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社会动员史。纵观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以来,社会动员始终是我们党依靠群众、领导群众、组织群众和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社会参与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无论是1998年的抗洪救灾、2003年的战胜非典、2008年的抗震救灾,还是当前正在进行的抗疫斗争,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成体系的社会动员机制。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萌芽—形成—成熟—发展”的过程,是与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目标紧紧联系的,其动员目标、动员对象、动员价值和动员策略等要素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历史任务的变化而变化的。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所以,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的萌芽、形成、成熟和发展,离不开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理论特质的继承和发展,还离不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吸收和总结,更离不开毛泽东本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的探索和思考。在革命时期,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以革命实践为发展基础、以实现党的政治目标为价值导向,在不同革命阶段具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虽然1921-1949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在不同阶段动员目标和任务上具有个性,但是在动员目标、动员策略、动员价值、动员方式上又具有共性。结合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发展-成熟”的发展轨迹,通过对1921-1949年毛泽东的社会动员思想的梳理考察,可以基本总结出1921-1949年毛泽东社会动员思想在在动员价值上具有人民性、动员目标上具有明确性、在动员策略上具有科学性、在动员方式上具有多样性。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