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选题背景
“互联网+税务”,主要是要求各级税务机关充分利用好大数据、互联网思维,并利用这种思维去设计和研究风险管理、税收征管等相关工作,借助成熟的科技手段实现业务模式转变和税收管理的变革,最大化利用“互联网+”的价值,为纳税人以及其他社会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甚至个性化的涉税服务,最大化提高广大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税收满意度。拿现阶段纳税人的纳税申报方式做一对比, “互联网+ ”纳税服务通过借助互联网平台可以超越地点、时间和办税形式的限制,原来必须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办理的业务现在可以足不出户,大部分都将在线上进行实际操作,轻松实现网上的自助办税、网上办税和移动办税,这是它最大特点和优点,使原有的办税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办税和在线办税相互融合,与原来的办税方式相比显然更便利、更快捷。“互联网+ ”纳税服务究其根本属性仍然是一种服务,因此与其说它是对传统纳税服务模式的全新改造,不如说它在本质上提高了效率,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征纳双方来说都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通俗地来说,纳税人所有需要办理的涉税业务都可以现在网上进行申请、办理和信息互换,全程都是无需任何报表的无纸化办税,不受时间、空间等物理形态限制。
同一时期,随着我国加入WTO且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全球化的时代己经到来,我国信息化正向着更广、更深层次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即使是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保护型企业,也无法在这场战争中独善其身,躲避信息化所带来的冲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可以生存的前提是赢得市场,对于赢得市场关键在于提高速度和其应变能力。一旦离开了管理信息化,要想在这瞬息万变的市场脱颖而出,迅速将各种信息要素等快速集合起来,是天方夜谭的。当前社会,许多企业,尤其是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大中型企业都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在拥有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都很好地实现了会计电算化。
......................
1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1 国外研究现状
( 1 ) 税务信息化研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全球各地都把完善电子政务系统的任务放在首位 ,认为其是政府适应整体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能够不断推进政务工作信息化进程的主要任务,相较而言,我国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税务信息化发展仍处在较低水平,所以在此我们先来看一下国外对于税务信息化的研究有哪些。
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全球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美国在税收征管信息化方面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其飞快的发展速度却令世人瞩目。首先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方面,美国严格制定了花费非常大成本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创建了一个依靠互联网的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其具有很强的储存性。当地的纳税人通过互联网登录这个系统后,可以独立进行税款的申报、相关的信息查询、最新政策的学习,这个系统对于纳税人来说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信息都是及时有效的。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当地美国公民接纳了这个信息管理系统,很快提高了税收工作效率,减少了纳税成本。其次在大数据时代到来时美国在信息安全管理方面还启用了一种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的征管软件,这个系统在纳税人进行申报后,会智能提取出储存在税务局那端信息库并和有关数据纳税人的申报数据进行严格的分析比对,就能很快地遴选出那些有偷逃税的行为的纳税人,并通过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从本世纪初发展到今天,美国的国家税务机构己逐渐创立世界领先的大中型征管网络、税务信息化系统,并且采用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
在德国,所有需要纳税的,也就是从事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和己经存在稳定收入的个人和单位,都需要向相关的税务部门提供其营业范围、营业规模、己注册的银行账户、家庭情况、聘任员工等具体资料,税务局会根据对应的信息对其进行编制,并将纳税人相应的纳税编码发给本人。一方面纳税人可以通过对应编码办理相关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等业务,企业老板可以按照对应编码代扣代缴员工的个人所得税,另一方面税务部门可以按照纳税编码并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分单位、分地区地对各项收入进行汇编,将纳税人自己的申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为了能够捕捉到漏税、逃税的违法行为。
........................
