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关系着政府和非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困难事件的能力,关系着减少、消除危机采取的对策和社会影响,它已逐渐成为与广大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面对公共危机,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大大减少损失,甚至抓住其中的机会,变危为机。随着社会发展,由突发事件演变而来的公共危机逐渐表现出常态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由于我国快速发展,环境、社会因素等正在发生并将继续发生变化,诸多不稳定因素的形成,使各类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这对公共危机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使命。社会中的各个单位都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个体。其中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的国企,作为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必然也会受到影响。由于其社会地位的特殊性,若果一旦对公共危机处理不当,将会对社会稳定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后果。对国有企业的危机管理可以说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本文希望以震后东汽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为切入点,探讨公共组织与非公组织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作用和不足。进一步为改进对当下公共危机管理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
第二章 政府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公共危机的定义
著名的危机管理的专家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曾经提出:危机具备急需做出决策,缺乏物资资源和人力资源,时间紧迫的特征。罗森塔尔和皮内泊格等又做了更为普及的有关危机的定义:危机是指具有严重的威胁、有危机感及不确定性的情况。我国专家对危机有自己的理解,马建珍认为:“危机是指社会遭遇严重的疫情、天灾或产生大规模武装冲突、战争、混乱、暴动等,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破坏,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国家安全均遭受了直接威胁的非正常状态。”公共危机是一种紧急状况或危急突发事件,能在短时间内对民族和国家社会正常有序地运行秩序乃至对国家稳定安全、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状态,须及时有效加以处理。二、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概况及责任划分
危机意识是危机抗御初始阶段。由于过去各种原因,我们始终不愿意面对社会危机,更不能把“危机”与社会主义危机理念联系在一起,致使我国从上至下都严重欠缺危机管理的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建设。发展经济就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这使得无论政府还是人民,都忽略了危机意识的建立。从 SARS 疫情爆发后,政府各部门才开始对公共危机管理重视起来,首次将其纳入主要研究对象。政府坚持以责任制度为价值取向,确保责任问责制的实施。但是,由于深受惯性思维的影响,政府官员和广大群众仍然缺乏危机意识。致使在危机管理环节中,危机预见性不够、责任缺乏担当。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加强危机意识教育和落实责任问责制。进而增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危机意识。
第三章 政府及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危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原因 ...15
一、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5第四章 案例分析 ..................19
一、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地震中的损失.............................19
二、各组织在东汽地震后危机的反应与存在的问题...................20
第五章 改进公共危机管理的建议 .....................................32
一、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 ...............................32
二、优化公共危机管理应急预案 ...............................33
第四章 案例分析
一、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地震中的损失
在东汽发展四十多年的过程中,经历了建厂创业、体制改革、产业转型、5.12地震及灾后重建等重大困难和机遇,如今整个公司占据着发电设备制造举足轻重的位置。公司不断发展,如今发展成为高于200亿元的年产值,多于2800万瓦制造能力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产品种类涵盖火电、风电、核电、工业透平、军工、太阳能、海水淡化、电站辅机及电站控制等多个领域,并相继在德阳、广州、峨眉、天津、等地建立了产业发展基地。年产量甚至大大超过美国GE、德国西门子,居世界第一。跻身中国开发新能源、经营电站设备的大规模企业,中国大规模发电设备制造业。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使东汽汉旺基地全部损毁,(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在5.12大地震中的经济损失统计如表1所示)。
二、各组织在东汽地震后危机的反应与存在的问题
类似5.12地震这样的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对于个体与组织,社区与政府的冲击都是巨大的、猝不及防的。根据研究,面对这样的巨型灾害,个体与群体的应急反应状态可以分为表2所示的四个阶段。公共危机管理,就是要使个体与群体尽快地从惊恐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化。针对不同的阶段的不同的表现,需要采取不同的危机管理策略。危机管理的作用是要使承受灾难的个体和群体,转化为抗灾状态,恢复进入常态。个体从逃生阶段过渡到救生阶段;群体从待救阶段过渡到自救阶段;企业等组织机构从绝望过渡到希望阶段;社会从无序过渡到有序阶段。......
第五章 改进公共危机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制度
公共危机管理,须从危机发生前的预警,危机爆发时的应对和危机过后的恢复三方面加以控制管理。对应的,对于危机管理制度,也应该从这三个阶段入手:公共危机的爆发,一般都具有一些先兆,我们在制定危机管理制度的时候,就应该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并且需要有常设的机构(或者由政府具备类似职能的部门)来进行监控预警;在危机爆发时,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一个专业的指挥中心,才能够在应对危机时做到有条不紊;在危机过后的恢复阶段,需要政府部门要做好全面的规划,才能迅速消除公共危机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而为了保证这一切能够顺利实施,必须将之制度化,才能够达到按部就班的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状态。二、优化公共危机管理应急预案
规定了从预警、警示、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监督管理一些列过程的预案。各级政府也颁布了相应级别的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不过在编写过程中,缺乏统筹合作的预案编写程序,最后形成的预案往往是以某个部门为主,颁布的预案缺乏部门合作性和。同时,预案编写缺乏专业性,预案不具体,许多预案缺乏可操作性或者缺少科学性,让整个预案实施难度增加或者根本无法实施。所以建议对于各级的公共危机管理预案要做好优化:各级政府在编写预案时,要成立专门的预案编写小组,由各部门、各非政府公共组织、企业代表和人民代表联合编制。并在编制的过程中请专业的人士(高校教师、专业搜救团队、国外专家等)发表意见看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