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工程管理论文,本文在分析渔港经济区定义、发展沿革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岱山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顶层设计案例剖析、宏观政策指导和同类型园区建管经验,运用系统方法,视沿海渔港经济区为综合系统,渔港、渔业产业和临港城镇(渔村)为要素,地理区位、政策等为环境,对沿海渔港经济区进行了顶层设计研究。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2018年4月《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提出渔港经济区定义和建设93个渔港经济区以来,受到沿海各渔区农渔业政府、科研、咨询设计等领域的高度重视,各个地区建设渔港经济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涨。2018年8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推进渔港渔区振兴,2021年12月,《“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渔港经济区等园区建设,打造产加销贯通、农工贸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推进优势区域建设等。进入“十四五”以来,浙江等沿海地区省市县陆续编制发布了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正式启动建设15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项目试点。然而截至目前,对渔港经济区的定义内涵、功能作用等尚未有统一认识。
早在20世纪末,广东、宁波等个别沿海区县就提出了建设渔港经济区的倡议。林文毅和卢昌彩[1]、徐质斌[2]结合台州、广东渔港建设和发展渔业经济的实践与需求,提出渔港经济区应以渔港为中心点,发展避风补给、水产品集散与加工、休闲渔业、城镇建设、渔民转产转业等多元功能区块,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但当时我国渔港规模化建设才刚刚起步,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码头、护岸、防波堤等水工设施的建设上,渔港基础设施不完善、范围不明确、管理不到位、周边营商环境不理想、临港企业多是面临改制的原国营企业等问题凸显,致使渔港经济区这一超前理念未能及时投入实践。
“十五”、“十一五”时期,原农业部组织建设了多个国家级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随着大批财政资金的投入,渔港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渔船和渔获物逐渐向等级渔港聚集,渔港相关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二五”末,初步完成构建渔港经济区的建设基础。在此渔业发展背景下,衣艳荣[3]等人进一步强调了渔港经济区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的重要地位,认为渔港经济区是集经济和社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化的地理区域,赋予渔港经济区更深层次的内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在对国外渔港的研究中,大多以专业角度去看待渔港建设和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先进经验,对渔港升级改造、渔港经济区顶层设计、近海渔业资源等深入研究较少,国外对乡村振兴的研究相对较早,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乡村振兴、建设、改造和发展。具体如下:
MSharaan等(2017)对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中海渔港进行了调查。通过对渔民的调查和评价,得出结论:渔民对渔港、渔业经济、环境、规划、设施和管理等问题并不满意,并指出埃及缺乏具体的渔港规划和设计准则,导致污染、沉积和基础设施恶化。最后,建议决策者开发监测工具,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以促进捕捞渔业的发展,提高渔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5]。RudyR.Negenborn 等(2017)认为,渔港设备的未来展望指出了其高效管理的重要性,明显的趋势是信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将为渔港建设提供越来越多的支持[6]。借鉴认为,沿海渔港经济区规划设建设期间应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提升数字化、智能化能力。
Seino.Sd 等(2002)认为,渔港管理的发展应听取本土渔民的建议,符合渔民的利益。渔政部门与渔民主体合作,共同确定渔港发展政策,以实现维护渔港生产安全、减少港区生态污染、提升渔港功能、提高渔港利用水平的目标[7]。这一观点体现一体化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在渔港经济区建设发展期间渔民所占据的的重要地位。
Winder.G.M 和 Rees.E(2010)强调休闲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休闲渔业从业者的教育和管理水平,通过加强渔港区治安和休闲渔业从业者的宣传教育,防止休闲渔业对渔港周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8]。这一观点对沿海渔港经济区休闲渔业发展具有很高的借鉴意义。
2 沿海渔港经济区顶层设计原理
2.1 定义
顶层设计一词最早来源于美国系统工程学,原意为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是一种以全球视野对系统各层次、各组成部分进行协调、统筹的系统理论[33]。既统筹考虑项目各个层面以及各个要素,追根溯源,统揽全局,又在最高层面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竹立家进行了进一步定义了“顶层设计”的概念,他认为顶层设计的概念来自系统工程学,字面意思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指的是一张介于概念与实践之间的“蓝图”,具有“整体的明确性”和“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特点。他认为,“这种工程概念已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军事和社会管理领域。是政府内部和外部政策的协调。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34]。
