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税务部门不仅应根据社会经济、政治、金融、市场、技术等等因素制订征收策略和征管模式,而且还要实现规范、高效、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目标。为此税务部门实现网上办公,开发纳税咨询自助系统和实时智能化系统,持续获得并分析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对纳税人进行风险管理;采用公开而非专有的标准,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税务信息一体化设计,可能会带来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税收文化等各方面的调整,乃至税务部门业务运作的最终变革。
1.引言
税务部门是税款的征收者,但是同时通过征收税款对国家金融、经济、市场秩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税务部门不仅应根据社会经济、政治、金融、市场、技术等等因素制订征收策略和征管模式,而且还要实现规范、高效、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总体目标。其中,税务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在实现这些目标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信息技术的应用
(1)鼓励有条件的纳税人应用信息技术:鼓励有条件的纳税人使用电子申报软件、通用财会核算软件或ERP 系统和多种申报方式,例如纸面EDI 申报、网络申报等方式,这也可以有效的减少纳税成本。
(2)实现税务部门的网上办公:例如某纳税人可以登录税务局网站,输入其唯一的身份识别号后就能马上得到专门设计的申报表或电子文挡,而且可以查阅他的工作单位、行业、经济类型、收入、扣除等等相关细节信息,然后可以方便的将自己的有关数据填入或导入该表格进行申报。目前我国的税务部门基本都能提供上述服务。
(3)建立能自动处理大部分咨询的管理系统: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包含领域专家的大量知识,拥有类似人类专家思维的推理能力,并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税务部门可以将纳税人咨询过的共性问题,利用以往处理咨询的技术和经验,建立起相对完善有用的数据库,并编成数据索引以供搜索,同时利用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技术针对纳税人提出的涉税事宜提出适当的答复和建议,更理想的情况是能自动的为纳税人提供可用的纳税筹划,这样会大大减少税务部门答复咨询的成本和纳税人税务筹划的成本。
(4)开发实时智能化系统进行风险管理(评估和稽查):税务部门应开发实时智能化系统,持续获得并分析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对纳税人进行风险管理。
首先,税务部门应该汇总各种信息数据建立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数据库。然后,利用基础数据库,采用数据仓库等技术税务部门可以实时存储和监管纳税人经济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经营数据并以此发现新的税收问题。在此基础上税务部门可以利用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开发实时更新的智能系统,有效合理的对纳税人进行评估和稽查。最后利用采集到的有效数据信息,开展内部绩效考核,以促进税务部门自身工作水平的提高。
(5)采用公开而非专有的网络标准:未来的税务部门将通过网络管理更多的纳税人,他们可能使用不同的平台、网络和技术,这不是也不应该是税务部门可以控制的。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Vinton Cerf博士最近在中国表示,互联网应该采用没有任何的限制条件,没有任何的专利限制,各方都能实施的开放性标准。采用公开而非专有的网络标准可以帮助税务部门掌握税源避免漏征漏管,不必随新技术的发展而更新系统与设备,从而会减少纳税成本和征纳双方矛盾。
(6)税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一体化:如果要使上述方案都能实现,就必须进行税务部门的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及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普及,金融银行电子联网支付结算功能的大大加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如ERP,CIMS),税务信息化系统也需要改进。重组整合数据和现有系统,建立统一的信息一体化系统,这不仅是税收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还是实现税收改革目标和税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同时,税务信息一体化建设势必会带来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税收文化等各方面的调整,乃至税务部门业务运作的最终变革,这就使得税务信息一体化建设的意义更显重大。
3.总体规划与实现
3.1 税务部门信息化的总体规划
(1)纳税咨询自助系统。安装多重播送的多媒体服务器为纳税人提供网络化的培训和辅助教材,同时建立公用税务网站进行税法公告、业务提醒、信息告知等工作。更高的要求是通过网络建立税收咨询在线问答系统,把税收领域里的知识或法规及各种规则精选出来,并用某种形式表示出来,计算机根据这些知识去模仿专家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求得问题的解答,可使税收咨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更多的税务工作者和纳税人提供咨询和建议。
(2)税收管理网络办公系统。推广和完善现行征管系统,开展邮寄申报、电话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网上电子申报、代理申报、短信申报等多种申报方式,实现网上申报、软件自动审核、银行实时划款等功能,做好与现有“金税工程”相关子系统的接口,以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加强对纳税人的监控。开发启发式的软件媒介以获取并分析实时获得的网络信息,并与纳税人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联系,与其他财政、统计、工商、海关、外汇等经济管理部门、银行金融机构建立信息交换系统,作为税务管理的资料依据。统一软件,利用网络,实现人事管理、后勤管理、财务管理等信息化,形成税务部门行政管理信息化系统。
(3)稽查和评估系统。建立稽查系统,就要有全新的税源监控机制,可以帮助税务部门对税源进行分析。最核心的内容,是如何对有效数据进行提取,必须开发更高可编程性及智能化的高端数据分析组件和硬件,以分析在审计过程中由纳税人提供的大量数字数据,直接抓取各种财务软件的有效数据信息,重新生成总账和明细账,并按照税务原则生成财务报表,提高稽查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并提供实时的账务查询统计功能,为稽查人员提供方便。
同时应该建立一套高效的纳税评估系统,根据税法及各种条例,分析纳税人的各种资料(基本信息,工商登记信息,纳税申报信息,发票使用情况,违章信息及财务信息等),智能、准确地鉴定应纳税种,同时监控纳税人的登记变化情况及纳税活动,做到对税源宏观监控,微观管理,控制漏征面。此外,本系统的应用还要能反映税务人员各自权限下的业绩水平,有利于提高各项税收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有利于避免可能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
(4)税收资源共享系统。利用互联网,参与国际税收。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企业进入我国,电子商务的大量应用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和结算方式,相关的税收管理也就具有了无国界、数字化、虚拟化等特征。许多跨国公司和企业的税收税源难以控制,许多国际税收纠纷不便解决,尤其是一些外国公司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大面积的避税,税务部门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税收资源共享,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税收研究与合作。
3.2 税务部门信息化的实现
实现税务部门信息化,就要建设信息系统一体化系统。系统以数据为核心,提升数据质量和数据共享程度,统一和完善现有应用软件和数据交换平台,兼顾税收信息化建设现状,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和信息资源,利用总局、省、地市三级数据处理模式,建立税务系统与外部门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税务信息与外部门信息的充分互联。在此基础上,充分应用数据仓库技术、在线分析处理工具和数据挖掘(Data mining)技术,深入挖掘数据知识,实现对纳税人和税务系统内部的全面管理、监控和整体决策支持。在税收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用传统的数学统计方法、基于范例推理、专家系统、数据开采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 Networks)等智能技术相结合进行税收征管、税收数据分析、税款征收预测、计算机自动稽查选案等税收领域任务。
结束语
有人说,“信息化80%都是在赶热潮,……”。税务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当然不是赶热潮,而是一种具有主动性、前瞻性的提高工作水平,优化资源配置的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本论文由无忧论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