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美国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建构对中国的启示…………………………24
第三章:孔子学院作为典型的防御性公共外交对我国国家形象的影响……….26
第一节 孔子学院开展的背景和现状……………………………………………26
第二节 孔子学院作为典型的防御性公共外交所特有的优势…………………26
第三节 孔子学院作为典型的防御性公共外交在提升我国国家形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8
结语…………………………………………………………………………………..29
注释…………………………………………………………………………………. 30
参考文献……………………………………………………………………………..31
引言
当前国际社会已进入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日益加强,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达,更为各国民众表达民意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手段,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与此同时,一国民众对他国事务的集体意愿表达对本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产生了更大影响,各国政府在制定某些对内对外政策时,就不仅要考虑本国民众的利益,还要考虑到他国民众的看法和有可能做出的反应,否则就有可能陷入十分尴尬的国际话题漩涡,成为众矢之的,这些对各国政府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各国政府重新塑造其外交战略,把影响国外民众的能力看作其外交政策追求的一个目标,公共外交以其适时应务和卓有成效渐受各国青睐。美国是最早提出公共外交概念的国家,但对公共外交的定义经历了长期的演变。20世纪60年代以前公共外交并没有得到普篇的赞同,对它的研究基本上停留在对外宣传和文化活动的研究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于卡特和里根总统比较重视公共外交,增加了对公共外交的财政投入,美国公共外交的局面大大扩展,也带来了公共外交飞速发展,一大批专门研究公共外交的理论著作和文章问世。纵观上世纪80年代的公共外交理论研究,学者们开始思考一些理性的问题,如公共外交的社会基础,公共外交与政治传播,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等,如艾伦•C•汉森(Allen C. Hansen)在1984年出版的《美国新闻署:计算机时代的公共外交》,理查德•F•斯塔尔(Richard F. Sta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