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审计风险论文,本文阐述了财政扶贫资金审计风险相关的概念与理论,同时对 M 镇扶贫整体情况进行介绍,并以 2018 年对 M 镇扶贫资金的审计过程为切入点,并以此对 M镇财政扶贫资金审计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展开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在最后一章,本文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结合实际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内容,能够为我国今后与扶贫资金审计相关的案例提供参考。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在《“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国务院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政策指导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已经极大地改善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以及精神面貌,也为脱贫攻坚探索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在党的十八大中,党中央也将扶贫开发摆到了重要位置,指出“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措施,例如加大整体财政投入,鼓励地方创新扶贫方法等内容。截至今年,我国扶贫再次取得了辉煌成就。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指出,要想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做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政治制度优势,坚持做到精准扶贫、脱贫,保证我国各地能够按时完成党中央规定的脱贫攻坚任务。而习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我国的扶贫工作如今已经到了关键的时刻,我们必须改变以往“输血式”扶贫的做法。以此次讲话为截点,我国的扶贫方式正式转化为“精准扶贫”,进入了扶贫的新时期[3]。
在“精准扶贫”的新时期,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变得更加多种多样。但是与此同时,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等现象也随之出现了很多,而审计在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则起着监督作用,以便扶贫资金能够达到预期使用效果。因此,在整个扶贫资金使用的环节中,研究识别出对扶贫资金进行审计过程中易产生风险点的环节,并得出相应的优化方案从而降低整个审计过程审计风险,对我国的扶贫事业具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
1.2 研究意义
本部分主要阐述了扶贫资金审计风险研究的理论意义以及实践意义。
1.2.1 理论意义
截至目前,国内外关于审计风险大多从宏观角度入手,从政策内容等大的方向上寻找降低扶贫资金审计风险的方法。而本文立足于 M 镇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同时结合 2019 年初审计小组对 M 镇扶贫资金的审计过程,通过审计管理理论对审计过程进行分析,从微观角度找到一些能够降低扶贫资金审计风险的方法,为今后的扶贫资金审计案例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 实践意义
本文研究首先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和扶贫资金审计过程中的成本。扶贫资金投入使用的多样性以及面对人员的复杂性导致了扶贫资金审计全覆盖的风险大、范围广。若是从风险管理角度分析整个审计流程可以分析识别出审计流程中的部分风险点,提前做出防范措施,从而降低资金扶贫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风险与审计成本,为未来的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有助于我国早日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其次是通过优化审计流程而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结合 M 镇扶贫资金审计的案例分析提出对审计流程优化的相关建议,通过优化的审计流程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以及资金浪费,从而达到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的目的。
..............................
2 文献回顾
2.1 政府审计风险
扶贫资金审计风险属于政府审计风险的一种,因此本文首先对政府审计风险做出研究。尚虎平(2009)[6]界定了政府治理的概念。
尚虎平(2009)明确了政府治理的特点。张立民(2009)[7]总结了我国国家审计制度的特色和经验。和秀星、曹严礼(2012)[8]认为分权制衡极易产生机会主义行为,而现如今我国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是正因为如此而成为制约政府审计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只有通过机构改革从而增加审计透明度和审计权力监督效果,才能够保障审计质量。王燕燕(2020)[9]则主要从绩效审计方面研究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并,为完善财政资金绩效管理体制机制做出审计贡献。茆正平(2020)[10]提出政府审计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强制性、权威性、综合性等特点,审计失败带来的危害要远远高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因此政府审计风险需要进行严格控制。
