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新闻学论文格式、新闻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阅读史视域下王蕴章时期的 《妇女杂志》与女性启蒙

日期:2021年10月27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590
论文价格:30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10111853384086 论文字数:32566 所属栏目:新闻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相关标签:新闻学论文

本文是一篇新闻学论文,笔者认为女性思想的启蒙与解放是度量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尺。一百多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以女性报刊为舆论阵地,致力于广大女性群体的解放。回望近代女性报刊的发展史与阅读史,不难发现在这条漫长的女性启蒙之路上,充满了艰辛与曲折,而前赴后继的报人与报刊,却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基于不同的角度与范式,始终给予女性读者以新的启蒙。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此选题主要基于个人对于民国新闻史、报刊史及女性启蒙发展史的兴趣而选定。之所以选择这一课题,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不论是基于创办时间、发行区域,还是基于影响力,《妇女杂志》均可称为女性报刊中的翘楚。其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1915 年,发行期间历经了五四运动的酝酿期、高潮期及衰退期,至 1932 年 1 月 28 日商务印刷馆被日军炸毁而停刊。发行地区包括国内各大城市,并远销至海外的新加坡等地。17 年间,其办刊思想改革、内容衍变的历程呈现了中国妇女在历史与社会结构变迁中的变化样貌。而王蕴章作为《妇女杂志》的第一任主编,其主编时期的《妇女杂志》(1915-1920)前承辛亥革命,创刊之始同于新文化运动,后又经历了洪宪复古与五四运动,可以说始终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因此以之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妇女杂志》的研究成果视角多元、成果丰硕,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了多面向的思考路径与学术指引。而纵观相关学术研究,从读者角度切入,从阅读史的视域深入的文献还较少,这也成为本论文的出发点与突破口。

另外,从研究的可行性方面来看,《妇女杂志》在我国国家图书馆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均建立了完整的数据库资源,检索方便,为研究的进行提供了便利的客观条件。

表 2   《妇女杂志》“家政”栏目(1915.1-1915.3)内容分类

表 2   《妇女杂志》“家政”栏目(1915.1-1915.3)内容分类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报刊或书籍之于读者,便如同新闻之于受众,商品之于消费者,因此在研究报刊史的过程中,对于读者的关怀是不可或缺的研究面向。本文以王蕴章时期的的《妇女杂志》为研究对象,基于阅读史视域对其进行时代背景与创刊背景的溯源、文本内容的分析及读者群体的考察,旨在呈现这一时期报刊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所确立的阅读导向、阅读特征,与之因应的读者身份、读者感受及读者与编者的互动情况,并通过对其中女性读者阅读与反馈的观察,窥探报刊阅读与女性启蒙之间的逻辑关系。

1.2.2   研究意义

《妇女杂志》作为民国时期发行规模最大、发行时间最长、影响层面最广的女性刊物,又是五四时期的见证者、亲历者,对现今仍具有深刻的理论研究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目前对《妇女杂志》的研究,更多集中于编者的办报风格、办报宗旨,杂志本身涉及的相关议题(如婚恋问题、教育问题、职业问题等)、女性形象、话语构建等,鲜少对读者层面形成观照。而在阅读史研究领域,专门针对女性报刊读者阅读情况的研究亦尚不多见。因此,此选题有利于拓展《妇女杂志》与报刊阅读史两方面的研究视野。

此外,以往多数研究认为,除章锡琛主编时期外,《妇女杂志》始终为保守的杂志基调,特别是王蕴章主编时期,常因其“贤妻良母主义”的宗旨基调被戴上“落后”或“守旧”的帽子,而忽略了其前后的时代背景与内容意涵,因而基于宏观的背景分析,微观的文本导向与读者因应的考察,或许能对这一时期的《妇女杂志》形成更为全面客观的认知。

......................


2   王蕴章与《妇女杂志》


2.1   王蕴章其人其事

2.1.1   王蕴章的教育文化背景

王蕴章(1884-1942),字莼农、蒪农,南社诗人,鸳鸯蝴蝶派作家。江苏无锡人,因家乡有座西神山而号西神,别号窈九生、红鹅生,别署二泉亭长、鹊脑词人、西神残客等,室名菊影楼、篁冷轩、秋云平室。王蕴章出身无锡文化家族,家学渊源深厚。其父王道平为清末翰林,后曾任家乡电报局长,通晓英语。其伯父王縡亦为清代名儒,曾为沈曾植座师。基于这样的家学背景,王蕴章自幼积累了深厚的经史功底,熟读诗词文章,并精通英语。后师从晚清著名藏书家、校勘家章钰,进一步厚植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光绪二十八年(1902),王蕴章考中秀才,同年乡试中副榜举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其毕业于江苏高等学校预科,名列十四名优等生之列。1910 年,王蕴章初到文化氛围浓厚的上海,加入南社,结识了柳亚子、庞树柏、徐珂等文化名流。这是王蕴章首次与上海文化界进行接触与交流,对其日后在上海的精神生活与职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后又陆续加入了淞滨吟社、舂音词社等,逐渐在上海文化界崭露头角,成为近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

