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区域经济论文格式、区域经济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探讨

日期:2025年02月05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502031521537486 论文字数:32522 所属栏目:区域经济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区域经济论文,本研究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20年全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深入探讨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服务业结构的影响。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我国服务业发展蹄疾步稳,带动了行业、产业、区域等结构日趋协调,在稳增长、惠民生、促发展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新体系”。然而,中国经济虽然在四十年间创造了高增长的“奇迹”,但服务业发展仍面临滞后、创新能力不足和结构性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夏杰长和肖宇,2019),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四个70%”标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4-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从41.18%增长至54.46%,上升了13.28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增加值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也有一定提高,但仅从36.12%增长至39.69%,提高了3.57个百分点,并且现阶段服务业产值的增长主要来源于生活性服务部门。这一客观事实凸显了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性。服务业结构升级指生产要素在服务业内部的合理配置,即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从生活性服务部门向生产性服务部门转移(余泳泽等,2019)。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企业内部创意设计、研发测试、金融商务、物流运输等非制造环节分离出来的,贯穿了企业生产的上中下游。国际经验表明,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于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产业价值链升级、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及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黄莹等,2021)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生活性服务业在技术进步方面的缓慢速率导致其过度占用资源,引起产业结构虚高现象(段文斌等,2016)。因此,我国服务业发展已经进入到推动结构层次提升的关键时期,服务业结构升级意义重大、势在必行。

区域经济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是否显著推动了服务业结构升级及其作用机制,本文共分为六个篇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和相关国内外文献,围绕研究对象设计了技术路线图,指出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本章首先阐明了服务业结构和创新型城市的内涵,接着对与创新型城市、服务业结构和政策评估等相关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明晰研究内容所要遵循的理论。

第三章,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首先,系统梳理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的制度背景,归纳总结了政策的要求、实施目标以及主要任务。同时结合经验数据,从全国、东中西部地区、不同城市等级三个层面,对试点政策实施前后的服务业结构变动进行了比较分析,为后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了现实依据。

第四章,机理分析。

基于理论基础与现状分析,本章围绕政府战略引领效应和创新性要素供给效应探索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设立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机理,并提出了创新型城市建设对试点周边地区会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的待验证假设。

第五章,实证研究。

其一,设计政策效应评估流程,利用双重差分方法实证考察试点建设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并进行了平衡趋势假设、安慰剂、PSM-DID模型回归分析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其二,对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识别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否会通过强化政府战略引领、扩大创新要素供给以及政府战略引领下扩大创新要素供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于服务业结构升级;其三,参考已有研究,针对不同城市特征如区位差异、城市等级差异、科教资源差异和服务业结构水平差异,分别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异质性研究,以期得到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其四,构建基于空间地理距离权重矩阵的空间DID模型,识别创新型城市建设是否会对试点周边地区产生政策效果,即试点政策“空间溢出效应”的存在性。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内涵

Baumol(1967)通过建立两部门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开展研究,发现劳动力从工业向服务业转移并不总是引起全社会生产率提高,并称这种现象为“鲍莫尔病”,原因在于服务业内部也存在着具有不同生产率的传统部门和先进部门。“鲍莫尔病”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内涵达成共识,普遍认为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在于生产要素在服务业内部不同行业之间的合理有效配置(余泳泽等,2019;王文等,2020;戴魁早等,2023),即资本、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资源从传统服务业逐渐转移到知识密集的生产性服务业。这种转移不仅能够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还能够显著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了科学测度地区服务业结构的升级情况,学者们提出了一个重要参考指标: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从业人数分别在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这两个比重的增加意味着服务业正在向更高层次、更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反映了服务业结构的升级(王文等,2020)。

二、创新型城市的内涵

目前,关于创新型城市的理解存在两种主要观点:“The Creative City”(Bianchini and Landry,1995)和“The Innovative City”(Simmie,2001;霍丽和惠宁,2006),前者侧重于创新理念与文化等方面,后者则强调知识、人才与技术、金融等创新要素的重要性。尽管学者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至今尚未达成共识,而国内学者更倾向于后者。从城市的发展模式来看,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并注重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依赖于科技产业、创新型企业、大学及科研机构等多个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作用;从驱动要素的角度来看,创新型城市将知识、技术、人才、金融等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其中,知识的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强劲的内生动力,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人才的聚集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金融资本则通过向关键核心领域提供资金支持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的加速转化和应用。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服务业结构变动理论

(一)配第—克拉克定理

配第—克拉克定理通过整理分析多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数据,深入探讨了不同产业的劳动力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阐释了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再向服务业转移的现象。关于劳动力转移的动因,克拉克从产业发展和科学技术两个核心维度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关注了不同产业间的收入弹性差异,由于不同行业间的收入存在显著差距,劳动力倾向于流向收入更高的行业,直至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特别是如果农产品的收入弹性因消费者对其需求的增加至一定值而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并最终低于工业和服务业,那么劳动力便会不断从农业流向其他产业。克拉克还指出了农业与工业在技术进步方面存在差异是引起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的生产周期较长,限制了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相比之下的工业技术在科技进步上较为迅速,对投资的吸引力更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相较于本文研究对象,在厘清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与我国服务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时,配第—克拉克定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揭示了劳动力在服务业内部的分布规律所蕴含的复杂机制和影响因素,不仅为我国实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来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提供了重要指导,也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宝贵启示。

(二)库兹涅兹产业结构论

库兹涅茨通过对大量经济数据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挖掘了产业结构演变的深层次规律,不仅验证了克拉克关于劳动力转移的论断,还深入探讨了国民收入在产业间的分配结构及其演变的深层次原因。库兹涅茨发现,尽管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规模在总劳动力规模中所占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但服务业产值在所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并没有同步增长,这意味着在产业结构演变中劳动力分布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并不总是协调的,即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并没有引起劳动力在产业间随之转移。进一步,库兹涅茨为揭示经济增长过程中各产业间劳动力就业人口的规律性变化,对服务业内部细分不同行业的就业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他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和金融业的就业人口在服务业中所占的比重先增长,随后是个人服务业所占比重的增长,最后是政府部门所占比重的增长。库兹涅茨关于产业间特别是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的劳动力和收入的演变趋势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产业结构演变的理解,还为在合理界定服务业结构内涵的前提下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宝贵思路,有助于本文构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理论研究框架。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现状分析 ······················· 15

第一节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制度背景 ······················ 15

第二节  试点政策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的特征化事实 ·············· 17

第四章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理分析 ···· 21

第一节  机理分析 ························· 21

一、政府战略引领效应 ··························· 21

二、创新性要素供给效应 ······················ 22

第五章  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促进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实证研究 ···· 26

第一节  研究设计 ······················ 26

一、模型设定 ····················· 26

二、变量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