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提高基层政府信任度的启示
5.1 社会信任层面
通过前文的研究,社会信任强调的是村民对一般性他人的普遍信任,在一方面表现在社会全体人员对信任文化的认同;另一方面表现在公众的政治意识方面,公民对政府政策的认识越深刻,能促进其对政府的理解和支持[47]。
5.1.1 加强和提升村民的信任文化
首先,全社会成员对信任文化的建设要积极建言献策。随着共享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建设,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会受到冲击,但是政府在倡导包容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对诚信社会的建设。因为不管是村民与村民的交往还是村民与基层政府的交往,都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所以可以将诚信文化建设融入到传统民风民俗上,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一个充满信任的良好环境,增强村民信任的底气[48]。其次,要运用法律制度手段保障信任环境的良性运转,让村民的诚信行为得到发扬,让失信行为得到法律制度的严厉惩罚,让村民生活更有安全感。在一个高度信任的社会环境中,社会信任所蕴含的社会资本会产生巨大的润滑剂,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共建。
5.1.2 培养和提高村民的政治意识
其次,政府信任是在信任方(公众)与被信任方(政府)之间不断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最终会形成一种方向一致的合力,这就要求不仅仅需要政府的主导,还需要调动公众的信任主体地位。在当今社会,移动网络的积极推广催生了新的政治生态,因此对政府一方,尤其是基层政府,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创建政府网上办公平台,建立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新渠道,同时可以利用宣传栏在公共空间加大对基层政府工作的宣传,将政府工作动态实时更新,同时做好党中央对基层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解读,不断地让村民走进政府,了解政府,不断提高村民的政治素养,从而理解和支持基层政府工作,推动共同发展[49]。公民一方,在当今大力倡导“互联网+”的信息社会,公众要充分利用信息媒介获取想要了解的时事政治和政府动态。要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通过各种网络问政或者线下反映等方式积极对当地的发展建言献策,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同时进行监督和评价。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基层政府在落实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的民众基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8]。所以基层政府要不断提高其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才更有利于各项政策的实施和落地,更好的发动群众,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一些研究人员表示,当前我国政府信任格局复杂多样,之所以出现这种格局主要是因为研究主体的复杂性决定的[59]。那么为了使“政府信任”这一问题研究的更聚焦更有针对性,本研究立足于基层政府,从社会资本这一角度切入,系统梳理并建构了平定县基层政府信任度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从而认识平定县乡镇基层政府信任的状况是处于哪种水平。本研究首先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构思并细化了影响因素的评价维度,以平定县基层政府为研究单位,根据当地特色选取了三类典型代表村,累积发放 360 份调查问卷,实际收集的问卷总数为 345 份,除了一些无效的问卷,包括不完整的问卷,只有相同的选项或相关问题的矛盾。 最终有效问卷为 331 份,分析了当前的基层政府信任的整体现状及特征分析。总结如下:
(1)本研究从社会信任、社会网络和互惠规范三个维度出发,依托社会资本理论,研究了三者与基层政府的互动关系,从中进行细化分离出五个二级指标。分别为:社会信任(普遍信任)、开放型社会网络、封闭型社会网络、均衡互惠和普遍互惠。在本研究中,通过应用相关分析方法,发现变量中社会信任(0.565)、开放型社会网络(0.621)、封闭型社会网络(-0.464)、均衡互惠(0.506)和普遍互惠(0.547)与基层政府信任存在相关关系,其中封闭的社会网络与基层政府的信任负相关,其余变量与基层政府的信任正相关。在此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根据各个因素的作用机理对基层政府信任的提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2)获得了社会资本中基层政府信任的核心影响因素。在本文最后的回归分析中,我们建立了基层政府作为因变量,社会信任、开放型社会网络、封闭型社会网络、均衡互惠和普遍互惠作为自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 Y = 0.494+0.291*开放型社会网络+0.249*普遍互惠+0.222*社会信任+0.114*均衡互惠 根据自变量的系数,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个因素对基层政府信任的影响重要性排序:开放型社会网络、普遍互惠、社会信任和均衡互惠。封闭型社会网络在进行到回归时显著性未通过,所以研究假设 2.2 未得到验证。因此开放型社会网络对基层政府信任的影响更加具有显著性。在此研究基础上对当地基层政府的信任构建有所启示,要注重培育村民的开放型社会网络、普遍互惠、社会信任和均衡互惠,特别是开放型社会网络的培育。因为这是遵循农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个人越来越重视农村网络的物质,情感和象征资源。通过培育开放型社会网络,让村民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共享资源和利益集团的组成成员,并在这个共享机制中表达沟通, 不断的增强自我政治效能感,不仅对自己提供了情感支持,而且表达了对集团的关心和认可。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