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栏目提供最新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格式、初中英语教学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日期:2025年02月04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502021149571434 论文字数:32022 所属栏目:初中英语教学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初中英语教学论文,笔者认为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不仅符合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也为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虽然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值得深入研究。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需要

我国基础教育一直施行的是统一课程培养人才的模式,采用以教师为主体和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这种模式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有显著效果,却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发[200]21号)中,明确提出要改变以知识为先导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同时提出,要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接受式学习的方法,要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倡导构建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育界试图舍弃“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重新探索更加适合人才培养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模式要在提升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完成知识建构,能够带动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同时,还要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改革的需要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学者逐步将思维品质的培养纳入普通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并制定了相应的新课程标准。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分为四大维度: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强调英语核心素养的批判性、敏捷性、创新性等,其深度和广度是其他三个维度所无法比拟的。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趋势中的重中之重,对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又再次提出,学生要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并主张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会思考、迁移与运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业界认为有必要将问题思维融入到教学中去。

初中英语教学论文怎么写

第二节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试图在“问题驱动教学法”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即,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知识点,并创设合适的情景,以有利于学生用自主思考和互助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不仅改变了过去的偏重知识传授的做法,还与新课标的要求一致。这种教学方法进一步证实了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所倡导的要用问题来驱动学生、激发学生问题性思维的理念,该理念主张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而非自动接受知识;同样,这与建构主义主张的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而不是靠老师灌输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见,问题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教师利用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问题,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二实践意义

本研究中,教师作为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是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者。因此本研究中以问题驱动为导向,驱动学生学习,这并不是简单机械的学习,而是以问题视作为外在动力从而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力;问题驱动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构建真实语境来学习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检验所学到的知识,加强记忆,学会应用。所以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使用该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推动学生的英语学习。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概念界定

为了科学有效地开展研究,本研究相关核心概念明确界定如下: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

“问题驱动”是指借助问题来帮助人们产生想要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完成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即既有问题的引导,又有驱动的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据此,本研究把“问题驱动教学法”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为什么”,主动地去探究“怎么做”;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英语阅读教学

不同学者对阅读教学的定义有着不同的看法。陈则航(2016)认为阅读教学是使用意绎疑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中,提高推理、生疑、解疑的意识和思维能力及语言能力。郭宝仙,章兼中(2016)认为早期的外语阅读教学从识别文字符号开始,进而学习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同时处理外语与母语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为阅读做好准备。王蔷(2017)指出阅读教学是阅读素养的两大品格的培养,即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指的是学生对英语文章的掌握和理解能力,包含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对语言结构的掌握和对词汇的理解。张献臣(2019)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语篇基本信息和含义,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意图。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过程,以使他们成为高效成功的阅读者。

第二节理论基础

本研究根据两个理论基础:一是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二是建构主义理论。

一马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

马赫穆托夫认为传统教学的心理学不同于问题教学的心理学依据,传统教学的心理学依据是“联想”和复现,而问题教学的心理学依据则是“问题性思维”理论(何婧,2007),也就是当过去的经验和现有的能力无法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时,人们必须开辟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来实现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是问题性思维,而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要用问题来驱动学生激发问题性思维,从而使他们能够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根据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的研究,当人们需要解决某个问题而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经历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他们就需要创造出新的解决办法,完成创造性活动(杨利华,2011)。可见,问题驱动教学法有助于教师利用课堂提问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问题,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派的一个分支,其思想在当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学习者的学习并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能够凭借和利用自身所储备的知识与经验,在特定的情境中,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识别、筛选、加工、分析、重组(秦亚青,2006),最终建构出知识结构。这说明知识是个体自主建构的,而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所以,教师要改变单向传授知识的习惯,准确定位其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罗丹,2016)。其次,建构主义理论中还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各方面信息进行系统的考虑,使其养成全面分析问题的习惯。最后,教学活动的实施还应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现实生活,走进学生的真实世界,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邵敏亚,2012)。因此在整个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到的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第三章研究设计.............................8

第一节研究问题及目的.......................8

一研究问题...............................8

二调查目的...............................8

第四章研究现状讨论与结果分析..................12

第一节问卷调查与分析........................12

一学生问卷的编制与发放......................12

二学生问卷数据信效度分析...........................13

第五章问题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过程及教学案例..............27

一基本过程....................27

二教学案例分析(实验班)........................27

第五章问题驱动教学法实施的基本过程及教学案例

一基本过程

Schmidt(1983)通过分析麦克马斯特医科大学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基于问题驱动教学的七个步骤:(1)描述问题(旨在澄清新概念和术语);(2)定义问题(即精确定义问题);(3)分析问题;(4)系统地解释问题;(5)构建学习目标;(6)通过自主学习收集相关信息;(7)解决问题;以及(8)解决问题);(4)系统地解释问题;(5)构建学习目标;(6)通过自主学习收集相关信息;(7)解决问题并总结所需信息。其中,前三步涉及不同的技能,如激活已有知识、协作学习、重构信息和内建内部激励,后三步强调对这些技能的掌握,如构建和应用。此外,学生还要展示研究成果,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随着交流的深入,难免会出现新的问题,这将重复第四个步骤。

Edens(2000)提出了实施问题导向教学法的三个阶段:问题发展、问题探索和问题解决。问题的发展主要是指问题的来源和性质。问题的来源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杂志、报纸、互联网等,而教师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的;然后由学生来确定问题,并通过合作和讨论尝试不同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技巧。最后,将学生分组,提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评估和总结是必要的,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某些问题。

乔玉玲和郭丽萍(2011)从几个步骤阐述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阅读中的实施过程:首先,教师准备和设计开放式和复杂的问题;其次,学生寻求信息并分组讨论;最后,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评价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