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发表栏目提供最新SCI论文发表格式、SCI论文发表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浅谈正确认识和对待SCI评价对我国医学研究培养出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日期:2018年01月15日 编辑: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594
论文价格:免费 论文编号:lw201206191841154532 论文字数:3077 所属栏目:SCI论文发表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职称论文 Thesis for Title
相关标签:SCI医学科技评价

浅谈正确认识和对待SCI评价对我国医学研究培养出高层次人才的作用

 

SCI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中文译为《科学引文检索》,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ISI)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科技论文索引类刊物。帮写毕业论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要求研究生毕业必须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至少1篇研究论文。许多医院与科研机构评职称也要求在SCI收录的杂志上发表论文。未发表论文的将推迟获得学位或者推迟职称评审,这一要求反映了培养单位对人员培养质量的重视,同时也给在校研究生和医学工作人员带来了压力。正确认识SCI在医学科研成果评价中的作用,正确认识和对待SCI评价指标,才能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水平,才能为我国医学研究培养出高层次人才。

 

1 SCI简介

SCI创刊于1961年,创刊时每年出版一卷到二卷,现在已增加为双月刊,并自1988年起出版光盘版。其收录范围很广,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医药学在其中占有较大的比例。SCI收录的文献主要是期刊论文,来源于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具影响力的期刊约5, 600多种(扩大的电子版)。SCI有着严格的选刊原则和专家评审制度,这使SCI收录的文献能够比较全面地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它根据美国科技情报学家E.Garfield的文献分析理论和S. C.Bradford的文献离散律理论,将科技期刊和论文的被引用频次和影响因子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对科研成果和科技论文进行多方位的量化评价,具有较高的权威性[1]。20世纪80年代末,南京大学率先在我国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引导科研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一举措对于我国的医药卫生机构产生了积极的示范效应。近十几年来,许多医疗科研单位都以SCI作为评价标准, 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科研评价和的一种依据: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2 SCI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要求医学研究生与科研人员在SCI收录的期刊上发表论文对他们起着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①有助于提高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促进创新性科研成果的产生:强制性要求在SCI收录的期刊中发表论文必然会给科研人员带来压力,但是这种压力最终会以科研动力的形式体现在大多数人身上,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科研上,为保证论文的发表而尽力选择创新性强的课题并进行严谨的实验设计,这将有助于其科研能力的提升,并促进优秀科研成果的产生;②提高科研人员英文写作水平,促进科研成果的国际交流: SCI论文的发表需要较高的英文写作水平,要求投稿人详细了解投稿要求,按照要求认真写作,科研人员通过投稿过程训练了英文论文的写作能力,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展示于世界,从而为促进国内科研成果在国际的交流做出了贡献[2]。同时, SCI对我国医学教育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主要是人们对SCI的错误认识造成的:①丧失了获得学位或提升职称的机会:发表SCI论文有相当的难度,部分科研人员由于自卑心理不敢投稿,或由于种种原因屡投不中,因而丧失了研究生毕业机会或者提升职称的机会;②出现了SCI崇拜与学术造假现象:许多医疗机构片面追求SCI数量,盲目宣传SCI至上的言论,由于SCI论文发表的压力,致使其科研人员产生了SCI崇拜心理,为了获得学位或者提升职称而急功近利,出现了私自篡改实验数据等学术造假的现象,从而偏离了培养高层次科研人员的初衷[3]。

 

