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格式、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城市留守儿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比较研究

日期:2018年10月23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749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809142020009191 论文字数:29524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笔者基于城市留守儿童自身具体的特点,结合其教育问题的成因,试从当前我国政府制度与体制、城市家庭与学校及社会资源与环境层面,探寻具有现实意义的解决对策。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制度与体制不断的改革与完善,经济政策不断深化改革,城镇化速度加快,因劳动力大规模的迁移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及其衍生出来的系列问题,已经逐渐受到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诚然,留守儿童问题已由当初的不为人知发展到现今社会媒体各界、学者的高度关注与研究。但其关注焦点却都集中在了对农村地域的留守儿童研究,有关城市留守儿童方面的调查与探究却极少涉及。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相当之庞大,而城市留守儿童作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延伸,数量也在逐年的攀升,所引发的众多问题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据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抽样数据的结果显示,城市留守儿童的总数已高达 1000 万左右。

许多的学者认为,城市的孩子虽然被父母留守家中,但大部分不涉及经济压力的问题,因此,城市中的这类孩子不应当属于留守儿童范畴。但本人认为,这些城市中被留守的孩子,与农村留守儿童相较而言,有着很大程度的相似性。由于当代户籍制度、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与家庭背景的差异,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不可避免。对于孩子来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对于情感的在意要远远高于对物质的需求。城市留守儿童或许确实不存在经济部分的问题,但是,只是简单的吃饱穿暖并不足够。父母的陪伴是孩子童年生活中最基础的教育,也是成长中最不可或缺情感慰藉。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城市人与人之间逐渐冷漠的现象日益明显,这导致了大部分城市孩子较农村孩子更加的孤寂、沉默。另一方面,较农村而言,城市生活更加繁华、多姿多彩,其儿童的成长伴随着更多外界不可控的困扰和诱惑。因此,本人认为,有关城乡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比较研究迫在眉睫。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国外研究状况

通过查阅国外文献资料发现,国外有关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资料很少,尤其是在西方较发达的国家。因为,在实际上,他们根本就不存在留守儿童问题,所以也基本没有相关的文献可供国内学者参考。19 世纪末,国外经济发展快速的国家便相继开始出现了剩余劳动人口的转移现象,但这种现象的发生,却并没有引起留守儿童的出现。从现有资料来看,在全球化大浪潮的影响下,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具有地区性,主要集中在不发达国家。2009 年,潘璐,叶敬忠在《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一文对留守儿童的规模、数量进行了统计,2009 年以前,斯里兰卡的留守儿童就已具规模,约为 100 万;菲律宾拥有 880 万到 900 万的留守儿童;摩尔多瓦的留守儿童人数是国内儿童的 31%;墨西哥的留守儿童规模更是庞大,占据了全国儿童总数的 13%。2013 年,杨国才在《国内外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中,分析了国际留守儿童分布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非洲、亚洲、欧洲东部等地区为主的拉丁美洲留守儿童规模急剧扩大,并迅速膨胀。亚洲国家中,留守儿童规模最大的为中国,其次是菲律宾。有的学者将导致 300-600万菲律宾留守儿童的产生归因于其父母出国谋生。劳动人口大规模的转移,且难民流动频繁,这是非洲地区产生留守儿童最大的影响因素。在拉美的加勒比海地区,多数学者认为其引发儿童留守的问题主要是移民性的分离。而欧洲东部地区,由于经济移民的剧增,也产生了规模不小的留守儿童群体。基于国际范围来看,在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并没有形成普适性的社会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归因于其国内劳动力的户籍不因居住地的变动而受到制约,劳动人口的流动性并不影响其享有与当地人口同等的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以及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有关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海外极少有研究,可供参考的具体数据及文献资料基本集中在国内。

............................


