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国际贸易论文格式、国际贸易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品进口二元边际的影响探讨

日期:2024年08月0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85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407311536548976 论文字数:33522 所属栏目:国际贸易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本文首先基于理论层面阐述了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边际的影响机制,主要有两种效应产生作用,分别是市场扩张效应和市场势力效应,并据此得到假设:一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进口扩展边际具有促进作用,二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对进口集约边际的影响不确定。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立足本国国情,秉持开放合作理念,不断推动外贸领域深化改革,从经济特区诞生到加入世贸组织,从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从成立自贸试验区到设立自由贸易港,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逐步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进出口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210.86亿美元飙升至2021年的60514.88亿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在肯定我国贸易发展成绩的同时,也要理性认识潜伏在外贸领域的诸多隐患。众所周知,由于中国长期以来具有明显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因此逐渐确立了以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战略,使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但是,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的持续蔓延,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带来的严峻挑战,使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竞争压力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国际贸易环境面临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出口导向贸易战略逐渐暴露出其自身难以克服的脆弱性和局限性,主要体现为全球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中国的出口比较优势迅速削弱,只能靠大量低价出口支撑贸易增长,“有量无价”带来的是产业结构升级动力不足、出口创汇能力下降、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外贸战略由“出口导向为主”向“优进优出”转变,并充分发挥主动扩大进口战略对经济平稳增长和贸易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已然成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课题。

国际贸易论文怎么写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两者概念以及前者对后者的作用路径,并对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预期;其次是现状分析,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技术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为文末提出针对性建议奠定基础;然后通过计算将高技术产品进口总额进行结构化分解,得出贸易边际数据并对其从整体和个体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掌握;接下来进行实证分析,也是本文的重要环节,通过模型检验强化知识产权会如何作用于高技术产品进口二元边际;最后进行结论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

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梳理了相关文献,对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进度进行总体把控;陈述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部分是理论分析。一是明确两个研究对象的概念;二是介绍理论基础并分析知识产权保护作用于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的路径,为之后的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是现状分析。一是从立法现状和取得成果两方面阐述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二是从进口规模和产品结构两方面介绍高技术产品的进口现状;三是总结我国目前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

第四部分是高技术产品进口贸易额的结构性分解,从整体、不同经济体和不同国家的角度分析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的特点。

第五部分是实证分析。一是对模型选取作出说明;二是对变量含义和数据来源作出说明;三是基于面板数据进行基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并做出解释说明;四是进行稳健性检验,验证基准回归结果是否具有可靠性;五是按照经济水平对样本国家分类并进行分样本回归,分析这一作用效果在不同样本中的表现。

第六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一是归纳总结通过前文分析得出的结论;二是结合文章研究内容,为我国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提出相应建议,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扩大高技术产品进口规模从而加快推动我国实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

2 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品进口二元边际的理论分析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是智力劳动者通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成果并依法享有其成果的权利。Cornish等(2014)认为传统知识产权一般包含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然而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客体范围正随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而扩大,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来看,目前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方面涉及的客体除了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之外,还包括地理标志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技术产品,在众多知识产权客体中,专利权对其影响最大,因此本文所提到的知识产权保护主要从专利保护方面展开。

2.1.2 高技术产品的概念

高技术产品是指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具有较高R&D投入的那类产品,其相当一部分主营业务收入最终又会转变为技术研发,以实现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目前国际上对于高技术产品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OECD公布的高技术产品清单中包含以下九类:航空航天、计算机和办公设备、电子通信、制药、科学仪器、电子设备、化学品、非电子设备和武器;其二是美国标准,包含十类: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光学电子、信息通讯、电子、灵活制造、高级材料、航空航天、武器及核技术。除了上面两种分类标准外,国内学者通常还会采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公布的高技术产品清单,其中包含航空航天、医药、电子通信设备、计算机办公设备、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化学品制造业。

2.2 知识产权保护对进口二元边际的作用机理

知识产权是评价创新的重要制度变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往往能够代表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扭曲因素,TRIPs协定的诞生使得外贸政策和知识产权政策之间的联系更趋紧密,知识产权政策作为影响双边贸易成本进而影响整体贸易的重要政治和制度因素,理所当然地成为贸易领域的热点话题,在此背景下,学者们对知识产权与贸易关系进行了许多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Maskus和Penubarti(1995)首次从“市场扩张”和“市场势力”两个角度阐述知识产权保护对贸易的影响机制。本文这一部分的重点是对这两种效果进行简单描述,并对它们的成因进行解释,从而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进口贸易效应进行了一般化分析,旨在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贸易扩张的微观模式和作用机制提供一个独特视角。

2.2.1 市场扩张效应

该效应通过调节进口国的仿冒成本对贸易产生影响,随着进口国对知识产权的关注愈发强烈,本土生产企业进行模仿的困难会增大,模仿的成本会提高,模仿的数量会下降,在部分市场份额缺失,无法满足消费需求的情况下,贸易伙伴国会进一步扩大出口规模,进口国的贸易规模也会相应提高,我们在这里将从进口国市场需求增加和出口国交易成本减少两方面探讨市场扩张的成因。

(1)进口国市场需求增加

正如上述分析中所提到的,从目前产品的供求角度来观察,我国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使得从事仿冒行为的生产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监管压力,进行仿冒生产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长期以来,这些企业生产的仿制和假冒产品就会逐渐被消费者淘汰出市场,而在此过程中,国家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手段也逐步向消费市场渗透,从而对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使其向正版产品靠拢。根据供求理论,由于国内市场供应的下降,消费者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出口商面临着不断扩大的市场份额,会迅速做出增加出口的决定,从而提高了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规模和我国的进口规模。

就新产品的需求而言,在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都会采取“跟风”的策略,从而导致“山寨产品”泛滥,从技术差距论出发,当与进口国的仿效跟随者进行交易时,出口国的创新型企业为了维持其技术领先的地位,往往会对新研发出的产品采取更多的限制措施,从而对仿效跟随者产生更大的“模仿时滞”。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不断提升,“模仿时滞”被我们自行拉长,实施出口行为的科技创新公司在享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前提下,为获取高额利润将更加倾向于对中国出口新研发出的产品,从而推动我国的进口额增长,尤其是进口种类的丰富。

3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技术产品进口的现状分析 .......................... 20

3.1 知识产权保护现状 ........................ 20

3.1.1 立法现状 ................................ 20

3.1.2 知识产权保护成果 ........................... 21

4 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的二元边际测算与分析 ........................ 28

4.1 二元边际的分解框架 ................................ 28

4.2 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口二元边际的特征事实 ..................... 29 

5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高技术产品进口二元边际的实证分析 .. 36

5.1 模型构建 .................................... 36

5.2 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 37

5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高技术产品进口二元边际的实证分析

5.2 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5.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有两个被解释变量,一个是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的集约边际(IMcmt),另一个是中国进口高技术产品的扩展边际(EMcmt),两组变量数据均自行基于CEPII-BACI数据库进行分解得到,分解方法详见第四章,此处不做赘述。

5.2.2 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的核心解释变量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IPRct)。Rapp和Rozek(1990)开创了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量化研究的先河,但仅研究了159个国家的立法文本并对其评分,将此作为知识产权的衡量依据,指标过于单一,方法过于简单,不具备学术参考性;Ginarte和Park(1997)随后提出了G-P指数,基于专利客体范围、加入公约资格、权力丧失保护、执法制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