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政治学论文格式、政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政治学论文(2018年)优秀范文10篇

日期:2018年04月2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680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1804111323246103 论文字数:45635 所属栏目:政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政治学论文,笔者认为该论文主要包括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等。今天无忧网为大家推荐一篇政治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政治学论文(2018年)优秀范文一:我国“985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政策研究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目前,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如何走向创新时代的转型问题,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技术的创新发展是一个非常主要和关键的推动因素,很多在全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国家都予以了极大的重视,制定了一系列能够助力科技事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尤其是在立法保护大学高新科技成果的专利权和产业化等方面,相关体系正在日渐完善。因此,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已经成为各国调整经济结构、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措施;科技实力以及由科技成果转化而形成的经济实力,也成为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程度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此外,我国也正处于经济转型的紧要关头,我们的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地区乃至产业发展不够协调、生态问题等等,使得目前我国的发展还称不上是“可持续”的,因此相比很多发达国家,我们需要做的更多,科技成果的转化的任务也就更重。目前,我国科技体制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理想,科技和经济脱节的现象非常严重,也就是所说的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摸索缝合―两张皮的有效途径,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科技和经济脱节的现象依旧严重,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竞争优势的市场环境尚未形成: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持续以 20%左右的速度增长,科研产出也逐年增多;另一方面,我国的工业企业依旧是大而不强,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正如张晓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在 2013-2014 中国经济年会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一直低徊在 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 40%的水平。 

2000 年全国高校技术创新大会上,教育部明确提出“把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放在教学、科研同等重要的位置”。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了在创新驱动下成果转化的重要性:“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很早就意识到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并对此进行了理论论证。亚当·斯密曾在他的著作中写到:“新的专家阶层是一群勤于思索的人,他们利用知识为经济生产做出重要贡献”。马克思也在其相关著作中对此进行了明确的表态:“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时问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索洛(Solow)将计量方法运用到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分析中,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指出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并据此开创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先河。但是在索洛的增长模型中,科学技术是作为外生变量出现的,罗默和卢卡斯等在新增长理论中,认为“知识”是一种内生的因素,它可以使人们的投资回报率提升很多,投资回报率的提升对知识的积累又是一种利好形势,这样就得以良性循环。

“科技成果转化”是在中国的常见称呼,在国外没有非常吻合的叫法与此相对,常见的叫法有:“技术转移”、“科技经济一体化”等等。虽然国外学者对技术创新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解释,但是可以归结为一个创新性的想法,在所有涉及到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下,从提出到研发试验,最终进行产业化而进入市场的统称。

关于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意义,Nevens(1990)等学者指出,企业尤其是新企业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在科研成果商品化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Cooper(2000)在对新产品的市场计划研究中指出,成功的科研成果转化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得以生存的关键;Chung–Jen Chen(2009)认为科研成果转化在组织资源、创新能力和新投资项目的实现中起着中介作用;Arrow在六十年代时就指出:科技成果转化出来的产品中蕴藏着丰富的新知识,这些新的知识能够使相关经济主体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第 2 章   我国“985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


2.1   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

科技成果转化的涵义早在1912年就被奥地利经济学家 J.A.Schumpeter提出,他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要把有创意的科技成果转化成能够获利的商品乃至产业,这其中最大的动力在于它能够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1996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第二条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为:“本法所称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这种传统意义上的定义常被划分为狭义上的概念。而广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成果从创造地转移到使用地,使使用地的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或素质得到增加,劳动工具得到改善,劳动效率得到提高,经济得到发展。本文所探讨的是狭义上的科技成果转化。


2.2   我国高校在科学技术领域已取得的成绩

2.2.1   R&D 人员

截至到2012年年末,我国高校大致有31.4万人年的 R&D 人员,照比上一年有所增长,涨幅在5%左右,占全国的9.7%。然而,在看到一项指标增长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在全国所占的比重:2001年到2012年间,除2004年有所上升之外,高校R&D 人员在全国所占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高校每年发表的论文数和完成的科研成果占全国的70%以上,发表的SCI论文占 SCI收录我国论文数的比重也能达到70%以上。

2.2.2   论文发表情况

2012年,国内发表的论文依旧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达到33.8万篇,占到全国总量的64.0%  ,较上年增长了0.6%。从2006年开始至2012年,我国高等学校发表的 SCI  论文总数在全国 SCI 论文总数中的占比始终保持在80%以上,2012年的比重为83.1%  。


第 3章  我国“985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 DEA分析 ............... 17

3.1   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的 DEA  评价方法及模型构建 ................... 17

3.2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 19

第4章  影响我国“985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实证和案例分析 ............23

4.1   影响我国―985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分析 ........ 23

第 5章  完善我国“985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政策建议.......... 31


第 5 章   完善我国“985 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政策建议


5.1   在大学内部成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门机构,完善对接机制

因为科研工作者很少具备经营其成果的能力,在个人与校外优秀企业进行联系上也精力有限,谈判能力不够强大:吉林大学聚醚醚酮的合作得益于化学博士庄毕克先生的积极促进,但是这种方式能够取得成功毕竟比较困难。所以学校建立起这样一个机构,负责将本校的科技成果进行推广,乃至转换成生产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机构一方面可以推广科技成果,为其寻找合适的市场信息,一方面又可以为科研工作者带来市场的需求方向,以便后续工作的进行。当然这些机构需要同时具备专业知识、市场战略眼光以及组织和谈判能力,可以初期由学校扶植和孵化,逐渐成熟后可以完全进入市场,以便更好地的发展。

国外有很多相关的成功案例,如美国的技术成果转化办公室,在研究人员和产业界之间进行沟通,发现新的技术成果以及企业合作意向,并对此进行科学的评估,负责校企之间的协商谈判,比如技术与商标许可办公室(哈佛大学),创新企业(哥伦比亚大学),等等。芬兰将“技术咨询部”开设到了全国每一所大学,一方面为本校师生提供技术转化的信息咨询服务,另一方面则将已经研发出的成果向市场进行推广。

相比之下,我国的大学则缺少这类的机构。基本上每个大学甚至其中的每个学院,都设置了科技处或者社科处,然而这些办公室的基本上只是起到了对教职工的成果进行记录的功能,没有帮助他们使成果得以进一步的推广和打开销路。因此,在我国的大学内部建立起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门部门非常有必要。


结论

现今,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决定着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能否在市场经济下取得长足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与多方主体都密切相关,尤其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然而我国现今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并不理想,高校产出的高质量科研成果中能够顺利转化的比例也较低。

本文梳理了历史文献材料和相关理论研究,对现今我国在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