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测,一方面保证各组受试对于目标语法结构的掌握水平基本相同,为后续得到更有效、更准确的实验数据奠定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基于四个组实验条件、教学条件完全相同,若受试者在后测和延时后测中相较于控制组出现成绩上的变化,可以认为是受书面纠正性反馈的影响。
笔者对收集到的前测数据进行K-S检验,各组数据基本呈正态分布且方差呈齐性(P=.578>.05,P=.216>.05)。随后对各组前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组前测的平均得分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第五章结论
5.1研究的主要发现
本研究为期八周,是以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的一项准实验研究。研究总体分为前测、干预、后测和延时后测四个阶段,探究了不同类型的书面纠正性反馈对初中生英语一般过去时规则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学习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书面纠正性反馈方式对一般过去时学习影响的差异,对学习效果的分析围绕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维度进行。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
首先,直接纠正性反馈、元语言纠正性反馈、间接纠正性反馈对初中生一般过去时的学习是有影响的。显性知识学习方面,三种反馈方式对初中生一般过去时显性知识的学习均有显著且较为持久的影响;隐性知识学习方面,直接纠正性反馈、元语言纠正性反馈对初中生一般过去时隐性知识的学习有较为显著且持久的影响,而间接纠正性反馈促学作用不显著。
其次,直接纠正性反馈、元语言纠正性反馈、间接纠正性反馈在促进初中生一般过去时学习的影响上存在差异。显性知识学习方面,三种反馈方式促学的即时效应差异不大,而元语言纠正性反馈对显性知识学习有较为显著的延时效应;隐性知识学习方面,总体来看,元语言纠正性反馈促学效果最优,直接纠正性反馈次之,间接纠正性反馈再次之。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