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研究工程质量管理的论文,通过对工程质量、国内外工程质量管理理论等展开研究,再结合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当前质量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弊端展开分析,以 A 市 B 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项目为例进行分析评价,并找到该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的缺陷,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具体的结论如下:一是,通过分析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在施工准备、施工过程中、施工后的优化,在此前提下以 A 市 B 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为例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分析。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收集到的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情况展开客观的分析,总结现有缺陷及缺陷成因,邀请专家识别有效指标。整个过程依据全过程质量管理理论,分析得出的指标体系包括 3 个二层指标与 12 个三层指标。二是,将模糊综合评价应用到 A 市 B 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中,对工程的质量管理展开评价,计算各个指标的比例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 A 市 B 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展开评价,最后得出 A 市 B 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的等级为“合格”。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就已开始对污水利用进行重视,经过 20 年的发展,城市也逐渐关注对其展开生活及生产方面的利用。1987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9 年我国发布《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目的都是为了保障资源永续利用。污水资源若得到有效再生利用,将能够缓解地区用水困难、水资源短缺等情况,具有重要意义。故在 90 年代时,“污水净化”正式被我国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至此,污水的再生利用被提上日程。十九大报告后,各级城市纷纷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对城市污水资源展开再生利用,大力兴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污水再生利用建设工程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以期促进城市在生态、经济等方面的稳步发展。
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影响城市治理,亟需探究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
在城市建设中,工程设施建设的优良性对城市长远、健康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判断作用,它可以整体反映出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文风貌建设以及文明意识建设等情况。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设作为城市设施建设中的一部分,现因施工工序、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材料监管情况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该项目工程存在质量不佳的情况,制约着城市的治理步伐,影响着城市整体设施建设。因此,亟需探究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进而弥补现有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不足。
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需要识别主要影响因素并予以提升
伴随人员获取信息技术的渠道的增加,经济、社会管理等领域的迅速拓展,对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从工程项目建设初期、事中控制,过程监督及到最后的审核验收等方面整体把控,这就需要识别影响建设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精准提升,全局把控。对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提升城市治理能力、保障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的有效前提。
...............................
1.2 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带来经济的加快发展,近年来城市化率也逐年提高,城市的扩张与人口聚集对综合性的基础设施有必要需求。市政工程的质量保障是重点,污水再生利的工程是市政工程基础设施的重要方面。研究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对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A市B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项目为背景,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分析。并将模糊综合评价应用到A市B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中,对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评价,得出结论。通过分析A市B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措施,研究意义包括:
1)理论意义:实际的工程建设往往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将质量管理理论运用到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建设与管理研究中,着重对其质量管理进行分析,增加理论的应用情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更加适用污水再利用工程质量管理的系统知识,总结实践经验,帮助理论应用到客观问题中去。
2)实践意义:污水再生利用工程的建设管理受到时空环境的影响,进行施工建设与监管的主体也对其有根本的影响,污水再生利用具有复杂性与系统性,同时处于动态变化中,对其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研究可以关注其动态变化性,以全局长远的视角分析其质量管理工作,利于保障工程建设质量,落实主体责任,因地因时制宜,利于降低后期更新与维修成本。
3)推广意义:研究污水再利用工程质量管理有利于积累此类项目的质量管理经验,便于推广,同时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属于市政工程中较为复杂系统的一类工程,对其质量管理体系与评价的研究有助于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并为其他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优化与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
第 2 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质量与质量管理的含义
2.1.1 质量和工程项目质量
国标《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ISO9000:2005 中,曾利用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表示质量的内涵,借此,本论文认为质量不单单是固有意识中产品的质量,产品的设计、制作、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及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到的质量也都归质量的所属范畴[44]。
所谓工程项目质量,本论文将其内涵界定为通过项目设计、实施、交工等流程所形成的工程实体质量,能够用其反映工程是否符合该行业标准或者其合约规定的相关要求,主要涵盖安全功能、环保性能、使用功能等方面内在和外在特性的总和。
2.1.2 质量管理和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国标《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19000-2008/ISO9000:2005 中指出质量管理,即在质量问题方面进行指挥、控制组织协调的活动。具体涵盖质量目标、开展、控制及改进等方面的活动。故质量管理,即首先明确质量的整体目标,进而在工作开展中展开对质量的控制、以及对质量的改进,以期满足质量管理职能范围内的活动。根据质量管理的内涵界定,在对项目进行质量管理时,可以通过在项目质量的策划方面、控制方面、保障方面及后期维护等方面予以提升,进而实现整体质量的提升[47]。
...............................
2.2 工程质量管理理论在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中的应用
2.2.1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
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特点
污水再利用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建设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的特性。考虑建设工程项目的特性有:①固定性与不可转移性,项目建设的成果主要为建筑或构筑物,占据一定空间且难以移动。②多样性与复杂性,项目内容多样化,项目建设工程也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特点。③工程建设耗资大、建成耗时长。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长期分阶段的系统过程,从规划到建设完成有一个时间段,且在期间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1)相关影响因素多
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项目最初决定是否建设,规划如何建设、准备所需建设设备与建筑材料,决定建设施工的方式方法以及项目建设的决策者、管理者、施工者等多个人员的专业素质等,以上因素皆会在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产生影响。
(2)质量易波动变化
项目建设质量难以长时保持稳定状态,因项目建设过程的单一性和因素变化性,工程建设质量容易发生波动,且产生较大波动。也因整个工程项目涉及范围广、因素多,且各因素各环境具有相互关联性,一个因素显著或不显著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工程施行过程和工程建设质量的变动。所以为了防止工程建设质量的大幅度波动,需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将其质量控制在可控可完善范围内。
.............................
第 3 章 A 市 B 区污水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综合评价..............20
3.1 A 市 B 区污水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现状.............................20
3.1.1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概况.........................20
3.1.2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基本情况.........................20
第 4 章 A 市 B 区污水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对策.........................40
4.1 工程设计阶段质量管理对策.........................40
4.2 工程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对策...........................41
第 4 章 A 市 B 区污水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质量管理对策
4.1 工程设计阶段质量管理对策
工程设计的质量不仅包含了工程的技术质量,同时也包括了相关的服务质量。在研究中,设计质量多涉及到建筑的外观、功能设计、图画完整度及内容协调等领域,可以对建筑物的经济性、安全性、可实施性、功能性等给予相应评价。
通过 3.3.1 可知 A 市 B 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在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是设计的合理准确性问题。该阶段主要是展开对人的因素的控制研究,A 市 B 区污水再生利用工程中设计阶段明显地体现了设计工作人员专业经验缺失、设计有错漏现象、对图纸的审查还有待提升等问题,这些归结于人的原因,也就是现存的设计工作人员的经验不足、素质不高、设计操作失误等。设计质量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不仅对整体的设计布局造成影响,同时也对工程施工的进展和效率负有一定责任,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的质量问题。故在设计阶段中对人的培养和控制是极为重要的,其具体要求体现在:
1)设计人员持证上岗
不同领域就人员能力证明方面存在不同的判断方法。就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方面而言,对于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其技术性是比较强的,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由于其技术性较强的特点,国家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