)的研究认为家长需求最高的托育服务提供的功能是收托时间弹性,时间灵活会受到家长欢迎。
家长除了对“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