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学前教育论文格式、学前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学前教育视角下幼儿责任行为的特点及与父母参与教养的关系

日期:2020年04月0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272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3281042164312 论文字数:49877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笔者认为一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以道德行为来表现的,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也是以道德行为来反映的,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而责任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本研究在对幼儿家长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
目前家长对于幼儿责任的关注相当欠缺,大多数幼儿父母将养育的中心放在对孩子生活的照顾和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上,很少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责任行为进行培养,有些父母甚至认为幼儿还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也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他们的任务就是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已,这种教养观念的偏差也导致父母在生活中疏于对幼儿责任行为的培养。因此,为培养幼儿的责任行为,转变父母的观念,深化父母对幼儿责任行为的认知是关键。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1.文献综述

1.1 幼儿责任行为概述

1.1.1 责任的内涵

责任最早源于哲学研究范畴,古希腊哲学家 Plato、Aristotle 和 Zeno 等人在对公正、职责和惩罚的分析中,都提到了责任一词。此后,责任逐渐涉及多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仅是哲学、道德伦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备受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关注。但是由于不同学科领域以及不同研究者的研究视角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责任的本质内涵目前仍难有定论。

从责任的起源来看,认为责任是人类群体性和社会性的必然产物是学界对于责任的主流共识之一,即责任源自人际间的社会依存关系,为维持和稳固这种依存关系,必须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来规范个体的思想和行为。[1]一个人只有承担起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所规定的责任,才能为社会群体所接纳。正如学者宋哗所指出的,“责任就是为人者必须负责完成的任务,也是人之为社会性个体的根本,为人的道德”。[2]从这一角度来看,责任是被客观规定的,是一种必然的存在,是他人和社会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控制与约束,表现为一种外在的应然规定性。

也有研究者从责任产生的条件这一视角强调了责任自主性的特征。例如,康德把责任作为衡量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的内在标准,认为自主性是理性担当道德责任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责任不仅是一种外在的社会约束,更是主体自身的一种道德需要。[3]我国学者王一多也指出,责任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体的外部要求,也包括个体对自身的内在要求,而内在责任实际上源于个体对外在责任的内化。[4]可见,这一视角更加强调了责任是个体自主选择的结果,在本质上是自律的。
.........................


2.问题提出

2.1 选题缘由

2.1.1 社会发展现状呼唤对幼儿责任教育的关注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却没有随之得到发展,老人摔倒不敢扶、毒奶粉、假疫苗等各种冷漠、不负责任的事件不胜枚举,社会责任感缺失、道德滑坡现象愈发严重,人们身上的责任感似乎在逐渐消退,这些现象一方面揭示出成年人责任情感冷漠、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另一方面也给人们以深刻的警示,即当今社会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期乃至青少年期的责任养成教育,只有从源头抓起,才能真正使社会回归良性发展的轨道。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教养理念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年轻一代的父母开始逐渐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然而与此同时,也越来越重视给孩子创造优渥的生活条件,希望孩子能够在无忧无虑的环境中成长,甚至抢着把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往自己身上揽。这种教养观念往往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偏差,许多孩子在幼儿园表现优秀,深得老师的喜爱,但是回到家就变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有的孩子只关注自我的感受,一旦不如愿,就大哭大闹,动辄对父母长辈拳打脚踢,等等。这些现象的背后无不反映出当前家庭中幼儿责任养成教育的缺失,父母对幼儿的责任教育问题缺乏关注。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成人的人格模型是从幼儿期开始形成的,早期教育对于后期成人的人格、价值等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只有从小利用恰当的德育手段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才能有效地帮助其在成人后形成正确的责任认知、表现出更多的责任行为,从而促进社会更加良性地运转。因此,应把握好幼儿期这个人格与品德培养的关键时期,运用恰当的手段对幼儿开展责任训练。

............................


