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格式、思想政治教育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2018年优秀范文10篇

日期:2018年03月2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249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803150916333077 论文字数:35878 所属栏目: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集合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包括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和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等多方面研究。今天无忧网为大家推荐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范文,供大家参考。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2018年优秀范文一:青年过激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研究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青年是社会成员中的特殊群体,是社会知识和先进观念的主要传承者,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当代青年总的来说,思想先进、思维敏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但是也有一些青年身上存在着思想偏激、行为偏离社会规范的倾向。特别是近年来,社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推进,青年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竞争环境的考验,即便是青年大学生,由于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变,也失去了昔日天之骄子的荣耀。随之而来的问题不断呈现,学业、就业、恋爱、家庭、适应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使青年在心理上产生焦虑和恐惧。另一方面,青年容易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因素、消极文化和错误价值取向的影响,思想观念上出现扭曲、行为选择陷入迷惘,当面临现实生活中难以解决的矛盾冲突时,他们就会出现心理失衡,情绪愤怒,容易丧失理智,产生对他人生活和社会稳定的各种过激性的攻击行为。由此可见,青年过激行为现象是面临压力、困难、挫折时的心理冲突引起的,青年过激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抑制和化解,就会扰乱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加会影响青年的健康成长。

如何看待青年过激行为,并采取有效的应对与调适方式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国内曾在很长的的时期对青年过激行为只作为政治和法律问题来看待,应对的方式也主要是政治教育和法律惩处。尽管这样的处理方式在一些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青年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未成熟,一些青年身上出现的过激行为往往更多的是由于心理上的原因,甚至一些攻击他人和反社会的过激行为,也是由于自身的人格障碍和心理危机所致,因而对于青年过激行为应当更多地给予心理分析上的关注。在这一点上目前已经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共识,不过,对青年过激行为进行心理分析的研究毕竟刚刚起步,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上看,还大都限于一般性的表层分析,究竟是什么样的心态异常引发出了过激行为?心态异常导致过激行为经过了怎样的恶化过程?为什么青年人的心态异常尤其容易导致过激行为?人格障碍和心理危机的哪些表现与青年过激行为直接有关?对于青年过激行为应采取哪些有效的应对与调适方式?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对青年过激行为进行心理分析时亟待解决的。本文的论题就是为了适应这一研究的需要而选择确定的,论文的研究试图通过对青年过激行为的各种案例进行归类,找出其主要特点;进而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运用变态心理学中关于人格障碍与心理危机的相关论述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概括出引发青年过激行为的心理原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与调适的方式方法,从心理调控上化解青年过激行为的产生原因,为当代青年复杂情况下的行为选择提供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青年过激行为在我国长时期未能作为一个专门的理论问题来研究,而是归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问题来看待,更少有对其进行的心理分析。从“中国知网”汇集的研究成果看,最早出现这方面专题研究的是在 1990 年,当时经过 1989 年政治风波之后,人们开始关注“大学生过激行为”的研究,但仍是作为个别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的成果也不多,直到 2004 年,对“过激行为”的研究开始增多,而且诉诸于心理分析,重点是对青年大学生过激行为的分析。之后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2015 年前五个月关于“过激行为”的专题研究论文就达到了 20 篇。研究的领域也在扩大,各个领域出现的过激行为都进入到了研究视野。与此同时,围绕青年过激行为的心理分析也出版了一些专业书籍,或在出版社会心理研究的论著中加大了对过激行为的研究内容。总之,青年过激行为的心理分析已是近年来越来越被关注的研究论题。