谢柳芳(2015)[11]认为对政府信息披露界定内容、明确质量标准、构建审计监控机制,可以提升政府信息披露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辛风(2011)[12]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审计机关所应用的同业复核质量控制措施,借鉴其成熟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外部力量降低审计风险。屈茂辉(2017)[13]认为虽然现如今建立了国家审计法律的基本体系,但仍存在例如上下位法律之间有条文重复现象,需要完善法律法规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
2.2 政府资金审计
隋玉明(2015)[14]认为通过对政府专项资金加强规范和管理,就能够引导规避政府资金的审计风险,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政府资金的审计工作,提升政府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益,确保扶贫尽快落地。同时指出政府当前缺乏较为完善的扶贫资金审计的风险防范能力、完善政府资金的审计监督三种措施。
徐向真(2019)[15]则通过研究审计署公告的方式对政府资金审计进行了研究。作者根据审计署 2013~2017 年发布的有关扶贫资金审计的公告,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扶贫资金审计的问题演化及演化原因。包括了审计内容、审计方式、审计覆盖范围、审计发现问题和及时性等内容。又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扶贫资金审计的问责效果,包括了资金安全、反腐力度、行政追究以及制度完善四个方面,并于最后提出了通过调整审计介入时机,扩展审计范围,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来改进和完善扶贫资金审计的建议。
瑞典的 Myrdal(1991)[16]曾对贫困原因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得出要想改变例如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贫困状态,应该通过对各方面的变革来实现,例如土地、权利和教育等方面。美国的 Sen(2001)[17]认为,人自身能力不足才是导致贫困的原因,而并非国内发展程度。Hepworth(1995)[18]则认为,政府资金审计中,绩效审计可以作为市场审计效果的有效补充。
..............................
3 M 镇扶贫资金现状............................9
3.1 M 镇精准扶贫现状.................................9
3.1.1 M 镇概况............................9
3.1.2 M 镇精准扶贫历程...................9
4 M 镇扶贫资金审计程序优化建议......................21
4.1 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21
4.1.1 研究思路.........................21
4.1.2 扶贫资金审计的“3E”理论...................22
5 结论与建议.........................38
5.1 研究结论.........................38
5.2 研究建议..............................38
4 M 镇扶贫资金审计环节优化建议
4.1 研究思路及理论依据
本节介绍了对审计环节的优化思路以及应用到的相关理论。
4.1.1 研究思路介绍
M 镇扶贫资金的情况,分析整个资金审计流程,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得出在扶贫资金过程常见的四个风险指标,再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环境三个角度对四项风险指标分析成因,最后再提出风险应对方案,以便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具体分析框架见下图 4-1:
........................
5 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阐述了财政扶贫资金审计风险相关的概念与理论,同时对 M 镇扶贫整体情况进行介绍,并以 2018 年对 M 镇扶贫资金的审计过程为切入点,并以此对 M镇财政扶贫资金审计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展开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在最后一章,本文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同时结合实际根据所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内容,能够为我国今后与扶贫资金审计相关的案例提供参考。最终本文得出三个结论:
(1)扶贫资金审计风险管理有赖于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审计环境三者共同决定。虽然扶贫资金审计风险来自于方方面面,但是归纳起来风险来源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加强管控,可以完善现有的扶贫资金审计体系。本文对于降低 M 镇扶贫资金审计风险的方案,就是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可以有效降低扶贫资金的审计风险。
(2)研究梳理了审计局对 M 镇扶贫资金审计风险所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扶贫规划与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制度风险、扶贫人员认定、扶贫资金项目。随着我国财政制度越来越完善,审计部门在我国的政府机构有着越来越高的地位,同时也对我国政府资金的使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监督作用。而这四项内容是扶贫资金出现审计风险最常见的风险点,控制好这四个风险点,能够对扶贫资金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3)研究从扶贫规划与政策落实、审计制度风险、扶贫人员认定风险、扶贫项目资金风险四个方面对扶贫资金的审计流程进行优化,提出了 M 镇扶贫资金审计风险优化方案。随着审计日益受到重视,扶贫资金审计过程中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性、胜任能力的要求日也随之升高。因此,只有在完成审计规划、配套制度的建设的同时,对审计人员的数量、专业素质、胜任能力的高要求下才都能够使得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