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论文栏目提供最新财务会计论文格式、财务会计硕士论文范文。详情咨询QQ:1847080343(论文辅导)

S电力公司业财融合探讨

日期:2021年07月16日 编辑:ad201107111759308692 作者:无忧论文网 点击次数:651
论文价格:150元/篇 论文编号:lw202107041406111962 论文字数:27588 所属栏目:财务会计论文
论文地区:中国 论文语种:中文 论文用途:硕士毕业论文 Master Thesis

本文是一篇财务会计论文,本文探讨了S电力公司业财融合的现实基础,分析了公司实现业融合的必要性和有利因素,详细介绍了公司业财融合实施情况及实施效果,指出了S电力公司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在信息化的时代,技术在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企业在管理上注重技术的应用,及时转变更新管理理念,应用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管理工具,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提升企业的效益水平。业财融合作为新的管理模式,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使得企业的管理不再是简单地从部门出发,而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流程进行优化升级,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业财融合让企业的管理更为精细,也有利用企业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

业财融合让企业更好地实现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三流合一,使得企业运营更加高效。借助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信息集成,加深业务和财务的融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经营理念的升级,加之信息平台对数据的规范化处理,不仅使得信息分享更为顺畅、信息质量得到提升,而且有利于打破信息之间的壁垒,帮助企业变革和创新。

近些年,国家对管理会计愈发重视,财政部于 2016 年 6 月颁布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的文件,明确提出要推动业务和财务的有机融合,为单位及时提供相关信息,对单位各层次的决策予以支持[1]。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企业的业务与财务管理的融合度没有那么理想,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业务、财务泾渭分明的状况,业务人员只管业务,财务人员只管财务。这样既削弱了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作用,也不利于企业管理效益的提升。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规模在迅速扩大、业务范围变得更为复杂、产业的链条更为完善、管理的难度也在加大,这就对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迫在眉睫,实现业财融合,完成财务转型,是企业的必经之路。

.........................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本文是对某个具体的案例进行研究,笔者先是查阅了大量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不断了解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财务管理上的问题,比如对业财融合缺乏足够的重视、预算和业绩评价对业财融合支持不够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的措施,希望对公司的业财融合有所助益。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对与业财融合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从业财融合的必要性、业财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关的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梳理,提出关于业财融合的应用研究。

2.案例研究法

根据电力行业实体企业的情况,选取S电力公司进行分析,研究其业财融合的实施情况,对企业业财融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优化建议,使得本文业财融合的研究更具现实意义。

3.调查分析法

选择案例公司,对其业财融合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公司业财融合的过程,对其实施的模式进行总结,根据财务数据和相关资料,找出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再针对问题提出有关建议。

...........................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ERP 理论

ERP理论是不断演变过来的,历经 5 个阶段,从最开始的MRP到闭环MRP,再发展到MRPII,又到ERP,最后到现在的ERPII。

MRP(物料需求计划)出现在 20 世纪 60 年代,是因为订购点法存在不足,为了提升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而产生。它从企业的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现金入手,对企业生产进行管理,有效地减少了库存。闭环MRP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从MRP发展过来,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加入了采购作业计划、生产能力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当这些计划实施的时候,对计划中的人员、车间和供应商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反馈,将这些信息整合起来,再对计划进行调整,形成了以物料需求计划为中心的生产全过程闭环系统。

MRPII(制造资源计划)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和 80 年代初,从物料需求计划发展而来,在原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对企业生产中心、生产能力、加工时长等方面的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来安排生产,结合财务管理,形成了以制造资源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从动态的视角,监督检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现供产销一条龙服务。从单单的物流需求,到整个制造资源的整合,在技术层面可能只是功能的增加,但是从管理观念上却是一个从点到面质的飞越。

ERP(企业资源计划)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其资源管理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倒逼企业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的全部资源进行高度集成,从而产生了更为全面的计算机系统,衍生出了新的管理理论。

图 2.1 麦肯锡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方法

图 2.1 麦肯锡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再造方法

...........................


2.2 文献综述

2.2.1 业财融合国外研究现状

业财融合这一概念在国外最早是由美国学者H.W.Quaintance提出,其在《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中指出:企业财务人员需要对所在企业进行有效的财务预测,并以企业创收为目的,向企业管理者反馈企业经营状况,并将这些信息即时地共享给业务端的工作人员;而不能只在业务端的后方进行单纯的财会核算工作。在管理会计不断的发展中,国外与业财融合相关的研究也随之不断地涌现出来[2]。

(1)关于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Alessandra Bonfiglioli(2008)通过对 70 个国家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业财融合对提升生产效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也是国外引用业财融合管理对经济绩效成本与效益进行评估的首次实践[3]。

S. Meral Cakici(2011)通过对影响企业的各种因素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析,发现除了传统财务因素之外,还有其他的因素会影响企业的发展,如代理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等,这些促使了业务模型需要以财务作为媒介,进而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起到推动业务模型构建、提高运营效率的作用[4]。

Brian Ballou与Ryan J. Casey等人(2012)以 178 家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研究后发现企业会计人员几乎不参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这也反映出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中存在业务端和财务端缺乏有效衔接这一问题。在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这种简单化、分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企业管理层对财务部门提出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等要求,这就迫使财务工作模式不得不做出改变[5]。

图 3.1 S电力公司组织结构图

图 3.1 S电力公司组织结构图

............................


3 S 电力公司业财融合的现实基础.....................15

3.1 S 电力公司基本情况.........................15

3.1.1 公司简介........................15

3.1.2 组织结构...............................15

4 S 电力公司业财融合实施现状.........................20

4.1 实施目标与原则............................20

4.1.1 实施目标......................20

4.1.2 实施原则...........................20

5 S 电力公司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33

5.1 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33

5.1.1 业财融合执行力有待加强.........................33

5.1.2 业财融合缺乏有效支撑.............................33


5 S 电力公司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5.1 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S 电力公司的业财融合在不断地推进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5.1.1 业财融合执行力有待加强

S 电力公司的业财融合采取“高层领导,部门协同”的方式。首先,在项目准备阶段,管理决策层需要积极和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让各个部门明白实施业财融合的好处,比如提升企业信息质量、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有利于风险管控等等。在业财融合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实施阶段,管理决策层需要了解业财融合的进展情况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阻力,及时对问题进行沟通和协调,必要时先对风险做出预判,提前做好预案,以确保业财融合的有效实施。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为长期分工意识的存在,很多管理层更加关注和重视自身业务范围内的事情,对于整个过程的工作考虑比较少,仅有少量的管理层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业财融合。公司在培养业财专业人才方面也存在不够重视的问题。业财融合在其管理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支撑其正常运行。从经济的角度看,决策应该针对成本做好管控,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但是这种操作会消耗一定的资源,这导致了公司并不愿意进一步地投入成本做好业务财务的融合工作。在业财融合过程中基本依靠财务部门完成,财务部门在整个过程中却被事后核算束缚住,很难将其工作全部投入到整体的业财融合中。财务部门在业务数据的获取中也存在时效性不够、运用效率低的问题,财务分析的结果对于业务的指导意义不够。在整个过程中缺乏对应的激励机制,业财融合后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相应的工作量加大,整体的配合意识还不够。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也要与时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