梳理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青年过激行为的定性分析,即涵义角度上的研究。由于“过激行为”长时期未进入理论研究的视野,《辞海》、《现代汉语词典》上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所以,研究成果的论述中都首先对“青年过激行为”进行定性研究,明确这一概念的内涵。最早出现的研究成果,即 1990 年廖苇在“中国青年研究”上发表的论文《大学生过激行为研究》中,开头部分就指明:“所谓过激行为,就是指违反社会规范,并且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危害的行为。”文中还进一步指出了过激行为必须具备主体是成年人、侵犯对象是他人及社会以及造成损害三个条件。此后有的研究成果专题对“青年过激行为”的涵义进行研究,如 1994 年田志华在“青年与未来”上发表了《青年过激行为的概念辨析和产生的原因》,文中指出:“所谓青年的过激行为就是指社会(或个人)不赞同的、超过社会(或个人)容忍度的过分激烈的青年行为。”同时文中也认为对于青年过激行为的评价,由于评价者的价值观念不同,会对同一事件是否过激的分歧和争论将与对青年行为的是否过激的评价和评价企图一样长期存在。 

......................


2  青年过激行为与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


对青年过激行为进行心理分析,首先需要从理论范畴的角度对“过激行为”与“心理分析”的涵义、特性及作用予以明确的阐述,并以此作为展开分析论述的基点。


2.1  过激行为

2.1.1  过激行为的概念

过激行为是由于近年来过激行为引发的事件频发,且人们不再简单地把这类事件归于政治、经济的原因而开始进行深层次的心理分析的情况下,才逐渐进入理论研究视野的,因而《辞海》与《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对过激行为的经典定义,只有相关概念的含义表述,如过当表述为“超过适当的数量或限度”,过分表述为“(说话、做事)超过一定的程度或限度”等等。

对过激行为的理论表述主要见于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有的研究成果把“在一些情境或某些刺激下青少年的一些不当或过度行为反应称为过激行为”。有的研究成果认为:“所谓过激行为,就是指违反社会规范,并且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危害的行为”。还有的研究成果根据社会心理学理论,把过激行为定义为“由于当事人在当时的情境和刺激下对自身或他人的行为判断出现认知归因偏差而导致不当或过度的行为反应”。由于对过激行为的研究大都针对青年大学生,因而对过激行为的涵义表述便加入了“大学生”的表述,如“大学生过激行为,主要指违背社会和大学生规范的情绪偏激行为”。  有的研究成果则表述直接:“只要行为者情绪过于冲动,违背社会规范,造成破坏社会和学校生活、学习秩序的既成事实,这种行为就属于过激行为”。

尽管表述上各有不同,但普遍认为构成过激行为要具有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是都因某种特殊环境和事件的强烈刺激而引起;其二是情绪失控状态下的过度行为反应;其三是行为的结果违反社会规范,并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即可能对个体本身、他人或社会造成危害。

综合以上的分析论述,本文认为:所谓过激行为,就是在一定情境的刺激下所做出的违反正常的社会行为规范,并给自身、他人或社会造成危害的一种失去理智的过分行为。

........................


2.2  心理分析

2.2.1 心理分析的内涵及作用

心理分析即心理领域的推理,是指依据心理现象之间以及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而得出分析对象的心理趋向、心理特征及行为的推理过程。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的自我意识强化与社会压力增加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引发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并呈现出复杂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心理分析被广泛应用,人们对心理分析也逐渐由认可到熟知。

心理分析重在对人的内心做出研究,在分析人的思想问题时把着眼点从外部环境因素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这种分析在中外思想史上都有过前人的论述和实践,但真正对心理分析做出系统研究的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依德。他顶住世俗的压力,于 19 世纪末通过自己从事的临床治疗经验逐步建立起了心理分析的系统理论及有关的治疗方法,并逐步为世人接受而普及。他的学说也称为精神分析理论,体现心理分析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无意识和压抑的理论、性心理的发展学说,人格构成学说以及神经症的心理病理学说等。弗洛依德第一次对心理分析赋予了系统的理论内涵,尽管人们对他的潜意识理论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人们的思想问题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心理因素需要分析的观点却被普遍接受,从而对心理分析的内涵开始了具有科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如今,心理分析的理论日臻完善,其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之所以心理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这是因为有针对性的、恰当的的心理分析在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心理分析能够帮助人们找到形成各种思想问题的深层心理原因,进而化解心理压力和障碍,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这是从心理治疗的角度上讲的。现代社会人们思想问题越来越多,但大都不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