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财政毕业论文,笔者认为财政主要研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收入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国债,支出主要有社会消费性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和转移支出,是对财政的总结与记录,今天无忧网为大家推荐一篇财政论文,供大家参考。
财政毕业论文2018年精选范文一: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研究——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完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是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但是由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不高,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要切实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间的距离,为此政府积极出台了一系列的特殊照顾政策来帮助民族地区的发展,增加民族地区的财政收入水平。但是随着各种民族政策的落实,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条件制约着少数民族的发展,比如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环境等等。这些因素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愈加困难。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我国中央政府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富裕的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民族经济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对落后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区域公共均等化水平,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做好相关的保障。
二、广东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复杂性,代表性值得进行个案研究
珠三角是全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说明了广东省的发展势头强劲,人均GDP 一直遥遥领先,但是细观省内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可以发现广东的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与发达的广东省显得格格不入。所以研究广东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状况是具有代表性和复杂性的。
三、笔者的实地调研情况
笔者深入连南地区,对相关部门负责人、当地企业与百姓等进行深度访谈,收集到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本论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现今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较慢,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制定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可以缩小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促使少数民族地区达到全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均等化水平,减少各地区之间公共服务水平的距离,确保人民在就业、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服务、住房等方面享受同等的机会。调节好各地方政府财政的收入水平,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逐步减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维护好各民族的团结。
二、实践意义
广东省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水平,远远超过全国大部分地区。但是在广东的粤北地区,却存在着几个少数民族的贫困县,与广东省的发展水平有着巨大的落差,所以广东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加快经济的发展。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因为自然条件不好,交通不便利,缺少相关的配套等原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道路上遇到许多困难,导致发展速度缓慢。本文从财政转移支付入手,进行个案研究分析连南瑶族自治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财政转移支付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连南瑶族自治县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也为以后其他民族地区经财政转移支付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第二章 财政转移支付理论
第一节 财政转移支付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产品理论
在经济学几百年的发展中,通过理论和实践证明,市场调节“看不见的手”有很多作用,也没有发挥作用的地方。生产者和消费者作为一个分散决策结构存在微观经济中,对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能及时做出灵活而有效的反应,并迅速实现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减少资源的浪费,并改善决策效率。有效地分配资源,需要充分利用各种经济信息。以价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必须结构简单,清晰,高效的信息可以使每一个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可以有效地加以利用,从而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经济是现今最有效的经济运行机制和资源的分配手段,这意味着它有任何其他机制和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优势。受利益驱动和自由竞争的市场参与者形成了强劲的动力,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技创新,使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产品结构水平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公共物品其中一个特性是层次性,因为各级政府按照公众覆盖率和相应的外溢性来确定自己的支出范围以及责任。由于各级政府负责不同范围的公共品的供给,按照地域划分可分为国家公共产品和地方公共产品。地方公共产品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民的一个特定的区域中的消费需求。公共物品的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合理划分了各级财政支出的范围和各级政府收入。按照各级政府的收入划分按照受益的原则,税收则作为公共产品的价格。
公共产品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的。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中,个人的消费不会导致在减少该产品中,因此只要存在公共产品,我们都可以享受消费。一方面,公共品的供给,当然需要费成本,而受益者应当分摊这种费用。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公共物品,一旦产生,生产者将不能够决策谁去得到它,也就是说公共物品的供给,一旦形成,它就不能排除高薪的客户,所以难免将“搭便车者。”当一个人在享受公共服务的时候,想不付或少付成本,就算这种公共物品的人带来了比较大利益,这种产品生产者也不愿意继续生产提供。每个人都希望有人提供公共产品,享受没有成本,但是其结果很可能是生产者不提供公共物品。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努力提高社会资源的分配效率,生产者必须愿意提供这种必需品,公共产品供给充足。这需要政府作为管理者组织和公共物品的供给,实现社会的规范使用。
第二节 文献综述研究
一、财政转移支付的概念及其目的
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这一概念是源于分税制理论,是分税制国家税收协调的通用办法(许正中,2003),是市场经济发展到国家调控的产物。西方国家对转移支付研究较早,第一次使用此概念的事英国著名济学家庇古 (ArthurCeeilPigou,1877-1959),他在其1928 年出版的《财政学研究》一书中把用于支付本国人民内债利息、抚恤金、养老金、资金等方面费用的,不直接消耗任何资财的,只是在国民经济中通过国内购买力的转移来调节分配关系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是间接的经费称之为国家经费中的转移经费,此外,美国经济学家D·格林沃尔德将之定义为:“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补偿的支出”。
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立和完善,转移支付的概念亦被引入我国财政学领域,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陈共教授在其《财政学》 一书中认为“转移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款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李杰刚(1995)指出转移支付事权和财权必须相对应,转移支付的资金在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政府间的划转与移交。而王雍君、张志华(1999)和唐迪(2003)均认为转移支付是国内各级政府按照财权与事权职责体系下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和下级政府对上级政府的上解。
转移支付的概念很早之前就进入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视野范围,其原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陈共教授在其《财政学》一书中指出:“转移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的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款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李杰刚(1995)、唐迪(2003)和王雍君、张志华(1999)均认为转移支付是指与一定事权相对应的财权、财力在不同级别、不同层次的政府间的划转与移交,包括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各项补助,向上级政府的上解、共享税的分配,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的补助等。
第三章 财政转移支付的国内外比较 .....11
第一节 财政转移支付的特征................11
第二节 国外主要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特点.........13
第四章 个案分析:广东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实施——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19
第一节 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基本情况...........19
第二节 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实施以及存在的问题—以连南瑶自治县为例..........23
第五章 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路径选择 ............34
第一节 财权和事权必须合理划分...........34
第二节 加大上对少数民族县级的转移支付的力度 .............34
第五章 完善少数民族地区县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财权和事权必须合理划分
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必须条件要合理划分财权和事权。财权划分,使其彻底的分税,必须充分考虑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除此以外各级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需根据税种来进行划分,确保各级政府能在合理的范围能行使职能,各级政府的固定收入都来自于各自的主导税种。现今,我国还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地方税收体系,1994 年的分税制改革仅仅是对中央和地方的税作了初步的划分。在基层政府中,面对巨额地方公共服务支出,基层政府倍感压力,根本无法支付这笔庞大的费用,因此基层政府可能会增加各种行政收费项目来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所以必须加快对地方税收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科学的