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本研究是针对幼儿园大班的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支持情况进行研究。之后的研究可以拓展研究范围,如将研究对象拓展到中班、小班,进行不同班型的对比研究;或者是对教师支持与教师教龄、学历等的相关性进行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缘由
1.对绘本及绘本教学活动的价值的认识
绘本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材料,一经传入,就受到了我国学者的重视。我国儿童文学专家方卫平教授、梅子涵教授一直倡导让孩子多阅读绘本,认为绘本是最适合幼儿的早期阅读材料。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读物,因其精妙的构图和生动的造型,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幼儿园,经常会看到幼儿拿着一本绘本,希望教师给他们进行讲读的现象,可见绘本在幼儿园非常的受欢迎。北京大学曹文轩教授认为:“一个人读书的兴趣应该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时你没见到好书,你一生很难培养好真正的读书兴趣。”所以在学前阶段,成人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绘本作为幼儿的早期阅读材料,符合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其幽默生动的画面和精妙绝伦的情节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幼儿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同时,绘本能为幼儿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绘本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也能为幼儿带来丰富的认知体验并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因此,将绘本作为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活动的资源是非常明智的选择,绘本教学活动应该在幼儿园受到广泛的重视。
2. 对幼儿园开展绘本教学活动的关注与思考
2. 对幼儿园开展绘本教学活动的关注与思考
随着绘本的价值不断地被认识,绘本阅读在幼儿园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之前在幼儿园实习的阶段,发现有些幼儿园虽然会开展专门的绘本阅读活动,但部分幼儿园教师在开展绘本活动时,过程简单且模式化,忽视对幼儿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没有挖掘出绘本真正要表达的内涵,图画书的价值没能充分发挥出来。
......................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绘本自 20 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以来就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虽然目前关于绘本的研究相对较多,但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亲子阅读角度。从幼儿园的绘本阅读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从幼儿园角度进行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的是幼儿园绘本的选择投放和幼儿自主阅读方面的研究,关于绘本教学实践的相关领域存在着一定空白。所以本研究尝试从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教师支持角度入手,丰富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相关理论。
2.实践意义
随着绘本的价值逐渐的被发掘,幼儿园对于绘本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并在加大幼儿园绘本活动的开展力度。因此,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是通过对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支持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当前教师在绘本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合理之处和不足之处。为绘本教学活动的实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绘本的教学价值,提高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质量。
..........................
二、 概念界定
(一)绘本
绘本最早诞生于欧洲,英文的叫法为“picture book”,也就是“图画书”。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也将“picture book”翻译为“绘本”,通常情况下,绘本和图画书表达的含义是一致的。彭懿在其编著的《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一书中,对图画书进行了如下的表述:“图画书是用图画和文字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图文合奏。说的抽象点,它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可以见到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1因此,绘本相对于其他以文字为主要表达形式的文学作品来说,是由文字语言和图画语言共同组成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图文合一”。日本被誉为“图画书之父”的松居直先生,对绘本也有很深的研究,他通过一个公式来解释绘本中图和文的关系,即“文×图=图画书”,即绘本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共同作用,来完整的呈现故事的内容。在绘本中,图片起主导作用,文字辅助图片进行绘本内容的呈现。
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绘本定义为:绘本是通过图画和文字共同进行表述的文学作品,其中,图画是主导,文字辅助图画对绘本内容进行解读,通过精心设计的画面语言和简洁凝练的文字语言为读者完整的呈现故事内容。
........................
(二)绘本教学
绘本教学是教师以绘本为教学内容开展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是通过教师精心选择绘本并对绘本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解读,最终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开展的教学活动。
从支持的语意来看,支持有“支撑”“支援”、“赞同、鼓励”之意。在《学习科学百科全书》中,“教师支持”被解释为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为幼儿提供的刺激”。
本研究的教师支持特指 CLASS 课堂评估系统中的教育支持。在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教育支持是指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提供的能够促进幼儿思维、语言发展的行为,由认知发展、反馈质量、语言示范三个维度构成。
认知发展维度主要是评估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否为幼儿提供分析和推理的机会,是否充分挖掘幼儿的创造力,是否将绘本的内容与相关知识点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反馈质量维度旨在评估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反馈信息的质量,教师的回馈是否能加深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促进幼儿的进一步思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三、文献综述...................................5
(一)绘本的发展、价值及选择研究...............................5
(二)关于绘本教学的研究...............................9
(三)关于教师支持的综述...........................14
四、研究设计.....................19
(一)研究目的.......................19
(二)研究对象...............................19
(三)研究方法...............................19
五、 幼儿园绘本教学中教师支持现状分析...........................22
(一)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支持得分情况分析..........................22
(二)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支持具体表现分析...........................23
六、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教师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对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关注不够
早期阅读的作用远远不止于儿童语言发展本身,语言理解能力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阅读过程需要实现幼儿、文本与生活环境三者之间的互动,因此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预测、想象、组织等阅读策略帮助幼儿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封闭性提问多于开放性提问。而开放性问题相对于封闭性问题来说,需要幼儿进行更多的思考,也需要更多的语言来进行表达。研究发现,教师进行的封闭提问一般是关于情节的回忆重复型的问题,比较简单机械,教师很少提问那些需要用到预测、整合、比较等高级思维能力的问题。部分教师虽然有时会提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但总是不断地的引导幼儿说出唯一的正确答案,限制幼儿的思考,还有部分教师会忽视将绘本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迁移。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形式套路化,图画书讲读经常会出现两种误区,“问答式”讲读和“模式化”讲读。“问答式”讲读,是指讲读者用各种各样的提问贯穿阅读过程,要求儿童作出反应和回答,
并以预设的答案评价阅读的质量和效果。“模式化”讲读,是指讲读者设定图画书讲读的固定模式,应用于不同风格和个性的文本,讲读单调重复,一成不变。68大部分教师以“导入—播放课件,提问了解画面含义—完整讲述绘本内容—总结延伸”为教学模式,很少根据绘本的特点灵活的采用表演、手工、绘画、创编等创意教学形式,对幼儿创造力的挖掘不够。绘本教学中的创意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虽然个别教师也会在活动中设计创编环节,但教师对于创编的指导有时过于具体,导致创编的全程都在教师的规划之内进行,并没有真正的起到发展儿童创造力的作用。
........................
七、幼儿园大班绘本教学活动教师支持改进建议
(一)提升提问质量
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其中前三类识记、理解、运用通常被称为“低级思维能力”,后三类分析、综合、评价称为“高级思维能力”。但并不是意味着低级思维相对高级思维不重要,而是高级思维相对于低级思维需要更多的分析和思考。高质量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锻炼幼儿的高级思维能力。在观察中发现,在涉及到问题情境时幼儿的参与热情和表达欲望明显高于回忆绘本内容的环节,所以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多为幼儿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它们分析思考并大胆表达,鼓励幼儿运用比较、迁移、分类、预测等高级思维来回答问题,在进行提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问题的开放性
在绘本活动中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尽可能的提开放式的问题,即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多提问“为什么”、“怎么样”问题,鼓励幼儿动脑思考,拓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用更多、更复杂的语言来表达。
2.注意提问的层次感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与层次感相对应的是平行提问,指在一个层次上进行的提问,如总是提问“这个图片上有什么呀?”“发生了什么?”没有体现提问的渐进性,对于一些情节丰富、逻辑性比较强的绘本,教师应该注意将绘本的前后相联系,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梳理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