顶层设计由于其系统思维的方法论意义,近年来在中国已经走出了工程学的局限,成为中国一个新的政治术语,有人认为所谓的顶层设计就是对中国未来改革的总体规划。有人认为顶层设计要与基层动力相结合。还有人认为顶层设计要以问题为导向,要有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所谓“渔港经济区的顶层设计”,即运用系统方法[35],把渔港经济区作为“系统”,从沿海渔区振兴的全局出发,对渔港经济区项目的“系统性”、“战略性”、“有序性”和“协调性”进行统筹规划。也是对我国沿海渔港经济区体系建设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全局性的宏观思考,从而提出系统的内容框架,为有序建设沿海渔港经济区提供可供遵循的“序”。笔者认为沿海渔港经济区顶层设计概念可借鉴以上内容进行定义,即以国家、省级层面宏观政策为指导,基于各地渔港经济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论证,针对港产城村孤立发展等现实问题,从渔港建设、渔港管理、临港产业建设等方面出发,提出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实践性的渔港经济区内涵理论体系和总体设计方案与部署,以期对我国沿海渔港经济区发展提供参考。
2.2 理论内涵
顶层设计理念已从工程学领域走进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教育要科学发展需要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亦能帮助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根据上文对顶层设计概念及特征的理解,顶层设计理念背后的方法论依据是系统论。顶层设计作为一种设计方法或科学方法,吸收了系统论的整体观、全局观、要素观等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方法论体系。
系统一词的本义是指复杂事物的总和。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它的创始人是L.V.贝塔朗菲。人们对“系统”一词的概念界定却莫衷一是,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定义了一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其组成部分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境发生关系。我国的学者常绍舜认为,系统是指由一定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与环境有关系的整体。也有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结构形式连接而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36]。
系统的特征或属性通常被认为是:完整性是指系统内部的不可分割性和相关性。综合性是指系统是由异质要素、层次结构、环境因素和功能因素构成的总体。层次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按照整体与部分的构成关系形成的异质子系统及其排列顺序。结构性是指系统的各个层次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环境相关性是指系统处于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或信息的交换。功能性是指整个系统对环境的作用或影响。目的性是指人们认为所建立或修改的制度指向某种目的,以达到某种目的。从制度的特点看,制度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其各部分功能的总和。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定性功能并不等于规定性性质的总和。系统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功能。
3 沿海渔港经济区及同类园区建设经验分析 ......................... 18
3.1 沿海渔港经济区政策背景 ..................... 18
3.1.1 国家级政策文件 ......................... 18
3.1.2 省级政策文件 ..................................... 19
4 沿海渔港经济区的顶层设计探索 ............................... 32
4.1 沿海渔港经济区的基本特征 ........................... 32
4.1.1 渔港特征 ................................... 32
4.1.2 产业集群特征 .............................. 32
5 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发展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 42
5.1 德尔菲法 ................................. 42
5.1.1 德尔菲法概述 ................................. 42
5.1.2 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 43
6 岱山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的顶层设计
6.1 建设基础概况
6.1.1 基础情况
6.1.1.1 区位条件
1. 地理位置
岱山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是《全国沿海渔港建设规划(2018-2025年)》上海-浙江沿海渔港群93个渔港经济区之一、《浙江省渔港和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沿海渔业经济产业带“一带十四区”之一,如图6-1所示。
岱山渔港经济区依托浙江省岱山县高亭中心渔港而建,其行政所属岱山县。如今的岱山拥有自贸港区、绿色石化、江海联运三大国家战略的加持,矿石中转贸易基地、油气储运贸易基地和船用燃料油供应基地均为全国第一,是长三角对外贸易的重要物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