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MBA论文范文,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一、L 药业公司在提高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扩大产业链布局、开拓新业务模式、扩张公司规模的发展战略下,融资需求规模较大、期限较长,但从 L 药业公司的融资现状来看,其融资能力明显不足,无法满足融资需求。二、要解决 L 药业公司的融资困境,就必须全面了解 L 药业公司的融资环境,分析融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挖掘融资问题产生的内外部原因,为进一步提出融资优化策略提供可行的依据。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医药行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医药行业由于其本身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的重视,继 2010 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后,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提升我国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部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医疗需求扩大释放。医药行业进入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阶段。然而,在医药行业强劲的发展势头之下,药价虚高、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以药养医等乱象频发,长期为人民群众所诟病;药品流通环节呈现“数量多、规模小、渠道杂、同质化严重”扰乱了医药市场正常秩序,加重了医疗机构的成本和患者的负担。鉴于此,国家新版医保目录调整、“两票制”改革等医改政策应运而生,医药企业面临着定价受限、税收压力和成本负担增加、销售模式转变、回款结算方式变更等新的挑战。同时,由于医药行业的发展对科技研发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度依赖,随着国家科学技术创新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医药行业的竞争环境也日趋激烈。由此可见,医药行业的发展,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在新时代和新政策的浪潮下,医药企业只有通过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速度才能避免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扩大产业规模、加速业务模式升级转型将成为医药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大量的资金需求也随之涌现出来。然而,由于特殊的资产结构以及高投入高风险性的特点,医药行业长期被银行等金融机构列入为贷款高风险行业,惜贷现象普遍存在。除此,资本市场的高门槛和高成本也制约着医药行业的融资能力,使得医药行业的融资渠道更加狭窄,甚至不少医药行业只能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解决资金困境。显然,如若不对医药行业的融资难题加以解决,将制约医药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医药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和愈加激烈的竞争环境,资金需求越发显现,融资问题将是制约其发展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拓展融资渠道和方式,探索有效的融资策略,优化融资结构,解决融资困境,将是医药行业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综述
国外资本市场发展历史久远,金融市场体系较为成熟,所以,国外对企业融资的研究相较于国内起步早,无论是在融资的相关理论领域还是融资问题解决对策方面都有较多的研究成果:
(一) 融资相关理论研究
Franco Modigliani(1958)的资本结构理论从负债与权益的角度对企业资本结构进行了新的诠释,首次提出融资决策与资本结构的关系,为融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信息不对称模型是由 Stigliz 和 Weiss(1981)所构建的,他们在模型中指出信息的不对称是导致资金供给者和资金需求者无法达成借贷匹配的原因,资金供给者因为无法掌握资金需求着的风险程度,往往会通过增加利息的方式,高利息会迫使风险程度较低的资金需求者放弃融资,而导致逆向选择的产生,同时高利息的诱惑更容易引发道德风险[2]。
Myers 和 Majluf(1984)对企业的融资偏好做了研究,通过融资优序理论指出企业在进行融资活动时,应充分考虑影响融资活动的各项因素,将企业的控制权、成本、风险等因素作为融资渠道与方式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并遵循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先债务融资后股权融资的选择顺序[3]。
根据发展中各阶段的不同状态,Berger 和 Udell(1998)发现企业的成长是有周期性规律的,这种规律影响着企业规模和资金需求的变化,从而导致所需资本结构的不同,企业的融资结构应当考虑这些影响[4]。
图 1.1 论文的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融资是资金在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直接或者间接的融通交易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债权人通过出让资金而获得一定的收益作为回报。融资从概念上可分为两种,既有广义的融资,也有狭义的融资。其中广义的融资是指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在金融市场上贷放或筹集资金的行为,该行为包括了资金的融入和借出两个方面。而从狭义上来说,融资则只是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即仅包含资金的融入这一个方面。在本研究中,应用的是狭义的融资概念。
一、 企业融资
企业融资,指的是企业基于资金运用情况、自身生产经营的现状以及企业未来经营发展战略下的资金需求,采用一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通过内部积累或者是向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筹集资金,以维系企业生产经营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经济行为[24]。
二、 融资渠道
融资渠道一般是指企业获得资金的途径和方向。根据现有的融资实例,通常可将融资渠道划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主要依赖于将公司初始资本和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积累转化为投资,从而获取收益,以实现融资目的。内源融资成本较低、控制自主性强,但由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资本积累要求较高,且对营运资金占用较大,常常会使融资规模和融资期限受限。外源融资主要是通过吸收企业外部其他经济主体的资金,来满足企业自身的资金需求。外源融资资金来源丰富,方式灵活多变,可有效弥补内源融资不足。
三、 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是企业不同融资渠道下采用的具体融资形式。内源融资渠道下的融资方式主要包括:留存收益、资产折旧、自筹融资、内部集资、股利政策和变卖融资。外源融资则通常根据资金融出方与融入方是否直接产生债权债务关系而将融资方式划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主要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实现。间接融资主要采用银行贷款、民间借贷、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其中银行贷款是我国企业最典型的间接融资方式。
图 2.1 企业融资模式结构图
...........................
第二节 相关理论基础
一、 资本结构理论
(一) MM 理论
MM 理论,不仅是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起源,也创建了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的开端。早期的 MM 定理认为,企业资本结构并不影响企业的价值,在无摩擦的环境中,如果股权成本、债券成本、法律、投资风险都不相同,可以无差别地发行证券。后来,通过将税收纳入了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中,形成了后期的 MM 理论。后期的 MM 理论指出,如果企业存在负债,则负债利息将产生税盾效应,这会使得企业价值增加,所以公司价值是不独立于负债和股权的比率。由此看来,企业的负债率越高越好,负债会带来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和企业价值的增加。根据该理论,企业的价值最大的时候,即企业负债率为 100%。
然而,MM 理论提出的负债率 100%假设在现实企业融资中是不切实际的,现实中的企业需要灵活地使用债务融资,根据实践适时修正。但这个理论在企业融资结构与企业价值最大化之间建立起了桥梁,对企业融资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权衡理论
上述 MM 理论主要强调可以通过负债比例的增加而实现企业市场价值的增加,然而 MM 理论忽视了企业财务风险会随着企业资产负债率的上升而不断增加,财务风险增加亏损的概率,也带来了危机成本和次优决策成本的产生。这两方面的成本会明显降低企业价值,增加债券的发行成本,这便又造成了企业发行债权的难度。所以,多重影响掣肘了企业追求无限扩大债务融资的可能。
鉴于此,学术界提出了权衡理论,该理论指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在于权衡负债利息抵税的收益和破产成本的现值,如果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相等,公司价值达到最大,这时候的负债率是公司最佳资本结构。根据权衡理论可知,过度追求最高资产负债率并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应当注重资产与负债的权衡,寻求适当债务融资比例。
..........................
第三章 L 药业公司融资现状......................... 16
第一节 L 药业公司概况..............................16
一、 L 药业公司基本情况.........................................16
二、 L 药业公司业务情况....................................17
第四章 L 药业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37
第一节 L 药业公司融资存在的问题........................................37
一、 融资规模及期限结构与融资需求不匹配............................ 37
二、 融资成本较高、风险较大................................. 39
第五章 L 药业公司融资优化策略......................................51
第一节 L 药业公司融资优化原则及思路...................................51
一、 融资优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