第二部分 实证研究研究 


1.研究目的与假设

1.1 研究目的

编制适用于测量幼儿阶段责任行为的调查问卷。

1.2 研究假设

幼儿责任行为由自我责任行为、他人责任行为和环境责任行为三种主要类型构成,每一类型下还包含多种具体的行为亚类型。

本研究在梳理以往有关幼儿责任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已有测评工具多从整体上考察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目前尚无针对幼儿阶段具体责任行为表现的测评工具,并且已有关于幼儿责任心的研究多集中于二十世纪末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革、人们交往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以及父母教养观念的改变,幼儿责任行为的表现或许也存在某些变化。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编制幼儿责任行为问卷,为幼儿责任行为的测量提供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

表 3-8 父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责任行为的回归分析

............................


2.初测问卷项目的收集

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收集幼儿阶段责任行为的表现。

2.1 查阅文献

查阅国内外与幼儿责任和道德研究相关的文献,对幼儿责任行为的内涵和类型进行分析,参照庞丽娟编制的《幼儿责任心问卷(教师问卷)》、李洪曾编制的《幼儿责任心家长问卷》、刘文英编制的《小学生责任心问卷》等的有关项目,整理出幼儿责任行为的项目。

2.2 访谈法

采用个别访谈法,对济南市一所私立幼儿园的教师及家长共 32 人进行深度访谈,调查他们对于幼儿责任的看法以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能够体现幼儿负责任的具体行为表现。

2.2.1 访谈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取访谈对象,从济南市一所私立幼儿园选取家长 26人,教师 6 人,共计 32 人。其中父亲 9 人,母亲 17 人,男性教师 1 人,女性教师 5 人(受访者基本信息见表 1-1)。根据研究者希望接触“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受教育程度以及其子女在幼儿园具有不同的责任行为表现”的请求,幼儿园园长分别从小、中、大班选取了适合本研究目的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具有一定代表性,为研究者全面获取幼儿责任行为的表现以及父母和教师对培养幼儿责任行为的看法提供了帮助。

表 1-1 受访者基本信息

............................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与研究总结论..................................61

1.综合讨论.....................................61

1.1 幼儿责任行为问卷的编制与责任行为的一般特点........................61

1.2 父母参与教养与幼儿责任行为的关系受幼儿性别的影响.......................63

2.研究总结论..........................................64

3.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65



第三部分 综合讨论与研究总结论


1.综合讨论

幼儿责任行为是指幼儿自觉履行由其社会角色所规定的符合自身能力的分内之事,并承担因未完成分内之事而产生的过失的行为,它对幼儿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查明幼儿阶段责任行为的结构维度、发展特点以及父母参与教养对其发展的影响有助于为责任行为的早期培养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为此,本研究通过三项系列研究来考察下列问题:(1)编制幼儿责任行为调查问卷,为幼儿责任行为的测量提供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2)考察责任行为在 3-5 岁幼儿阶段发展的一般特点,包括幼儿责任行为的结构维度、各种类型责任行为随年龄变化的特点以及性别差异;(3)分别探讨父亲、母亲参与教养对幼儿责任行为的影响。

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却没有随之得到发展,社会中责任感缺失、道德滑坡的现象愈发严重,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指出,成人的人格模型是从幼儿期开始形成的,早期教育对于后期成人的人格、价值观等的养成至关重要,因此,关注幼儿阶段责任行为养成问题,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责任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幼儿责任心方面,对幼儿责任行为的系统研究非常少,而且目前尚无针对幼儿责任行为的专门测量工具,不利于教育者系统把握幼儿责任行为的发展特点并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早期培养。因此,本研究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归纳两条路径,编制了专门的幼儿责任行为调查问卷。

.......................



第四部分 教育建议


1.转变父母教育观念,关注幼儿责任行为养成问题

一个人的道德面貌是以道德行为来表现的,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也是以道德行为来反映的,道德行为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而责任行为作为道德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对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本研究在对幼儿家长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家长对于幼儿责任的关注相当欠缺,大多数幼儿父母将养育的中心放在对孩子生活的照顾和满足孩子发展的需求上,很少有意识地对孩子的责任行为进行培养,有些父母甚至认为幼儿还不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也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他们的任务就是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已,这种教养观念的偏差也导致父母在生活中疏于对幼儿责任行为的培养。因此,为培养幼儿的责任行为,转变父母的观念,深化父母对幼儿责任行为的认知是关键。
首先,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幼儿责任观,提升对幼儿责任行为内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