2 相关基础理论
2 . 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 1.1信息不对称理论概念
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两个或多个彼此对应的客观体间表现出散布不平均的一种状况,即关于同样一件事情的信息一群人掌握得更多,另一群人则掌握得比较少。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在客观方面,社会因素影响着经济体获取信息的种类与多少,其中专业性和社会按劳分配是最重要的社会因素,随着各个行业人员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的不均衡化发展,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与非专业背景的人所掌握的信息也千差万别,不同社会分工的成员间的信息分布也呈现出不对称的状态。所以我们说信息不对称在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方面是由于每个客观的个体所处的环境不尽相同,不同信息的获取又与每个个体获取信息的能力相关,因此从外界接收的信息不同导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不同客观体获取信息能力的不对称性造成了信息不对称。
2. 1.2 纳税申报行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与纳税义务人缴纳义务相关的信息主要来自三个重要渠道:税收管理部门专项调查、纳税义务人纳税申报以及第三方。因此纳税人纳税信息不对称指的就是征纳双方对纳税人真实纳税情况掌握不对称的现象,也就是纳税人自己掌握税源方面的信息和征纳机关掌握的税源信息并不一致。对于所有的不对称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1 ) 纳税人刻意隐瞒真实信息。法律是对全体公民而言意味着强制力,也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总而言之它是全体法人和公民必须遵守的契约。在纳税行为中一旦法人和公民进行了按法律规定的纳税行为便代表着全民契约的形成,而税务机关获取真实涉税信息的能力却是有限的,这是为什么呢?对于每一个需要纳税的公民或者企业来说,作为经济学上的理性主体,一定对自己的收入来源、收入多少等了如指掌,而企业负责人在合情合理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掌握企业成本、财务等经营状况,他们视根本目标为自身利润最大化,从这个方面出发来看,纳税行为本身会使纳税人的总利润下降,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纳税人缴纳税款后必然导致当前的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降低,因此纳税人通常会提供不真实的信息或隐藏信息,也不太可能将自己的真实经营信息完全向税务部门托盘而出。
(2) —方面纳税人数量十分庞大,而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另一方面纳税人税收来源不胜枚举,而稽查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因此要靠现有工作方式及水平完全掌握纳税人真实情况非常困难,从而产生了信息不对称。在我国目前这样的税收征管大环境下,要求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税务部门从第三方无法畅通无阻地获取纳税人的真实信息,税务机关在征收管理中所获得的信息均来自于纳税申报表,缺乏一定的真实性,这些都使信息不对称现象更加严重。但是信息不对称现象在纳税申报行为中是很常见的,不对称信息是征纳双方无休止博弈的根源。
.........................
2. 2 税收遵从理论
2.2. 1 税收遵从概念
税收遵从是指纳税义务人严格按照税法的规定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的行为。此理论以人们的行为及其决策为主要研究对象,最终研究目是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督促纳税人能够按时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按照我国学者的研究,可以把税收不遵从分为情感性不遵从、自私性不遵从、无知性不遵从,税收服务和税收征管,主要是基于税收不遵从的类型。其中纳税人对相关法规政策缺乏了解是无知性不遵从产生的根源,因此税务机关要通过优质的纳税服务,提高税法透明度,提高公民的税收意识,使纳税人充分掌握税法,改善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从而促进税收遵从,增加税收收入。因此建立现代申报征收体系需要强化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
2. 2.2 我国大中型企业税收遵从度
根据相关调查,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税收遵从度都比较高,并且我国的大企业税收遵从程度普遍高于小企业,但现实中仍有不遵从现象的发生,甚至很严重。影响了遵从意愿转化为遵从行为的原因之一是信息建设水平难以满足现有大企业发展的税收征管需求,严重影响了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效能。在现阶段的税收征管系统中,缺乏企业本身和关联企业基本生产经营数据,可以说税务部门所了解的和企业真实的信息存在不对称现象;现有的部分纳税服务理论并没有真正贯彻到实践中去,例如对税务信息进行公开,改善现有的纳税服务环境,对现在的税务工作进行监督等,均未从根本上改善服务水平低、服务人员不专业、服务类型不够多元化等问题。因此对现代大企业的纳税管理,应 该 将 “法制化”逐 渐 向 “服务化”转变,通过建立与大型企业客户服务关系,为纳税人提供专业、个性化、高水平的服务。
因此要把企业当作客户对待,培养具有专业精神的企业税收管理团队,实行分层次服务,以纳税满意度为目标,提高纳税服务质量。
........................
3 现行纳税申报模式分析................. 13
3.1现行纳税申报模式.....................13
3.1.1现行纳税申报方式............13
3.1.2现行纳税申报流程...............14
4 税企互联的智能化纳税申报系统设计............. 26
4.1系 统 的 0 标分析........................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