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论与展望
结论
随着我国建设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居住区建设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新的发展模式。中国城市住宅区的建设模式习惯于依赖灰色排水设施由来已久,如何逐渐接受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将海绵城市技术措施与灰色基础设施融合起来,将海绵城市的概念真正落地,在居民小区中形成科学有效的城市雨洪系统,在管理和实际操作中非常值得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理论和实践项目的分析和研究,得出海绵城市在解决城市居住区洪涝问题的同时,还具有非常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城市住宅小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起步较晚,南方和北方在环境和气候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面临的雨洪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国外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理念对我国城市居住区建设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更应该根据我国城市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特点,因地制宜,不能照搬国外成熟的模式。本论文认为我国南方地区海绵城市型居住区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传输型植草沟、透水铺装及绿色屋顶。
第二,论文对城市住宅小区低影响开发技术措施进行分类,将海绵型住区主要使用的技术措施分为渗透、储存、净化三个大类。渗透类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带及雨水花园;储存类技术措施主要包括雨水湿地、渗井、雨水罐及蓄水池;净化类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绿色屋顶、植被缓冲带和传输型植草沟。在 3.4 建筑小区海绵设施的比选中详细归纳比较各种技术措施的功能、控制目标、经济性以及景观效果,以供设计者在建设海绵型居住区时,结合当地的地质水文特点,找到较为合理、适用的技术设施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