3 正确认识SCI在医学科研成果评价中的作用

3. 1 应该打破医学界的SCI崇拜在20世纪80年代南京大学最先将SCI引入科研评价体系后,各个科研机构纷纷跟进,将SCI与职称评定、科研经费等挂钩,并制定相关的奖励政策,我国的各个医疗机构也争相“跟风”,许多科研机构出现了SCI崇拜。目前,我国的SCI论文数量位列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超越了英、德、日等国家,我国医疗机构SCI论文数量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从引用情况看,我国科技人员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5. 2次,与世界平均值10. 06次相比,只有一半。亲历学术打假十余年的方舟子表示“SCI是一个客观的评价工具,但只能作为评价工作中的一个角度,不能代表被评价对象的全部,论文帮写过分强调SCI其实是一种误区”。被誉为“SCI之父”的E.Garfield博士首次在中国公众面前亮相接受专访时,就已经明确表示,不能仅仅以SCI论文数量评价科研水平。SCI是一个国际标准数据库,但是单纯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医疗科研人员是不合适的。评估一个医疗机构或者期刊与评估人是一样的,需要用多个科学评估标准而不是一个评估标准来评估,因此,人们必须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重视论文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打破SCI崇拜的思想,充分发扬SCI宣传的初衷:鼓励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加强与外国同行的交流[4-5]。  

3. 2 SCI对医学科研成果的评价是我国医学科研发展的必经阶段  

正如“SCI之父”E.Garfield所说,“用SCI作为标准,来衡量科研的成果,这也许的确不太合理,但这种现象并不是今天才出现的。”40年前,当美国的大学要进行终身教授的评选时,管理者们发现,备受推崇的“同行评议”评价方法根本没有办法进行, SCI就成了替代的评估方法。相比于复杂的“同行评议”, SCI无疑是一个简单得多的办法,而大家需要的,也只是一个快速的答案而已。在这样的背景下, SCI成了衡量我国国内大学、科研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学术水平的重要的尺度[6],这与30年前意大利科学界的状况也高度相似。在SCI的检索系统里,如果输入一篇论文,不仅能够找到它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还能够查阅出在这篇文章发表后有哪些文章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新的研究。由此,科研人员就能够从繁杂的文献中,梳理出一个课题不同阶段的研究成果,这不仅可以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思路和灵感,更能了解学界最新进展,保证自己研究的创新性。在我国目前缺乏评价标准的情况下, SCI是一把尺子。我国医疗机构关于SCI的规定,大部分是有积极意义的,作为一所追求很高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质量的科研机构,对发表SCI论文的要求是很正常的。尽管会有一些不合理,但应该是一个正确的开始,是我国医疗科研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笔者认为,正确认识SCI在医学科研成果评价中的作用将对我国的医疗科研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肯定SCI评价体系对我国医疗科研事业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充分利用SCI评价体系,鼓励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加强与外国同行的交流;同时也应该打破医学界的SCI崇拜,不能仅以SCI论文数量评价科研水平,应该重视科研质量与科研创新,促进我国医疗科研事业的长足进步[7]。

 

摘要:近年来, 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逐渐成为我国医学科研机构进行评价和奖励的重要指标。作者介绍了SCI的基本情况,帮写硕士毕业论文评价了它在我国医学事业中发挥的作用,并指出应该正确认识SCI在医学科研成果评价中的作用,以促进我国医疗科研事业的长足进步。

 

关键词:SCI;医学;科技评价

 

Abstract:In the past few years,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has gradually become a very important indexused to assess and reward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our country. We introduce the basic information ofSCI in this paper, http://www.51lunwen.org/sciyx/  assess its role inmedicalwork in our country, and pointout thatwe should have a correctunderstanding ofSCI’s role inmedical research achievementevaluation to improve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ofmedical research ofour country.

KeyW ords: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 medicine; evalu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参考文献:

[1]马 腾,尹晓梅. SCI与国内医药学论文[J].中国民族医 药杂志, 2010(1): 76-77.

[2]王立茹,史 斌,李 菁.从医学博士生培养的角度浅谈正确认识SCI[J].医学教育探索, 2007(6): 953-955.

[3]韩 欣,叶永昊.从地质学博士培养谈SCI和EI收录论文的评价体系[J].教育管理, 2009(1): 49-52.

[4]梁花侠,许爱兰,胡安劳.对SCI在科技评价中作用的认识与思考[J].信息资源建设, 2003(5): 89-92.

[5]张 瑛,周宁丽,张 曙.论SCI在科研成果评价中的作用[J].图书情报工作, 2009增刊, 1: 45-47.

[6]梁书静,陈 娟.临床附属医院博士研究生SCI论文产出与导师情况的相关性研究[J].华西医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