2  本文中相关概念的界定


2.1 留守儿童概述

1994 年,一位名为一张的作者第一次提出了“留守儿童”这一名词。所谓的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因出国求学或工作,而被留在国内交由祖父母或亲友照顾的儿童。同年,另外一篇文章中作者提出“农村留守儿童”一词,并补充了作为农村留守儿童两个充要条件:一为父母外出打工。二为留守的地域在农村。在 1980-1990 期间,中国的“民工潮”开始并迅速白热化,在中国农村形成了庞大的农村留守儿童群体。21 世纪初,随着社会对“三农”问题的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也开始走进了社会各界与学者的视线。自 2004年 5 月教育部召开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研讨会”后,围绕着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大力展开,这类特殊的社会群体迎来了社会主流关注的高潮。与此同时,“留守儿童”的实质涵义却也逐渐被缩小演变为“农村留守儿童”;而学术界对其概念的混用也成为了最常见的问题。由于两者概念的混淆,“留守儿童”常被社会大众及部分学者理解为“农村留守儿童”。有的学者在文章标题中用“留守儿童”,而正文却用“农村留守儿童”等等。 这种不规则的概念使用,在理解上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对于留守儿童的定义,学术界很多学者,如段成荣、张海钟、刘志军等认为留守儿童不应单指农村留守儿童,其外延应该还包括其他类属。刘志军认为:留守儿童是特指父母外出打、经商或从事其他活动,不能跟随父母一起外出而被留在家中,由临时监护人抚养或自我照顾的未满 18 岁的未成年人。②基于这个定义,留守儿童的涵义的外延有两个方面: 一是父母的职业;二是地域。留守儿童父母由出国工作、求学延伸到其他工作,而地域则从农村延伸到了城市。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综合其他学者研究成果得知,留守儿童的主要特征是:“父母外出”、“亲子分离”。它既包括了农村留守儿童,也包括了城市、出国等留守儿童群体。因此,可将留守儿童定义为:因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到其他地区而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未成年人。

...........................


2.2 留守儿童教育的界定

留守儿童教育是儿童教育的下位概念,它属于儿童教育当中较小的一个分支。因此,要想展开有关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与探析,我们必须要理解并熟知有关儿童教育的各类概念与涵义。留守儿童教育内涵十分庞杂,其教育政策、教育现象、教育环境、教育特征等都属于留守儿童教育范畴。并且,在对留守儿童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社会背景等综合因素也是留守儿童教育所研究的内容范畴。

我们在定义儿童教育的概念及界定其范畴前,必须先要了解什么是教育。在《中国教育词典》里,教育有广义与侠义之分。侠义上的教育仅仅指的是学校的教育。它被定义为: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按一定的社会阶级发展需要来成长的活动。而广义上的教育则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积极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的行为活动。可见,它们对待其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

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结果与综合分析得出:儿童教育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促使儿童健康成长,对儿童的身心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活动。儿童教育包括了的德智体三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当然,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也属于这个范畴之内。

.................................

3 我国城市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共性 ............ 10

3.1 学习成绩较差 ....................... 10

3.2 心理教育的欠缺 ........................... 11

4 我国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特殊性 .................. 15

4.1 城市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特殊性 ...................... 15

4.1.1 家庭教育管理不足 ......................... 15

4.1.2 家庭客观环境的特殊性 ........................... 16

5 我国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 25

5.1 家庭教育的缺失 ........................ 25

5.1.1 家长给予孩子家庭教育的时间投入不足 ............... 25

5.1.2 监护不利直接影响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 25


5 我国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5.1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对儿童施加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是儿童的启蒙教育,对儿童的社会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包括着儿童教育的方方面面:智力、情感、身心健康、人生观、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它是儿童性格特征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智力的开发,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教育因素。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为其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和充满爱的环境。但是城市留守儿童父母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与孩子相处时间甚少,无法为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有爱的家庭成长环境,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认知、行为方式培养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5.1.1 家长给予孩子家庭教育的时间投入不足

城市家庭在经济能力上一般都比较良好,大部分都是中等收入或高收入家庭。父母对留守儿童教育投资的经济成本比较大,如学校的选择、学费、补习班、购买书籍等消费投入较高。 但父母对孩子的时间资本投入却很少。 城市中留守儿童父母大多都是双薪家庭,由于异地工作或工作繁忙应酬多等原因对关心、指导孩子生活、学习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