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农业科技论文格式、农业科技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群的资源配置研究

日期:2020年03月11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1088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003081807012500 论文字数:52655 所属栏目:农业科技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研究农业科技的论文,本文主要对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项目群管理的资源优化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蚁群算法(ACO)的项目群资源优化配置方法,以杨凌现代农业精准扶贫园作为该方法的实证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依据实证研究结果对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农业高新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创造了许多领先世界的农业科技发明。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业,而农业的发展,始终要依靠农业科技的创新和进步。现在很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我国从改革开放近 40 年以来,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党在十九大中提出要在 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在 2050 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而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是与国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不仅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也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就必需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大力多角度降低技术对外依存度,扭转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

在步入 21 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发展,加速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于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群来说,同时还具有外部性强、市场波动较大和受自然环境影响等特点,其决策过程与项目实施过程相比于其他项目而言要更加复杂,
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情况、地方政策引导、社会需求、生态环境要求、项目实施所需技术、产品面向的市场等因素[1]。相比于国外,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起步较晚,最早引入农业类项目的贷款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截止 2018 年初,世界银行在我国实施的农业类项目 70 个以上,总投资额己超过数百亿美元,同时引入的还有相关的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上我国政府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发展改革的重点,对农业项目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强、投资金额不断提高、项目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项目申报数量逐年增加,在 1997 年和 2015 年我国先后建设了两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分别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根据 2018年初国务院发布的《意见》明确了到 2025 年要布局建设不超过 30 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也是我国首次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题,从国家层面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系统指导[3]。总的来看,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已经取得像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这样的成就,但在现阶段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管理优化相关研究

国内外对于农业高新技术项目群管理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最早关于农业项目管理优化研究是 Gittinger(1972)出版的《农业项目的经济分析》,这本书对农业项目的投资运作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5];Zeleny(1982)运用运筹学、系统王程、模糊数学等学科为基础,对定量性指标和定性指标无法进行加总比较这一问题,提出了灰色关联决策模型[6];1989 出版的《农业项目评估与分析》是我国首部关于农业项目评价决策的理论研究,该书对我国农业类项目的决策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7];饶智宏(1997)对农业科技开发型企业开发项目选择的理论进行研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决策体系,包括如何确定合适的决策目标和科学的决策程序[8];景为(2008)从项目管理角度研究了农业产业化项目实施绩效不高在微观和宏观层面上影响。主要从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的流程(选择阶段和实施阶段)、模式选择和机制构建三个方面进行微观层面上研究,在宏观层面上对农业产业化项目管理进行制度创新进行了研究分析[9];刘军(2009)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科技项目管理,认为科研产出效益低是我国农业科技项目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要建立新的项目立项与评价体系[10];旷宗仁等(2011)对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的过程与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我国在进行农业科技项目决策时的弊端,认为必须对目前的其利益导向、资源分配、项目申请、决策和运行机制进行变革[11];李荣刚(2012)指出我国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农业项目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缺乏明确的决策依据和评估环节[12];舒欢和徐贺(2014)基于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的多目标评标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农田水利项目评标灰色关联模型[13];李萍(2016)以农业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为研究对象,把农业科技项目决策目标分为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社会资本、绩效能力及资源能力等五个方面,并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多目标决策等方法展开研究[14];张康洁等(2017)在研究农民进行生产决策的于多目标问题时,构建了一种农户多目标生产决策模型。该模型主要选取农户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和劳动力配置最优化三个目标,以土地总面积作为约束条件,采用一阶条件校准法来估计各目标权重[15]。

综上所述,国内外目前对农业项目管理和评价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农业项目的评价指标体系;各种优化模型的构建也处在尝试性阶段,没有成熟的优化体系;在应用实践领域也比较匮乏,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图 1-1 技术路线图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界定

2.1.1  高新技术与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是指处于当前科学技术前沿,且会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并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引导作用的科学技术集群。在 21 世纪的技术发展领域,目前高新技术主要包括了以电子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以新型超导材料、人工定向加工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技术;以太阳能、生物能、核能等为代表的环境及新能源技术;以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蛋白质工程为代表的生物医学技术;以航天飞机、永久性太空站、太空探测器为代表空间技术及以海水利用、深海探测开采为代表的海洋技术这六大高技术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就是指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其相关领域内产品和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及技术服务的产业和产业集群,属于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主要特征有:①高投资性,高新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且技术的产业化也需要大量资本的支撑,尤其是一些风险资本的投入;②高收益性,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开发难度比较大,但是一旦技术开发成功,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③高风险性,高新技术产业因为其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通常都会面临技术开发风险,由于高校技术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资本投入,特别是风险投资的支持,所以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此外,高新技术一般都是市场前沿或引领市场发展的新技术,但其研发的周期较长且具有时间不确定性,所以具有较高的时间成本风险;④高群落性,高新技术产业绝不是某一项技术就可以实现的,而是由若干相互联系或相互依赖技术产业集群构成的,如美国的硅谷、瑞典的 Kista 和印度的班加罗尔等都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集群;⑤高智力性,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判断标准是研发、开发强度与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重这两个指标,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代表了社会技术和智能化水平;⑥高竞争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非常迅速,高速的发展伴随的也是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些竞争包括企业之间的竞争、地区之间的竞争、国家之间的竞争。

............................


2.2  项目群管理相关理论

项目管理始终是跟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组织想要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目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项目由于其所具有面向目对象、独特性、临时性等特点,成为组织制定战略目的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使得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规模越来越大,其运作的项目数目和种类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组织在制定战略时变的越来越模糊,不能将项目的目标和组织的战略有机的结合起来。因此,项目群管理理论的出现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理论和工具。

2.2.1  项目群及项目群管理

根据第一章项目群管理相关研究综述,可以归纳出项目群的几个特点:

(1)项目群拥有统一的战略目标

之所以会出现项目群(项目集),是因为项目群中这些子项目是为了达到某一个共同的目标所以才会聚集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项目群中每个子项目虽然都有其单独的项目目标,但这些子项目单独的项目目标的设立都是要服务于项目的群整体目标。这也是判断是否成为项目群的一个必要条件;

(2)多个子项目同时进行或者部分衔接

项目群不是各子项目间的简单组合,通常情况下是把具有某些类似特征或者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子项目结合到一起,由于这些项目间的互相影响关系,这些子项目间会产生多个项目同进行或者部分的衔接的情况;

(3)统筹集约配置项目群资源

项目群往往具有规模大、参与者众多、周期长、项目实施难度不一等特点,且由于多个项目可能同时进行,横向竞争大,往往会导致因一时间项目间对资源的需求量过大而造成的资源冲突。这就需要组织管理者从项目群的角度出发,在满足各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