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会计师论文,本文立足注册会计师行业,归纳出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当下面临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新会计及新审计准则相继出台的新环境。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影响审计对象、投资者需求和政策监管动向,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影响相关法律修订、监管机制、审计报告经济后果、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新会计及新审计准则既是国际趋同的结果也是职业界对外部环境的应对,但均对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依据领结模型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风险按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的逻辑思路进行分析,总结出新环境下的审计报告使用者依赖度及审计复杂性增加、市场监管要求及社会失信处罚全方位趋严、事务所内部管理质量提升及转型变革滞后、事务所信誉损失及民事赔偿应对能力不足四大特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注册会计师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其产生和发展必将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研究新时期外部环境变化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风险的影响,对于有效防范和应对职业风险,促进注册会计师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环境上来看,自最近一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减慢、贸易战和保护主义频发,对经济产生的不确定影响因素增多,市场主体尤其是进出口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政策风险不断提升。为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国际审计组织与国际会计组织出台了新的审计会计准则,以应对报告使用者日益提升的期望与需求。
国内环境上,可以从经济层面和政策层面分别进行分析。经济层面,习近平主席指出,从高增速到中高速的增长减档、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这样的新常态要求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激励与创新驱动。注册会计师行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要进行自身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行业结构优化与创新驱动转型。从政策层面分析,十九大以来,国家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国家进一步增强金融风险防控和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营商环境。审计作为信息鉴定服务,对推动资本市场信息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证监会在 2016 年首次开展针对专业服务机构的专项执法活动,对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集中立案,体现了监管层面趋严的态势。科创板、注册制等政策施行带来一系列配套规则,新会计准则及新审计准则也对注册会计师提出新的要求。
注册会计师职业风险必然受到上述新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影响,产生新环境下新特征,而对新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职业风险的研究能及时分析风险因素变化、完善风险防范机制,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更好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
.........................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一)审计职能与审计期望差值
Watts、Zimmerman(1993)指出,优质审计服务作为市场良性运转的重要推动因素,属于重要的市场产品。作为产品提供者的注册会计师,将通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以提升市场占有份额,作为消费者的审计报告使用者,也可以通过法律渠道维护自身权益。在资本市场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程序较为完善,诉讼频次相对较高,有效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Humphrey(1993)对审计期望差值进行研究,指出尽管学者对审计期望差值的定义主张各有不同,但共通之处在于均认为审计期望差值的产生是由于审计执业活动与利害关系人诉求不一致。并将职业人员自身执业水平、职业规范与利害关系人诉求作为研究审计期望差值的三个因素。
Ettredge et al(2014)指出,依据经典供求理论,市场竞争水平越高,消费者可替代选择越多,消费者优势地位越明显。由于审计服务具有专业鉴定的特殊性,供给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执业经验,进入门槛较高,供给粘性较强,替代性不强。
结合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审计服务作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种市场产品,也受到市场供需规律的调节,注册会计师只有不断提升审计服务的产品质量,才能获得更多审计市场和社会资源支持,劣质的审计服务只会引发消费者流失和相关诉讼。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职业风险概念界定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风险
(一)风险的内涵及定义
从不同角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不同的分类与解读,不同组织对风险的定义也不尽相同。国际标准化组织将风险解读为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影响,风险研究管理所将风险解读为风险事件在某个时间爆发的概率及爆发所引起的损害结果。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当满足一定条件时,风险因素相互作用,风险流不断发展,最终形成风险事件,产生风险结果。本文正是从时间维度对风险进行分析,研究风险流从无到有,从风险提升到风险事件爆发,从风险事件爆发到风险损害产生的整个风险发展过程。
(二)职业的内涵及定义
从语义学的角度看,职业一词,可以拆分成两个字分别解读,职可以解读为职责与责任,指出职业群体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业可以解读为专业活动,指出职业群体具有从事专门职业活动、发挥专项社会管理职能的专业能力。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指出,职业具有物质上获取报酬的目的性、参与社会管理的社会性、发展周期较长的稳定性、职业自律的规范性和人才聚集的群体性等特征。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风险的内涵及定义
作为一种职业,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得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可。任何一种职业,都具有行业内部的行为准则,当行业的行为准则不能符合社会需求或者与社会准则产生冲突时,职业界便无法得到社会和公众的支持和认可,受到法律处罚、声誉损失、社会资源支持下降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如果把这种对职业界利益带来某种损失或不利的可能性定义为职业风险,那么,注册会计师职业风险可以理解为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群体生存与发展产生一切不确定影响因素的总和,既包括因不确定带来的损失与挑战,也包含因不确定带来的收益与机遇。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审计期望差值理论
审计期望差值理论,由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提出。将期望差值分解为四个部分,即理想准则与现实准则存在的差距,现实准则与现实准则执行间存在的差距,审计界理想准则与公众视角下理想准则存在的差距,现实准则执行与公众对现实准则执行理解存在的差距。上述四个差距中,可以通过不断改进审计方法、提升执行质量来解决前两个差距,可以通过审计界与公众的不断沟通解决后两个差距。
正如上文研究背景中所述,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外部环境如监管压力、市场需求等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注册会计师制度作为一种兼具社会管理与市场经营双重属性的制度安排,所面临的公众审计期望也将发生变化,如果不能有效解决审计期望差值问题,将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风险导向审计是在账簿式详细审计之后审计方法的重大变革,其基本内容是指利用审计风险模型,即将审计风险分解为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通过设计和执行恰当的审计程序,对可能引发重大错报的被审计单位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分析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风险导向型审计,充分利用了内部控制,能有效解决审计资源有限问题,但在对重大错报的识别、特别风险的应对上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判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只有精准识别重大错报风险,才更有利于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风险导向型审计与注册会计职业风险的关系,可以简述如下。
风险导向型审计属于审计方法,针对的是特定被审计项目,推行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属于注册会计师职业界通过改进审计方法降低审计期望差值的行为。如果在具体项目审计中不能通过恰当执行风险导向审计降低审计风险,就可能产生引起审计失败的风险事实。同时,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如审计对象涉及的业务内容信息化程度提高、被审计单位涉及的海内外关联交易激增,需要注册会计师学会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识别风险的能力,丰富风险导向型审计在新审计环境中应用的手段和方式。
...........................
第三章 新环境下注册会计师职业风险分析................................10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面临的新环境.......................................10
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11
二、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推进.......................................11
三、新会计及新审计准则相继出台............................12
第四章 基于 2016-2019 年证监会处罚的风险事件及风险结果分析.................................19
第一节 严监管态势下风险事件频发..............................19
第二节 基于证监会处罚的风险事件描述性统计...........................20
第三节 风险事件特征及预防型安全屏障分析................................23
第五章 典型风险事件--大智慧审计失败案例分析.................................30
第一节 案例情况简介.............................................30
第二节 案例选取原因及影响...........................................31
第三节 风险因素分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