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该语篇为介绍类说明文,文本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框架完整,由总分的形式介绍了中国传统艺术形式,渗透了一个重要的阅读策略,即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先总体介绍,后细节描述,帮助学生在复习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处理加工信息,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迁移创新能力。文章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为背景介绍,说明了我国具有很多传统艺术形式及其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第二部分(第2-4段)为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制作材料、流程、用途以及寓意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孔明灯、剪纸、泥塑。
结语
一、主要发现
(一)初中英语教师对在阅读教学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认知情况
参与调查的81名英语教师对将“英语学习活动观”落实到阅读课堂有着较高认同度,都注重三大类活动对英语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活动设计类型选择上,极少有教师能够关注到各项二级活动(共9种)的设计,教师们都有着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偏好,对某些二级活动认可度更高,从而导致其活动设计的固化。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该深度学习活动观相关理论知识,勇于踏出“舒适圈”,在理论的指导下设计出更加具有层次性、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初中英语教师阅读课活动设计与实施情况
在执教年级层面,随着执教年级的上升,英语教师会越来越重视学习理解类活动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且不同教师往往会根据所授文本内容以及个人活动设计偏好,将学习理解类活动运用于不同阅读阶段。
在教龄层面,教师都倾向于用学习理解活动下的提取概括类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活动主要有六种类型:正误判断、填空、概括、段落主旨搭配、4W1H简答题、混合型。并且,随着教龄增加,教师对学习理解类活动的关注度会逐步转向迁移创新类活动,主要通过推理判断和批判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迁移创新能力。
在受教育水平层面,在迁移创新类活动的实施上,本科学历的教师更可能停留于活动的形式,不能关注到活动对学生新知识输入的巩固和检测,而硕士学历背景教师则更能够在回顾文本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主题意义的理解,构建了新知识,获取了新经验。因此,硕士学位教师的迁移创新活动设计更能达到学习活动观的要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