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地理学与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期望找到地理教学的理论基础从而对地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到指引的作用。主要涉及到地理视觉扫描、地理视觉的格式塔规律、地理视觉意元、表象理论研究与地理图形教学、通过观察视角的变化进行的地理表象信息的转换、在不同空间尺度地理系统表象之间进行转换、地理概括与地理概念教学、地理推理判断方式、正迁移研究与地理教学、负迁移研究与地理教学、记忆理论研究与地理认知学习、地理复习问题和地理教学评价等。并以此为文章的脉络,结合中学地理教学的案例和地理图像呈现,以期望提高地理教师的提高地理教师理论素养,地理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地理教学素养和探究基础认知和教育规律和提高教材和课标编写水平的价值。
...
2 地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价值
2.1 地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础理论
发展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皮亚杰重点论述人从出生到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变化。探讨了社会活动对智力影响的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人的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该理论可以给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按照儿童的不同阶段,遵循儿童不同的认知发展顺序来设计教学内容,并且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指出知识水平分为两类,指出一种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借助他人的帮助达到更高的水平[9]。所以当教师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内容“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图版)”的讲解时,学生之前已经掌握水土流失的危害。那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自己分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相对应的措施。2.2 地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
在地理教育过程中,有的学者、教师、学生会经常问同一个问题:与地理教学相融合的地理教育心理学等认知科学的理论知识,对于实际操作中的地理教学有用吗?的确,很多这类知识当前没有用,但将来或许有用;很多这类知识不能直接应用,但可以间接应用与地理教学或用于启发新的教学灵感;许多这类知识可能暂时不被自己应用与教学,但可以适于其他教师或学生应用于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像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类的非智力因素,则是能够高效利用知识的催化剂。同样上述观点也被用于对待一些地理学科知识、地理教学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基于这样的认识可以总结出地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价值,包括具体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相对独立,又相互紧密联系,它们既体现了实用的教育实践价值,又体现了丰富的理论研究价值。对地理教育心理学研究价值的分析,对于地理教学的深入研究,对于指导广大地理教师进行科学的学情分析和高效率的教学,对于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认知和调节具有重要意义。3 地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范围体系......13
3.1 地理思维认知学习心理学体系 ...............133.2 地理教育的观念与方法教育心理学体系 .......13
4 地理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及案例举要 ...............14
4.1 视知觉研究与地理图形教学.................14
4.2 表象理论研究与地理图形教学...............16
4.3 地理概括与地理概念教学....22
4.4 地理推理判断方式及其能力训练 .............25
5 结论与展望.....47
4 地理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及案例举要
4.1 视知觉研究与地理图形教学
格式塔学习理论可以借用与中学地理图形教学之中,“完形”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一个关键点,其内涵是:学习记忆的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按照格式塔的视觉生成和组合原理,个体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就是在对视觉中邻近的、相似的地理图形要素进行组合(见图 4-1),或将一些不完整的地理图形要素归为完整的图形(见图4-2),或通过对称和方向一致性将地理图形要素进行整合等等,这些规律在中学地理教学中都能找的具体案例。
4.2 表象理论研究与地理图形教学
一般心理学教科书中都重视对变式思维的论述,教育类的求职考试中也常常出现变式概念的试题。此外瑞典教育家马登的“现象图式学教学”理论也支持了地理变式教学的理论,该理论的关键包括两点:第一点,是地理教学是“鉴别”;第二点,教学是“变异”。通常学生通过地理教科书获得的图形表象仅只是一幅图形在教学中应以这一图形为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将一个有固定地理图形的表象转化为具有变化的多个地理图形的表象[20],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发散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引导。第一,是从不同角度(如图 4-4)对地理图形进行变式表象引导;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地理事物,可以克服由于习惯于单一角度的表象而产生的表象定势。例如地球公转图形的形式变化常见于教科书和练习册中,对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地球公转图形的直观感觉的变化,使得初学者难以适应,产生感觉的混乱。可设计不同角度观察的连环图进行讲解(见图 5)。如果只是让学生认知一个角度的图形,所形成的表象定势会使大脑中显现的地理图形固定化,缺乏动态表象过程,并具有排斥性,使学生遇到新问题时产生表象负迁移,无法展开表象思维。.....
5 结论与展望
地理教师的教学任务是除了教会学生地理学科的知识之外,还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去分析、思考、解决地理问题,除此之外,地理教师还肩负着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教育任务,而要完场上述任务,仅凭个人的教学经验是不够的,在教育中,教育心理学等思维和心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地理教学具有指导作用,许多一线教师也的确感受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对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地理教育虽然有其特殊的规律,但最基本的规律离不开思维科学的最一般的规律,思维科学的理论完全可以与地理教学形成紧密的、有机的联系。地理教师应该明确:地理教师是研究如何将地理教育的核心素养或理念所涉及的地理知识传受给学生,而不是用对地理学科的分布、格局、尺度、区域特征、要素联系等研究去替代对释疑解惑的技能、方略、心理分折、课程理念等的研究;地理教师是研究如何通过地理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升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地理知识。对地理知识的精通和对教育理论的熟知,只是做一名优秀地理教师的必要条件,而真正考验和评价地理教师教育智慧的是,怎样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是地理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精髓所在。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