2.1.2  王蕴章的报刊职业生涯

1910 年,王蕴章应聘于上海商务印书馆,担任《小说月报》首任主编,以发表小说与诗文戏曲为主。1912 年,中国民国成立后,王蕴章经人举荐就职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后因工作不合己意而离开。1915 年,王蕴章再次回到商务印书馆,协助陆尔奎编辑出版了《辞源》一书,并出任《妇女杂志》首任主编。1918 年,由于《小说月报》恽铁樵的离职,王蕴章在主编《妇女杂志》的同时,继续担任《小说月报》编辑。1920 年,在新文化浪潮的冲击下,王蕴章与其主编的刊物遭到舆论“落后守旧”的批评。尽管王蕴章应时而变试图改版杂志的内容与风格,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王蕴章也因此辞职,结束了他在商务印书馆的报刊职业生涯。 

............................


2.2   《妇女杂志》的创办

1915 年 1 月,《妇女杂志》由商务印书馆创刊于上海,同《东方杂志》《小说月报》《学生杂志》《教育杂志》等期刊并称为商务八大刊。这本面向女性读者的综合性杂志,一经出版便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发行地多及全国各大城市,远至海外新加坡。前后连续出版 17 年,遍历了洪宪复古、五四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等多重历史事件,至 1932年商务印书馆被炸毁而停刊。作为民国时期发行地最广、出版时间最长、读者群及影响力最大的女性报刊,探讨其在怎样的历史语境中产生,又在时代变化中如何回应书写,呈现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与思想文本,意义显著。因而本小节主要围绕《妇女杂志》的创刊环境与宗旨基调展开。

2.2.1   《妇女杂志》的创办环境

民国初期,政权政策更迭,特别是袁世凯上台后,《报纸条例》《出版法》《修正报纸条例》《检阅报纸现行条例》等新闻规制政策频发,对民营报刊加以多重禁限。例如,1914 年颁布的《报纸条例》明确规定,“禁止军人、官吏、学生和 25 岁以下者办报„„每天的报纸在发行前须呈送报样给警察机关备案”[50]云云。这使得全国新闻出版事业陷入低潮,媒介生态遭到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尤其是那些鼓吹革命话语或政治立场鲜明的女性报刊,几乎更是毫无生存空间可言,不得不集体停刊。另外,当时的教育总长汤化龙也一再重申女子教育方针,“务在使其将来足为良妻贤母,可以维持家庭而已。”①因而女性报刊的定位与风格面临着新的转向。

表 1   《妇女杂志》“学艺”栏目(1915.1-1915.3)内容分类

表 1   《妇女杂志》“学艺”栏目(1915.1-1915.3)内容分类

..............................


3   女性启蒙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15

3.1   女性启蒙思想的形成 ................................ 15

3.2   女性启蒙思想的发展 ............................... 17

4   王蕴章时期《妇女杂志》的读者阅读 ................................ 20

4.1   读者阅读内容 ...................................... 20

4.1.1   科学常识与家政新知 ................ 21

4.1.2   身体观与职业观 ............................... 24

5   王蕴章时期的《妇女杂志》与女性启蒙 ............................. 39

5.1   女性日常生活的启蒙 ................................... 39

5.2   女性自我认知的启蒙 .......................................... 40


5  王蕴章时期的《妇女杂志》与女性启蒙


5.1   女性日常生活的启蒙

王蕴章时期的《妇女杂志》奉行的始终是商务印书馆 “开蒙启智”的文化策略,其以“学艺”与“家政”两大栏目为主要阵地,向女性读者源源不断地输送现代科学常识与家政新知,每一期都多达数十篇以观照于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启蒙。

从启蒙方式来看,这些知识以其浅近性、实用性与趣味性,以一种平易近人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易于接受又易于习得,通过读者的阅读与学习过程,逐渐潜移默化地对其认知与行为方式进行指导,从而完成女性启蒙。从启蒙内容来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