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该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医疗费用的增长,使得总医疗费用增加了14.2%。这种增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该政策将长期被抑制的护理需求转化为有效需求,产生了“释放效应”,进而推动了总体医疗费用的上升。其次,通过减少老年人在护理方面的花费,间接提高了其收入,产生了“收入效应”,进而增加了其医疗需求和费用。
二、通过采用多种方法如变换衡量指标、Goodman-Bacon分解、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和PSM-DID等,本研究增强了基准回归的稳健性。特别地,当以住院门诊费用为被解释变量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使其增长了15.4%,表明该政策对医疗费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三、结构分析显示,医疗费用的增加主要来源于统筹账户支出和个人账户支出的双重增长,分别增加了14.2%和28.6%。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门诊费用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此外,性别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效应无性别差异,适用于所有人群。然而,年龄异质性分析则显示,该政策只对75岁以上人群的医疗费用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分别使高龄和长寿老人的医疗费用增加13%和47.3%,对75岁以下人群则无显著影响。
四、机制检验的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后,住院时长增加了15.1%,而门诊次数下降了18%。反映出该政策试点对医疗费用总额的影响,源于“释放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具体而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释放了长期受抑制的护理需求,转化为实际有效的护理需求,推动了总体护理费用的增长。同时,老年人护理费用的节省间接地提高了收入水平,这部分“释放的收入”进一步刺激了医疗需求和护理服务消费,推动了医疗费用的增长。这种双重效应既优化了医疗资源的分配和利用,又促进了医疗服务产业的合理配置,进而提升社会整体福利水平。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