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经济学论文格式,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访问了海口部分产业园区和外资企业,并分发问卷邀请他们阐述关于该政策的相关看法。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继续完善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增强税制国际竞争力;用足用好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充分发挥其吸引外资作用;采取多样化激励形式,提高政策针对性;加强管理和服务,优化投资配套环境。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当前,我国正经受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的叠加影响,新旧风险交织,挑战重重,尤其在新兴产业领域,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领军人才,统筹规划和安全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为了增强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动外商直接投资发展是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困难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要推动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形成对全球资本的强大吸引力,其中,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利用规模是重要内容之一。
开放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动力,也是世界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外商直接投资是衡量开放程度和开放深度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深深证明了这一点。根据《世界开放报告(2022)》显示,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多年以来,我国已深度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之中①。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上升到世界第二,外资利用方面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持续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奉献了中国力量。2022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2326.8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6.3%,成为全球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流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加倾向于通过降低外商直接投资准入“门槛”和采取系列激励政策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进驻。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外商直接投资理论、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分析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研究
国内外学者关于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区域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
关于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分析,Tassey(2000)认为企业开展创新会受到外部性影响而产生溢出效应,从而影响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意愿,但是通过给予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可以减少这种溢出效应的发生。Takalo(2010)和Elschner(2011)提出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尤其是税收抵免的激励政策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研发水平,还能巩固公司利润,鼓励企业开展研发创新活动。Dechezlepretre et al.(2016)在对部分公司专利产出的研究上,发现政府实施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可以提高专利申请的数量和促进公司在科技创新方面提高投资力度。Freitas(2017)通过分析跨国公司的研发投资结构,并和其他实施了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的国家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施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的确有助于提高公司科研产出水平。国内学者在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影响科技创新方面也有丰富的研究。吕从钢(2020)通过双重差分法,分析税收激励政策对江西省创新发展的影响,证明了实施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相比于增值税等其他税种的优惠政策,更能够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经济发展。陈强远、张醒、汪德华(2022)探讨科技创新激励政策时也明确表示,为了形成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需要政府出台相关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加以支持。当然,也有部分学者对企业所得税激励科技创新效果持不同的意见。例如,田发(2019)提出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不过对实际科研结果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宰鹏斌(2022)利用回归分析方法,提出虽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创新有良好的效果,但随着企业所得税优惠力度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效果会呈现边际递减趋势。
第二章企业所得税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
一、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境投资的目的是实现资源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从而给跨境投资者带来最大的投资收益。随着社会分工程度的日益加深,跨境投资已成为一种常态,东道国与母国之间不同的税收政策是投资者开展跨境投资选择时的重要考量因素。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解释国际直接投资行为,众多学者开展深入广泛的分析,形成以下主要观点和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利用外资的思想
十九世纪中期,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提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所以,经济生活、社会分工国际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资本输出的相关理论,在原苏联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指明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当国家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的时候,应当学会利用国外资产阶级的资本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利用外国投资发展本国经济的思想逐渐盛行。随着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范围的扩大,毛泽东、邓小平以及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基于马克思、列宁的研究,辩证分析了当下的国际直接投资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国际直接投资思想的创新性发展。他们根据我国发展的历史状况总结出,为了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必须从国情出发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因为,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技术、经验、资金、设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创新外资利用方式,同样有利于实现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区域协调发展。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同志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利用外资思想。
二、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
政府往往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宏观经济,继而实现政策的预期目标。这种借助税收调节经济行为被称之为税收杠杆,按照其对生产、消费和投资等经济行为产生的不同影响又可以分为税收激励和税收遏制。税收激励是对经济行为带来的正向改变,反之,则被称为税收遏制。在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相关理论基础研究上,往往伴随着一国或地区应采取何种制度或措施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规范分析。企业所得税作为跨境企业投资决策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其税制要素如何设置,税负高低水平如何安排,将会对一国或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产生何种激励效果,自然成为学者们探究的热点问题。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往往通过资源要素配置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创新驱动发展效应和区域协调发展效应等进行体现。
(一)资源要素配置效应
在邓宁分析国际直接投资行为时,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投资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当企业同时具备了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会主动选择国际直接投资,唯如此才可以同时拥有这三种优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该理论也强调东道国要制定优惠的政策制度,能集聚资金、人才和信息流,并将各类要素加以有效配置。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当一个区域决定开始加大力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时,往往是基于地方发展战略,实施政策创新以达到对全球资本的持续吸引力,比如通过制定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作用于影响跨国投资的各个要素,并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优化要素配置,形成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投资领域。企业所得税的激励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资源要素配置效应具体表现在:首先,可配置更加齐全的金融要素。当政府为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出台了一系列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以后,会在金融市场释放一个对外资发展的有利信号,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及时调整自身设备,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在针对外资企业发展时做好金融贷款等多方面的配套支持。
第三章 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 27
一、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概况 ............................ 27
(一)降低税率优化产业结构 .......................... 27
(二)加大资本性投资扣除力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 .......................... 28
第四章 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实证研究 ........................... 45
一、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对外商直接投资数量的影响 ........................................... 45
(一)研究设计 .............................. 46
(二)实证结果分析 .................... 46
第五章 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 59
一、问题分析 .................................... 59
(一)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还有待完善 ......................... 59
(二)税收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 60
第五章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
(一)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还有待完善
当前海南自贸港企业所得税激励政策本身依然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主要体现在:(1)鼓励类产业目录界定工作机制有待健全。2022年9月,虽然印发了《〈海南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本)〉界定指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争议,目前具有规范性的鼓励类产业目录界定机制并未有效建立。(2)实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